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吧,要我等多久?

标签:
贺岁片叶问eve蒙太奇李米东京娱乐 |
分类: 电影类 |
《看电影·午夜场》杂志媒体稿
■文/慕容天涯
如果世间真的有办法可以计算一个人用在等待上的时长,那么换回的答案,必然是惊人的结果。生活的林林总总纷至沓来之时,总有东西慢了一拍,总有人迟迟不来,也总有某些时刻,并未驾到。于是综上所述,产生等待。我们习惯于,在每个时刻等待。那个叫戈多的让生活无止境的幻灭轮回。而《茶汤》里的女声凄凉得薄如一柄利刃可以割破云端。电影的一则预告片,让粉丝们可以狂热上大半年。没完没了的爱情,没完没了的事儿,没完没了的人,都在等待。它们与等的枯燥,与待的不安帮着你叩响命运的心门。
对了,还有在《美国美人》拿了奥斯卡热映时,等在影院门前为一堵真容的队伍众人。为了某些颁奖礼首映礼提前数月到场随身带着行李的疯狂男子。以及某一个人,可以牵动你所有目光让你屏气凝神却迟迟未现身的电影作品。
光影内外的这一切,实在是等了太久太远。而我们也看了太多,遇到得太过厌烦。
可是,却为什么一直等待,而不疲倦?
悲与喜:美丽的一瞬间
电影中很乐于表现的状态之一,是关乎等待的一瞬间。这个时刻有着如下规律:主人公必然是甜蜜的,景物与配乐是养眼与异常靓丽的。于是,未来便看似是不可失意的。当然,少不了的是人物面部的特写和小动作展示的细节。可是请注意:这个时候的人物越快乐,结果就越悲伤和越容易失去这份美丽。
《春逝》是许秦豪爱情三部曲里对爱情描述最有深意的,因为这份爱情无关道德,随意得惊人,且饱含成长之苦。这部电影里的男女主人公在飘起雪的院落、寂静之声蔓延的竹林,深夜的录音棚内外,互相等待。并等待着那种心灵之声的到来。这个时候,在镜头下远近切换,清晰与虚幻共存的一对是幸福的。这些瞬间之所以不如后来的急转直下般的情节熟悉,而不会被影像外的你用画面印象加以深刻记录,显然,是因为其稍纵即逝般的不确定感。
等待在最初的一瞬间,显然是美丽,而又是不确定的。它看似幸福,却又危机四伏。
而如此说来,等待的美丽也就成了电影的一个偏爱。除去在《春逝》的前半部旖旎风光里美艳惊人的李英爱。《三岔口》里,阳光直射的港口边吴彦祖扮演的杀手之等待侧影,在这个而立之年的男人略显刻意的造型出镜后完全的值回了票价。而斯嘉丽·约翰逊扮演的那个在城市上空俯瞰一切的少妇。躲在在慵懒的衣着里的身体,与镜子外的东京城市全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幸要《迷失东京》的她十九岁,很赞很美丽。
而迎接他们的,很快便是美丽人儿的不幸福。
对了,说到东京,说到美丽。那个叫赤名莉香的女孩。等了那么久,她笑起来眼睛弯弯的,时钟滴滴答答的,街头行人稀少,夜深了,只好走掉。因为她的丸子依旧没有来到。
对与错:纠结的生命一段
除去电影最喜欢表现的美丽等待换来失败。很多影片最执着人物在等待时的状态。当然,这种等待上升了一个层次,不再是单纯的瞬间,而是时间的长度有了变化。是一种争执对错的理性过程,感性诠释。
当然,这个时侯,等待的一方往往借助蒙太奇这个手法展现其等待的漫长。而等待的一方也由此成为了偏执狂般的人物,其想要一窥究竟的执拗代替了一切。比如在《幸福终点站》中执着等待的维克多大叔。汤姆·汉克斯让这个执拗的小国旅客在美国的机场上演了一幕幕的人间喜剧。这一段生命的等待,更多的是为了结果和尊严。这种随遇而安让人物换了一种方式去继续生活。
既然纠结和想要对错,就要动手改变。一段段的蒙太奇剪切开始上演。将维克多吃饭、穿衣、洗漱、生活的全貌的展示出现。其在行李车的来往,硬币的作响和对于环境的熟稔后变得顺理成章的安定下来。这个等待的过程变成了乐趣。而这一段执着于道德底线不愿离去的经历也让其生命的价值得以重塑。
而另一方面,某些生命中的一段等待就有着锦上添花的意味了。火遍全球的Wall·e同学,在等待进入收集到植物假死状态的Eve时,上演了一幕幕爱情戏码。一组剪辑巧妙的蒙太奇被纯熟的运用在了一连串的场景内。雨天替eve撑起雨伞遇雷击、彩灯裹身泛舟游河岸、黄昏里观落日偷偷牵手。这些在人类那里看似平淡无奇的东西,被一对不均衡搭配的组合演绎。出现了绝对意想不到的效果。这就好比将一些看似常见的材料,用不同地域的方式重新烹制,别有风味。你无法想象任何一个场景,被人类演绎会是多么的荒谬和愚蠢,而这种拟人化的爱情等待戏码,被其演绎得多么精彩。
而坚持后的一切,在船长用信号传输器在飞船上观摩地球现状时,被Eve在主观视角下终于一一窥见,爱情还是胜利了。
可见,等待不意味着消极。而不消极的等待,则必然有意义。
这种等待,是一段为了生命意义的必然角力。对与错历来都存在于这个世界,不去争取,只愿意消极的躲避。或者不想等待,只是敷衍的略过或者放弃,都不会有结果。等待,更不放弃。不然,也许只能有结束。
相爱与分离:一生
除去简单的瞬间美丽,和稍显繁琐的生命一段,接下来的这个过程就很难以琢磨了。它的详细身份,可以被称做所困者为情的悲悯情境。
其长度,暂且被定为一生。
《李米的猜想》是近来国产片中特立独行的一部作品。片中的周迅个人秀颇具爆发力。她让我们不由得沉浸在李米这个女子近乎疯狂的等待中。在一段段影像中与其一起等待方文。而当你可以设身处地的体会李米寻找对方的那种状态的疯狂时,便会不自觉的泪流满面。在一个近乎教科书般的场景里,李米跟在方文后面背诵那些彼此间信件上的内容。那些文字们是截止到方文化名的马冰出现之前,这个女子的唯一精神支柱。她夹着烟卷在这个城市里开着车寻找,等着那个人出现。这个时侯,你记住的不仅仅是每一个听见她叙述,在抽格影像的流畅剪辑中,出现在后座上表情各异的乘客。也不是那对亡命冤家一般必然遭遇的劫匪与生死斡旋的命运。而是一个不修边幅,貌似为了生计实则另有心声的女子,让你泪流满面的等待过程。
而与《李米的猜想》相似却又不大相同的是,《海角七号》与《泰坦尼克号》一类让男主人公早早死去或是不见,女主人公等待N久的传世爱情都很公式般的残忍。这类影片结尾处,男主人公的死都是重点被铺陈的部分。于是,老年友子与露丝得到慰藉需要用一生的未名等待交换。她们的一生,要么换回的是伴着钢琴曲浸染一切的七封信,要么换来的是海洋之星归于海洋。苍老的双手与浑浊的眼神下,颤巍巍的身体都已经化解了一生等待之后的爱情悲鸣。这个时代的我们,很难再去期许有这样的爱情。它们只在光影里或者不在现实里。永远都在记忆的冰冷海底与那对身影一起相拥。
大部分爱情电影的规律是,它首先是无解的,其次是必然等待的。最后大部分是可以告慰灵魂的,一部小分是观后晓得我们还是值得爱的。
于是,类似《赎罪》的英式折子戏里,姐姐塞西利亚只有等下去等下去,她的另一半在诺曼底的荡气回肠长镜头后死在归来的前夜里。《边城》里的那个女孩就只有一直等一直等下去,流传的方式从沈从文的故事到黄磊的歌曲。而《心动》里,张艾嘉看到那些“云上的日子”就晓得了某些人在一直等下去等下去,她无助,无法改变,只会不住的哭泣。
某些爱情里的等待,不消说出来,长度都会是一辈子。
这就是等待,歌曲中唱的,电影中演的,生活中有的。不论是几千年还是一瞬,不论是爱情还是其他,等待都在。可是,不论是一瞬的美丽后失意,还是一阶段的纠缠对与错是与非,抑或一生的炽烈与回忆,电影这东西都给不了你答案。它让你认识等待的无处不在,承认等待的是是非非,接受等待的种种不公。最后,却告诉你:走出影院也好,关掉电脑也罢。那些风花雪月与等待纠葛不离后,还有一件事情在现实中蔓延,那个答案看似简单却冰冷不止,那就是,你的一生,不论现在是否美丽,这一刻会否纠缠。可前路:
等待仍在继续。
个人博客首页 慕容天涯的海葵
春节档期系列
春节档系列之二:《澳洲乱世情》:准史诗分水岭
春节档系列之一:《游龙戏凤》:港版诺丁山
奥斯卡战线系列
奥斯卡系列之六:《摔跤王》:失败与伟大
奥斯卡系列之五:《换子疑云》:真相只有一个
奥斯卡系列之三:《革命之路》:假如巨轮不沉没
奥斯卡系列之三:《本杰明·巴顿奇事》:逆行的时光列车
奥斯卡系列之一:《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异国伤心辞典
贺岁档期系列:
贺岁片系列之九:《疯狂的赛车》:喜剧片救世主
贺岁片系列之八: 《赤壁》(下):无题的大片里程碑?
贺岁片系列之七:
盘点:《叶问》的七个精彩瞬间
贺岁片系列之六: 《非诚勿扰》:冯氏喜剧的浪漫回归
贺岁片系列之五:《叶问》:属于甄子丹的经典
贺岁片系列之四:《女人不坏》:无关女人的疯狂喜剧
贺岁片系列之三:《梅兰芳》:最好的陈凯歌?
博客文章个人原创,约稿请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