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让春节更有新意

(2011-02-06 22:39:55)
标签:

福利院

鞭炮

春晚

物质生活条件

春节联欢晚会

杂谈

分类: 实事杂谈

    转眼已到正月初五。这节日似乎真的再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了,让人感觉太平淡,也没有值得描述的事情。每年春节,回乡下老家是必须的,而每次回家看到想到的,是对年迈老母赡养问题的忧虑。。。她饮食起居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农村简陋的条件不能满足一个年迈老人生活的需要,比如洗澡、如厕、御寒、防暑等,其中最缺少的就是一个能细心照顾她的女性。她说过,儿孙一大群,死也不会去县城的福利院,不同意花钱请人照顾(当然这个服务员在农村还真是花钱也难找),也坚决不去城里住!她的想法肯定有她自己的道理,可她不知道她的这个想法让在外工作的子孙们左右为难!

    小时候过春节,可没有这么多的忧虑。那时候最喜欢、最向往的就是放鞭炮。把一年积攒下来的一点可怜的零用钱,春节时都慷慨地掏出来,买上一些鞭炮,好好地过次瘾!过去的鞭炮,没有现在这么多品种。没有现在五花八门、色彩斑斓、威力巨大的焰火,只有类似冲天炮的小东西,不过射程只有大约一二十米。那时候卖得最好的是一百响、两百响的小包装鞭炮,专门供小孩子买了玩的。我们买上一包,舍不得一次放完,把它拆成一个一个、装在荷包里,过一会放一个。就像是一颗糖果,舍不得一次吃完,分几次吃一样,十分珍惜!有谁家放鞭炮,都会跑去看,乘主人不注意,还会冲上去,用脚把它踩熄火,捡起就跑。对一些没有放响的鞭炮,肯定会一个个捡起来,把药剥出来,变其他花样把它放燃。对鞭炮的珍惜,如同对粮食的珍惜,对一切帮助我们生存物质的珍惜,让人一辈子难以忘记!

    长大了,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极大改善了,对鞭炮的喜爱自然就下降了。80年代有了春节联欢晚会后,每年春节就把一睹春晚风采当做最大的事了。可惜,不知道是观众胃口越来越高,还是导演、演员水平有问题,这春晚总体趋势越来越让人不满意。尤其是今年的春晚,看完之后(也许喝了酒看的),几乎没有留下什么记忆,也基本上没有感动过、大笑过。那些千篇一律、年复一年的东西,让人感觉索然无味。尤其每年最有看点的小品,今年真是不给力,既没思想、也没笑料,严重落入俗套!这样下去,这春晚应该可以不办了,干脆放两部新电影或电视剧算了(中间打破常规不播广告)!大家愿意看就看,不愿意看就睡觉或则打牌去吧!!

    除了放鞭炮、看春晚,春节的活动再就是礼节性的拜年。拜年演绎到今天其实就是一种祝福的礼节!有句俗话:“初一拜年,拈好话说”!拜年时几乎把美好祝愿全部说完了,不管现实的还是不现实的。尽管很多话大家知道是虚伪的恭维、善意的谎言,但都乐意接受,见怪不怪!在那些虚幻的祝愿中,我们一下子否定了自己平时追求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开口便说“万事如意”,其实怎么可能什么事都如意呢?过去拜年以串门为主,慢慢向写信、打电话、发短信为主演变,特别是现在手机短信简单快捷、再虚伪肉麻的话都方便说,成为拜年的主要方式了。但令人失望的是,今年春节收到短信约300条,却几乎没有创新之作,全部是过去的常见的客套话。多么希望有结合时事的、道理深刻的、诙谐幽默的、令人耳目一新的几行拜年的字啊,但始终没有看到,自己也没有能够写出来!

    总之,也许是年龄的原因,这春节越来越觉得没有新意、没有激情了。一年一年忧虑多了快乐少了、压力多了自信少了、回忆多了期盼少了,迫切需要赋予新的活动方式和精神内涵。这个问题不光是个人要努力,可能更重要的是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动员社会的力量创造新的传统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春节的活动内容,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精神生活需求,让“年味”始终保持浓烈的气息,不仅影响国人,还要影响全世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