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去参加了大学的校庆。
进校到今天30个年头了。原来的大学是一个只有几个专业的农学院。那一年高考录取率在当地好像只有不到百分之二吧(具体不知道了),能够考上大学、吃上“商品粮”的真是幸运儿。农村的孩子,把考学作为“跳农门”的唯一出路,不惜举债复读的人非常多。我高考成绩不理想,但作为应届生能够一次成功已经算是非常幸运了,由此生怕落选就随便填了个自愿,把当地最差的学校填上以防落选,最后被这个学校录取了。贫穷落后下的农村娃,什么都不懂,唯一懂得就是自卑。入校后的自卑心理,一直伴随着自己,渡过了懵懂的大学生活!
说这个学校当时的条件如何差,现在的大学生无法想象。一栋小办公楼,两栋学生宿舍楼,三栋教师宿舍楼,几排平房的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食堂等设施,就是这个学校的全部(大学一、二年级看到的还没有这么好)。学农不爱农,一心向往城市生活,却还是住在如农村一般的大学里,因此,和很多同学一样,我基本上是混过了那几年。除了对那个生存的环境特别熟悉、对朝夕相处的同学,以及为了一份粉蒸肉(三毛五一份,大约五六块肉)而打赌的事记忆清晰外,对很多经历过的学习过程,都只剩下模糊的记忆。
原来的大学只是现在大学的农学院。现在的这个大学,是八年前由当地的几所大学合并与扩建而成。因此分为农学院、数学学院、油工学院、医学院、艺术学院、文理学院等27个学院了,现在是六万人,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让人不敢想象。从湖北的情况看,大学扩招盛行若干年后,迎来大学合并之风,大学动不动就是几万人,让外国人吃惊。现在的学校确实大了,人数确实多了,建设确实漂亮了,但给人的感觉,是滥的不行了!大学的独立学院、二级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数目惊人,鱼目混珠,高考升学率达到百分之七十,在大城市只要愿意,几乎都可以上大学了,大学招生进入生源争夺阶段。但在学生教育管理上,教学质量上,却是良莠不齐、没有同步跟进,这是公认的事实。
收到学校校庆邀请后,尽管没最终决定是否参加,我还是非常慎重地回传了参会回执,但一直没有人与我联系。报到时找不到我的资料,也没有我住的房间。幸亏有留校的老同学安排,才经过一次“搬家”住进了宾馆。报到时签了名留了通讯地址、电话等资料,心想开会应该有座位了,可惜第二天开会时座位也没安排,参加这样的校庆实在窝囊。也许,这次校庆冠以“石油六十年”的名字,重点是招呼石油学院原来毕业的人去了,把我们农学院的没当回事,以后又会以哪个学院为主来搞呢?这样的校庆谁还有积极性参加呢?校庆时学生个人和单位自愿捐赠是常理,没有人搭理的我还捐资吗?思前想后,最后决定,为了给留校工作的同学面子,还是捐吧!再也不来了也就不捐了!
参加校庆那天,顺便到曾经住过的宿舍去看了一眼。希望有一段往事的回忆。我的妈,敲开宿舍的门,看见的不再是我们过去每周检查评比的“红寝室”,而是一个一塌糊涂的杂物间。脏乱程度难以想到是一个大学生宿舍,就像是农民说的“狗窝”!想当年物质条件虽然非常艰苦,但学校管理却是非常严格。其中,每周一次的“红寝室”流动红旗的评比,竞争非常激烈,我们的床铺被整理得整整齐齐,用品摆放整齐划一,地面几乎一尘不染!看到眼前的现象,真不知道现在比过去大了不知道多少倍的大学,有什么更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