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春运之际的这场大雪,已经一度使得全国二十多个机场、多条高速公路关闭,贵州、湖南、安徽等省大面积停电,大量客货运列车晚点甚至停开,仅广州地区已有50余万旅客滞留;江苏省沿江一带多条高速公路从26日起一直处于封闭状态,广大民众的基本生活供应受到较大影响,总体上给社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而目前,这场雪灾还没有终结的迹象。我们对这场大雪所暴露出的问题和经验教训却已经越来越清晰了。
首先,雪灾事件告诉我们:科学发展绝不是一句空话。我国几十年来的粗放发展模式推动了我国经济总量的快速增加,为国家总体实力的增强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这种模式最大的问题就是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依赖,以及生产出来的工农业产品质量跟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我们从这次南方多省出现煤炭等能源紧缺问题以及大量电力设备、城乡公共基础设施设备损毁严重等就可以看出这一问题。再就是,以往的发展几乎等同于经济的发展,社会其他方面如环境保护、能源资源节约、城乡统筹、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发展滞后,其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在这次雪灾中再次体现出来。今后中国社会的发展,必得更加注重协调发展科学发展的问题。
其次,雪灾显示:政府部门还应该大力加强协调和服务功能。一直到目前为止,政府相关部门确实是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人亲自研究部署、亲自指挥救灾,各职能部门各地方都集中力量投入到救灾中来。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民众是基本满意的。但是要看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还是有很大的潜力可供发掘的。怎么让各部门同一协调、相互配合、协同作战而不是各自为战,自扫门前雪,还是应该有进一步统筹的余地的。最近有人提出中央部门“大部制”,应当如何推进?地方政府这一块又应当如何处理?这些都是应该现在就着手研究的。
再次,雪灾显示:有必要加强紧急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建设。2003年的“非典”推动了我国公共卫生医疗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推行,相信以后即使再有类似非典性质的公共卫生事件,我们也能将其有效抑制在萌芽状态。今年的雪灾则是给我们的城乡公共交通通讯和社会管理工作上了很好的一课,想必我们不会在这次事件后空手而归。至少这应该是一个契机,推冻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和社会管理应急机制建设的契机。
去往论坛浏览此文章,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