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控应该进行,闹剧必须停止
董藩
http://t0.baidu.com/it/u=619750093,2884020352&gp=3.jpg
董藩:经济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
潇琦:《北京房地产》记者
潇琦:在经历了一年多宏观调控后的今天,北京房价依然在快速上涨,您认为上涨的幅度是否合理?
董藩:我看到了第一季度的数字,上涨速度仍比较快。合理不合理每个人心中的判断标准可能完全不同,但出现这样的上涨幅度是有客观原因的,只是超过了人们的购房能力和预期,大家不接受。北京是中国除香港外最具国际色彩的大都市,不能按照北京市人均收入水平衡量其社会购买力。任何一个国家的公民对首都的感情也都不像中国人这么深厚,“我爱北京天安门”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情感。北京高校的毕业生大多选择留京,外地大学生不断涌入,许多外地打工人员,也总希望能留在北京。现在,20岁的人在买房子,30岁的人在买房子,40岁、50岁、60岁的人也都在买房子,而且都不愿意买小的,都想“一步到位”、“两步到位”。各种各样的需求叠加在一起,使得人们对房子的需求不断增长,所以房价仍在不断上涨。
潇琦:在房价上涨的背后,您认为是什么因素在起主要作用?地价?需求?还是其它?
董藩:房价上升就是供求失衡、供小于求的表现。去年北京实际放地的面积不足,投资就不足,影响今年的供给;而需求实际上受到的影响不大,依然是非常强劲,只是去年处于观望状态,“休眠”了一下,当发现没有象一些人说的那样下跌以后,现在又冒了出来。需求大,供给不足,不上涨就奇怪了。从大势上看,北京的房价总体上会呈现继续上涨的态势,极特殊的情况下才有下跌的可能。北京还有很特殊的一面:外来购买力强劲,我们无法也没有依据把外来购买力分离出去,这样房价自然也就难以控制。现实就是:大家一起大大抬升了需求,却对价格不满。
潇琦:您认为下一步宏观调控最紧迫的工作是什么?
董藩:调控要进行下去,一些思路要转变,一些错误认识和不当措施要校正,这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但是,说来你也许不信,我认为当前最迫切的是要引导舆论,制止一些闹剧的发生。在我看来,房地产领域正在上演一场场闹剧,其中“五大闹剧”格外值得关注:一是房价要跌30%—50%的闹剧,二是个人集资建房的闹剧,三是公开房价成本的闹剧,四是宣布应取消房地产业和开发商的闹剧,五是“不买房运动”这场闹剧。尽管我们的房地产业存在很多问题,老百姓可以反映、表达,但上述这些方式严重失当,每一次都是对房地产行业运行秩序的破坏。现在,最需要的是冷静下来,不只是房地产行业需要冷静,政府部门、专家学者、购房者都需要冷静,一味地发表各种不符合经济学、管理学道理的言论,只能让房地产行业越来越乱。房地产行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专业,它涉及多种学科知识,只研究、懂得某一种学科就夸夸其谈,甚至不懂房地产也喋喋不休,只会扰乱政府的视听,误导决策。
本文载于《北京房地产》2006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