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千龙时评:治理高房价 引导心理预期的作用不容
(2010-05-14 09:44:50)
标签:
杂谈 |
分析这波房价下跌的原因。首当其冲的看法是:这次主要是国家采取了更严厉的治理措施。四月中旬的“国十条”和北京市的“十二条”打到了房市的“七寸”上。那就是,严厉控制民间的炒房行为,严格限制二套房信贷行为;严厉打击房地产开发商的不法行为,严格约束地方政府借土地开发的逐利行为。纵观这波“地产新政”所出台的措施,确实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然而本人认为,房价低落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就是民众的心理预期这次明显达成了共识:政府真的行动起来了,房价一定会掉下来!
民众的这一心理预期上的共识其实在“房产新政”以来反映的极其明显。首先,在三月份“到底是总理说了算还是总经理说了算”的大辩论中,民众其实已经预期到政府会在政府与地产商的下一轮脚力中必须拿出魄力,果然不久,老百姓关注的北京市的“地王”问题被政府成功解决了,稍后中央更直接勒令所属国企限期退出房地产开发市场,这更增强了“总理说了算”的民众预期心理;其次,三月份以来房价的再次疯长既惹起民众不满也让民众预期到政府势必会出台更加严厉的措施应对,果然四月份的房产新政措施之严厉可谓闻所未闻、强悍有力,民众普遍认为至少在短期内房价一定会被抑制下去;再次,就是近几个月来各地方政府对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和宣传力度明显增强,极大增强了一般民众通过政府政策性住房解决住房问题的信心和依赖。民众的这些心理预期,表现在房市上,就是:住宅成交量已显著并在持续下滑,楼价跌幅明显。这两天甚至有报道说,北京市二手房成交量在新政出台后的半个月内锐减70%,五月以来甚至出现20多家北京地产商仅售出个位数套商品房的现象。
这告诉我们,抑制房价过快增长,除了要坚决遏制炒房行为、规范地产开发商、加强房屋信贷管理等以外,必须要高度重视合理引导民众对房地产市场走势的心理预期。长期的看,必须要让老百姓对政府抱有充分的信心、对房价平稳而不是忽高忽低扑朔迷离抱有信心,这样才能既有助于房价的稳定,又克服民众的焦虑心态!为此,各地方政府必须要抓紧住房建设规划、房地产市场各类信息系统透明化、公开化建设,让民众在及时、客观、可靠的信息面前建立理性的心理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