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8/middle/44788d1cg7684fd40ecc7&690
武汉商业三大巨头、三个商业类上市公司武汉中商(000785)、鄂武商(000501)、武汉中百(000759)同时宣布,因大股东武汉商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策划重大事项,为避免公司股票价格在二级市场的大幅波动,从14日起停牌。
在此之前4月13日,鄂武商收到浙江银泰投资有限公司通知,称其在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票331万股,加上银泰系相关公司以往的持股,银泰系合计持有鄂武商股票12418万股,占鄂武商总股本的24.48%!
与此同时,武商联13日与武汉所有持有鄂武商公司股票的法人股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同意在鄂武商A所有的董事会安排、股东大会表决等方面保持一致。这样,武商联及其关联方国资公司、汉通投资、一致行动人经发投、开发投、武钢实业、市总工会、阿华美制衣、市统建办合计持有公司股票占总股本的24.52%,于是武商联宣布,自己是还是公司第一大股东!这样,第一与第二股东占比仅相差0.04%!!如果除开阿华美制衣公司的44万股(占比0.09%),则银泰系就是第一大股东!很可能,银泰没想到非国有的阿华美制衣公司与国有武商联签署协议,从而毁掉了其第一大股东地位!真是莫大的失策!后悔不已!!早知会如此,银泰在二级市场再多买入20万股,就是第一大股东了!
银泰系争夺鄂武商第一大股东地位的目的,以及可能对鄂武商的影响,博主不想在这里做分析。但是,武商联借用行政的力量,与武汉当地的所有法人、无论是国有还是非国有法人签署合作协议,保持决策投票的一致,并称自己是第一大股东,确实是耐人寻味,不知作何评价?
总体而言:如果说银泰系在二级市场的收购行为是来者不善,那么武商联通过各种手段、与所有武汉本地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特别是把非国有公司都拉进来了,并称行动一致就算一个股东,也可谓是不择手段了!
武汉三家国有商业上市公司,在武汉市场形成同业竞争,并在部分业态比如连锁超市上竞争激烈,是不争的事实!然而,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尽管三家国有公司已经竞争激烈得很,但外资商业企业麦德农、沃而玛等还是杀入了武汉市场,并占有一席之地。市场没有因为竞争而凋敝,而是更加繁荣,更加兴旺!从这个意义上讲,让他们竞争有什么不好呢?
三年前,也许是就是为了减少国有公司之间的竞争,政府借用行政力量,整合三家公司,形成了武商联集团公司,把三家公司的国资股改由武商联集团持有,但实际效果不尽人意!到目前为止,任命了武商联的班子,空降了一个人当了武商联的董事长,把三家公司的主要领导分别变成集团公司的班子成员,由于“位置”有限,自然有“分配不公”的问题,造成了一些尴尬!班子虽然搭起来了,但几家公司的班子难得坐到一起,武商联集团实际不好开展工作,三家公司基本上还是各敲各的鼓,各吹各的调!这样的捏和没有起到任何效果!
差异化发展是企业在竞争中的必然选择。政府不采取整合的办法,难道三家上市公司就不知道这个浅显的道理吗?假设整合后三家公司之间竞争不存在了,但新的、外来的竞争者肯定还会有、还回来!政府又能怎么办呢?政府的责任要保护国有企业,也要保护其他所有制企业!因此,把三个上市公式整合,以期减少竞争,搞一个实际合不起来的集团,没有必要!
企业并不是越大越好,必须视情况而定!三个上市公司中除了武汉中商稍显年轻外,鄂武商、武汉中百都是几十年历史的商业企业,各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别是每个公司的班子,都是经过长期磨合形成的。现在要把三个公司整合起来,让谁主政,其他人都不会服气!不同的办事风格、不同的人脉关系、不同的工作背景,要这样简单的合并起来,是犯了“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大忌!如同现阶段的农村,还是一家一户的责任承包制好,你非要搞大锅饭的“人民公社”,失败的可能性大!由此,像现在这样整合三家上市公司,越做越难的可能性,比做强做大的可能性要大!当然,也有一个办法,这就是对武商联集团的班子进行彻底的改组,只留三个公司中的一个公司的班底在这里,其他全部撤出并妥善安排好!这样就似乎就符合了“人际关系”的国情,符合了扁平化管理的需要!但其他公司的班子怎么能彻底撤出呢?显然是不可能的!
由此,我们可以预测,三家公司整合难以实现“1+1+1>3”的效果。三个公司急急忙忙停牌重组,防止银泰系继续收购鄂武商公司股票成为大股东的举动,风险很大!这个举动似乎“政治”意义远大于经济意义!到底结果如何,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最后要说明的是,如果这种整合是要符合上市公司管理规定,那我们就只有保持沉默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