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的科学发展呼唤生命教育

(2008-12-05 08:49:11)

 

20081114早晨,上海商学院某女生寝室6楼突然起火,片刻后,四个女孩子如花般的生命已经凋谢。事后消防部门勘查现场,认定是违反校规使用“热得快”导致易燃物品起火的。在这场可怕的大火之后,学校进行了更为严格的检查。同时,全国高校也展开了一系列的宣传教育活动和大规模的严格检查。同时,网络上对此事的讨论也热烈展开。

我们再来看看同学的反应:面对校方的宣传和检查,一部分同学表示,“给我用(热得快)也不用了”,而更多的同学的反应是把违规电器收起来,待“风头”过去再拿出来使用,令人堪忧。为什么如此惨痛的教训过后还是有人如此轻视自己和同学的生命?

这不禁令我想到最近的三件校园“弑师”血案。104日,山西朔州市高一学生在教室里向班主任连捅4刀将年仅23岁的老师杀害;1021日,浙江丽水市缙云县17岁的学生将家访的老师活活掐死;1028日,中国政法大学学生付某冲进课堂将程春明教授砍倒,随即自首。一个月内的三起血案,不禁让我们疑惑:为什么,他们如此轻视生命?

 

生命是可贵的。在我们小的时候,保尔•柯察金的话就让我们记住,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是宝贵的;《红岩》教会我们,视死如归的革命先烈也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生命而是斗争到底让自己的生命有价值。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外来文化的涌入,很多价值观被冲击。网游和漫画甚至让很多小学生认为,人即便死了,也可以复活,“吃药加血就可以了吧!”这是多么可怕的话!由此可见,我们的生命教育,已经落后多少!

生命教育应该在学前开始,并持续到大学。应该让孩子们知道父母养育自己的不易,“死亡”也并不应该被避讳,而应该作为一种科学教育让每个孩子知道,让他们从小就建立起一种尊重生命的庄严感。生命教育应该持续,从小学高中学,乃至大学,都不应该漠视生命教育。在百度上搜索“学生自杀”,可以搜到约3,990,000条,搜索“校园凶杀”,能搜到约1,220,000条,其中从小学到大学都不乏案例。如此骇人的数字说明,生命教育不仅仅是一时的展开,更因该是一种持续。这样,才可能避免这样的数字继续扩大,才能避免产生更多的悲剧。

 

生命教育不仅仅是父母和学校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在学前,父母是几乎所以影响孩子的因素,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影响并没有完全消退:比如在孩子最为叛逆的青春期,如何和子女交流甚至可能会改变孩子的一生。同样,大半自杀或者他杀的青少人也是缺少来自家庭的爱和关怀,或者被父母家庭的重要压力压迫而心理崩溃。对于这样的家庭,遑论生命教育了。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一部分,生命教育在绝大多数家庭里往往让位于智力开发或者“特长”的培养,很多父母宁可让孩子多学一门“技艺”也不会“浪费时间”和孩子坐下来讲讲故事聊聊天,说一说生命的不易,我们应当爱惜,更何谈和孩子平等坐下来听他诉说心里的疑惑与压力?

学校呢?从小学开始,“品学兼优”的标准就让老师和学生忽略了太多的教育:不仅仅对于生命教育如此,对美的教育,对科学的教育,对人性的教育,乃至一直被关注的性教育,都是一无所有的可怕的空白,或者是草草收场的形式主义。

对社会来讲,各种思想的涌入无法阻挡,更何况“阻挡”本身就不如“输导”的效果好。经济的快速发展冲击着成人的价值观,各种文化取向的齐头涌入让人们眼花缭乱无从辨别,这对价值观还未定型或者刚刚形成的青少年来讲,无疑是相当可怕的环境。怎样让社会的舆论导向最大限度地对青少年产生积极的影响,是社会必须重视的当务之急。

当然也不必太过悲观,在各界的努力下,生命教育正在一步步地开展,各种讨论也积极进行。相信我们的生命教育会被更多地重视与实施,让校园里的各种悲剧越来越少。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