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董藩:吾家有女初“专”成

(2006-09-30 10:07:21)

吾家有女初“专”成

董藩

    有幽默人士写了篇《三岁小屁孩眼中的中国房价》,贴在网易论坛上。文中戏说“采访”了房地产领域董教授、易专家等人家的“三岁小屁孩”,问他们各自对房价的看法,结果他们都是自己爸爸的“粉丝”。海外有个十分关注中国房地产行业舆论的朋友又将其转发给我,并留言:“法国的加缪说:‘什么是著名人士呢?就是已经不需要名字的人’。全国人民都知道董教授就是指你——你已经是‘不需要名字的人’了。”

    文章作者除了比较幽默外,显然还是好事之徒——不仅喜欢我们这代人的辩论,也盼望我们下一代继续结怨争斗。不过话说回来,我女儿虽然只有8岁,但对某些房地产形势和政策的“幼稚”判断的确不比某些专家的“深思熟虑”差。这倒不是说我女儿多么聪明,而是说作为一对经济学教授夫妇的孩子,她自然从小就会受到环境的熏陶和思维的影响,这就像瓦匠的孩子自小会摆弄砖头,木匠的孩子自小会使用斧头和刀锯一样。

    自女儿会坐之始,我看电视中播放的经济新闻时,就时常让她坐在我的腿上面对电视。虽然我也偶尔教她几个英语单词或者一、两首小诗,但我知道在她未来成长的过程中,这些都有人教她,我不必越俎代庖。而对财经贸易知识来说,在高等教育之前,中国的课程体系中基本没有这方面的内容安排。甚至上了大学,只要不是学习经管类学科,也几乎接触不到财经知识。记得英国的斯宾赛说过:“我们的学校教育最忽视的东西,正是我们在生活里最需要的东西。”对此我常常感慨:怎么好像是对中国当前教育情况的评价呢?——因为我坚信,财经知识是比诗词歌赋更实用的学问,每个人都要先解决好自己的生存问题,才能再欣赏去阳春白雪。如果女儿考不上大学,或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她要面向市场生存——站在马路边卖茶蛋,一定会有人给她钱;站在路边背唐诗,则只能象孔乙己那样最终饿死在街头了。

    虽然女儿一开始对看经济新闻节目“不感兴趣”,但并不哭闹。这给了我信心,我想只要坚持让她“耳濡目染”,皇天怎忍心负我这个苦心人?渐渐地,女儿会说话了,会问问题了,她在问我“天上有多少颗星星”的同时,还会问:“爸爸,什么是股票?”之类的问题。当然,回答她的问题不能象对我的研究生那样,画条曲线或者做个表格解释一下,但用最浅显的语言,或者打个比喻,她还是能听懂的。例如,有一次,女儿听了财经报道的一则消息,与我有了一段对话:

   “爸爸,什么是投资品?什么是投资风险?”

   “投资品是钱的‘种子’,有了它可能会变更多的钱。”

    “那你多弄些这样的‘种子’,我们家不就有钱了吗?”

    “买这些‘种子’先要有很多剩余的钱,我们没有啊!你再想想,有了种子也不一定都能长出苗并且开花结果呀,你春天种的一些西瓜种子是不是没长出苗呀?”

    “是的。” “没长出苗的说明种子质量不好,或者埋在那里没侍弄好,烂掉了,种子也就白买了,这就是投资风险。”

    现在,女儿已经有了很强的投资意识。今年春天过生日时,她拿出自己积攒的一些钱要求妈妈帮助买迪斯尼的股票。在得知买不成的情况下,她接受了妈妈提出的买基金的方案,此后就经常问问她的基金“挣多少钱了”。不仅如此,由于我们夫妻俩经常讨论房地产形势与政策,而且我每天都要向打进电话的人重复讲解那些房地产的基本问题,女儿就好像上了个“少年房地产特训班”,应付朋友的逗玩已经绰绰有余了——

    “小朋友,穷人买不起房怎么办?”

    “找市长啊。”

    “市长解决不了呢?”

    “把市长撤了!”

    “撤了你当市长行吗?”

    “不,我还得上学。另外我爱画画,不爱当市长。”

    “你给推荐个能当市长的人吧。”

    “我师兄吧。”

     “谁是你师兄啊?上几年级?”

    “爸爸的研究生啊!可以让他们竞聘市长。”

    “哦,好主意。哎,你说今年房价会下跌吗?”

    “不会。一般都是涨的。”

    “为什么?”

    “因为中国人多地少,城里人越来越多,而且都想买大房子,但没有多少可以盖房子的地。”

    “房价永远不下跌吗?”

    “也不是,爸爸说发生战争、瘟疫时就可能下跌,政府管得太严、不让涨价时也会跌。”

    “你知道香港房价下跌的事吗?”

    “当然知道。”

    “那香港房价为什么下跌呢?”

    “你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知道?下次爸爸讲课时你去学校听听,免费的。”    

     …………

    女儿的回答仍奶声奶气,但在科学性上已经与一些专家有一拼了。我已经决定:以后参加论坛时带着女儿去,有些电话、电视采访也争取让女儿回答——都说童言无忌,而有些话让我说,压力还是满大的。

 

附:三岁小屁孩眼中的中国房价

甲:21世纪,最热门的话题是什么?

乙:那还用问,就连三岁的小孩都知道,肯定是房价。

   这是笔者某天在一个party上听到的一段经典对话。之所以说它经典,是因为这简单的几句话已经把“房价”升华到妇孺皆知的明星地位。一个三岁的小屁孩对房价有什么看法呢?笔者很乐意去调查这个问题。

版本一:教授的理解

    2006年9月9日上午某时某刻,笔者逮住了一个小孩(5岁),问道:“你知道房价是什么吗?”

   “好像是我爸爸说的那越涨越高的房价吧!”(表情有些疑惑)

    “你爸爸是谁呀?”

    “大学教授!”(表情有些得意)

     “那你为什么说房价会越来越高?”

    “我爸成天和一些搞房地产的叔叔在一起讨论,大概是说市场供不应求、土地价格上涨导致了房价上涨吧。”

    “你爸爸对房地产市场做过调查吗?”

    “不用调查,在家里上网就能了解房地产市场,我爸很厉害。” (表情有些自傲)   

    “你贵姓呢?” “姓董”

版本二:专家的理解

    还是2006年9月9日上午某时某刻,另一个小女孩(7岁)进入笔者的视线,简单逗她了会,她很开心,我就顺便问:

   “你知道房价是什么吗?”

    “就是房子的价格啦!” (表情有点不屑一顾,这么简单的问题还来考我)

    “你认为现在的房价高不高?”

    “这个嘛,我爸比较有研究。他好像是说,房价太高了。”

    “你爸为什么说房价太高呢?”

     “我不太清楚,你买份报纸看看,我爸在很多报纸都有专栏的。”

    “那你爸爸是谁?”

    “他是专家,不能随便告诉别人的。”

    “那姓什么总可以告诉叔叔哦” “姓易,容易的易!!!”

版本三:开发商的理解

    依然是在同一个幼儿园,笔者接着和第二个小男孩(4岁)聊天,“你知道房价是什么吗?” “楼盘的售价呀”(好小子,说话比较专业) “你怎么知道楼盘售价的?” “我每个星期都在我爸收楼部玩,当然知道这个啰!”(得意地掘起嘴来) “你爸是干什么的?” “开发商来的。” “哦,那你怎么看待现在的房价?” “我爸说房价还会涨,每年涨个10%应该没问题吧!”(有些心不在焉) “为什么会涨价?” “还不是因为地价天天在涨,我爸每天都为拿地皮的事伤透脑筋。go-vern-ment拿的回扣也特黑了点。”(有些气愤) “你贵姓?” “免贵姓潘。”

版本四:go-vern-ment官员的理解

    在幼儿园找小朋友聊天就是方便些,还是在那个幼儿园,笔者和一个小女孩(5岁)聊起来了,“你知道房价是什么吗?” “不好说。”(有些官味) “为什么不好说呢?” “现在房价讨论得很热烈。我妈天天对来采访的媒体说这句话‘不好说’!” “你妈是干什么的?” “国土资源部的。” “哦,那你妈一定对房价有些看法,能不能透露给我?” “嘘,小声点,我妈说这房价越来越高都是炒房的人和开发商搞的鬼。要好好整整那些哄抬房价的家伙。” “你妈觉得今后的房价还会涨吗?” “可能还会上涨?” “为什么?” “房价不能跌呀,跌下来,go-vern-ment的收入不就少了,保持房价稳定是最重要的。” “你妈是谁呀?” “这个绝对不能透露。”(很神秘的样子)

版本五:炒房人的理解

    2006年9月10日,笔者在某幼儿园附近遇上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4岁),一身的名牌,显得有些贵气。笔者和这个小孩搭讪,很快就进入正题。 “你知道房价是什么吗?” “哇噻,房价就是几千块钱一平方米的那个东东呀!!!”(用语非常时髦) “你觉得多少钱一平方米比较合适?” “一万块钱差不多啦。” “你家的房子多少钱一平方米?” “15000元,我家是豪宅。” “那你爸爸是大老板哦?” “那还用说,普通人买得起嘛?我爸还投资了十多套房产呢。”(反问笔者,有些张狂) “你爸为什么投资那么多房产?” “我爸说房价肯定会不停的涨,估计涨到2010年都没问题。” “为什么呀?” “房地产是go-vern-ment支柱产业,再说现在买房的人这么多,房价不涨不行啦!”

版本六:没买房人的理解

    2006年9月12日,笔者到某小区和朋友玩,遇上了几个小孩正在广场闹腾,于是就随便问了其中一个小孩(8岁),“你知道房价是什么吗?” “别问我这个了!”(非常反感这个话题的样子) “干嘛不高兴了??” “怎么会不高兴呢?我爸我妈整天为买房的事情闹别扭呢,我心情就也不好了。你说这房价怎么就这么越来越高?”(反问笔者,笔者有些不安) “你觉得你爸能接受多少钱一平方米的房价?” “最多也就4000元啦,可现几乎不可能找到这样便宜的房子。我们现在还租房呢!”(表情很低迷) “你爸妈干什么的?” “我爸在一家电器销售公司工作,我妈是小学老师。” “哦,你爸认为房价会跌下来吗?” “当然,我爸妈做梦都希望房价跌下来。我爸说,房价不可能只涨不跌,估计房价也就在明后年会大幅下跌。”(很有信心的样子) “房价跌到什么程度,你爸妈会买房呢?” “起码要跌了一半左右吧!!!”(来源:网易财经论坛)

推荐一个爱心博客,长期阅读会改变你的人生:http://blog.focus.cn/myblog/2523732.html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