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竞技交手 更为健身握手

(2010-11-23 12:54:56)
标签:

杂谈

http://s7/middle/447bed0d495b1314565b6&690更为健身握手" TITLE="为竞技交手 更为健身握手" />

20101122的亚运赛场上,中国选手劳义以1024的成绩获得了男子100比赛的冠军,中国田径终于改写了男子百米的金牌上没有中国印记这一尴尬纪录。原先名不见经传的广西小伙儿劳义为一骑绝尘中国军团增添分量很重的一金。劳义夺冠,当了亚运会男子百米的老一,这个身穿49号红色比赛服装的小伙和队友一同捧着国旗绕场一周,引得众多记者围拢拍摄,记录这个期待太久的精彩瞬间。

屏幕上的精彩,唤起我一点似曾相识的记忆。前不久,给刚刚上了初中的女儿开家长会。除了期中考试成绩通报中她有两门主科目受表扬外,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班主任老师指着秋季校园运动会团体第一名的奖状,一个个点出为了这奖状付出努力的学生的名字。而一向并不热衷体育的女儿竟然榜上有名,排第二个(跟排最后应该没有差别),让我分外感慨。回家聊起这话题,女儿说,身为校运会裁判之一的某体育老师曾经在她们班纳闷地问:没见你们班捧回几个冠军来,怎么居然就成了团体第一名呢?他们同学都很得意,说我们都坚持下来了,都得分了,积少成多嘛!

结合目前有人关于“金牌意义何在?”的质疑,体育官员强调“竞技体育,就是要拿金牌!”我对亚运会的竞技体育和女儿学校校运会的健身体育有了新的理解。竞技体育的举国体制逐步自我演变,锻造成了某些人攻击的“金牌机器”,有关各方应该有所反思,但是金牌是否太多根本就不该是问题。运动员、教练员尽全力多拿金牌,本来也是其职责所在。但是在基层,在校运会这种级别的比赛中,的确应该以不同的奖励和积分体制鼓励更多孩子走进赛场,运动强身,而不止是呐喊助威,成为拉拉队员。说来惭愧,当初孩子报名是我们夫妇并没有非常热心,还担心她没有什么优势,建议姑娘放弃比赛,做个赛场小记者呢,结果她主意拿定,初赛时报名参加了好几个项目的选拔,有两三项进入决赛,其中一个项目因为邻班弃权而拿到第四名或者第五名的“好”成绩,但是班主任老师还是看在眼里,通电话时对妻子表扬女儿积极、热心,珍惜集体荣誉等等,并且家长会上又表扬一番,呵呵,至少在这个细节上,孩子的学校和老师坚持了全民健身的本意吧?

 话说回来,体育强国固然意味着国民身体素质、健康水平、体育人口……但没金牌肯定也不行!金牌少了,并不表示全民健身就能上去。反思金牌,不应是书生意气般不要金牌、“业余选手出战亚运会”,而要反思我们的体育发展道路。要像经济发展取经,至少在基层,体育要转变方式、调整结构,整合人力物力,更多地提倡和重视人人参与的健身体育。运动员们要为夺金牌交手,也要为运动健身彼此握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