分类: 时评 |
http://www.car8.net.cn/UploadFile/2006-11/2006116854159296.jpg
文/陶功财
土得掉渣的南京方言,路人皆知的挤车情景,诙谐的画面,这条《挤公交》的FLASH,加上提到东升、孟非等本土名人的内容,使得这首歌迅速蹿红。一天数万人点击,还被搬上屏幕,在地铁、公交车、写字楼里反复播放。然而,争论也随之而来,有人认为《挤公交》损害了南京的形象。(见 2月25日《南京晨报》)
《挤公交》是一首南京方言歌,歌曲形式是年轻人喜欢的RAP,耐人寻味的歌词把南京人挤公交的世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很有意思。作为一个讽刺作品,《挤公交》带有合理的夸张,也正因为如此,才加强了讽刺的力量,让人在看后引起思考。
每个城市的公交车来来往往,数不胜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公交车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形象。人们出行离不开公交车,公交车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可是,现在的公交车上,争抢位置、不让座给老弱病残的人大有人在;随地吐痰,随意恶骂等不文明行为的人也屡见不鲜;各种各样的恶俗广告更是铺天盖地。如此等等,难道不需要讽刺吗?其实,讽刺也是一种批评,一种行之有效的批评,它能够能启发我们的思绪,帮助我们认识错误,让人们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起到很好的效果。
但是,这也让很多人看不下去了,他们觉得这首歌严重损害了南京的形象。其实,这些人不妨忍痛与自己的爱车作短暂的吻别,亲自出门去与老百姓共同体验体验挤公交的感觉,然后再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也不迟,而不要关起门了站在窗口对世界喊什么损坏形象啦。想想就知道,既然《挤公交》网上受热捧,那肯定也反映了很多现实的问题。
其实,譬如《挤公交》里面反映的种种现象,不单在南京存在,在中国每个城市多多少少都存在着。要是能够把这首南京方言版的《挤公交》翻译成普通话,让全国所有的人都能听懂,那就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