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小学“被戴帽”为培养烟民?

标签:
烟草希望小学教育禁烟推广烟草学校烟草小学海垚杂谈 |
分类: 海垚看法 |
我没有亲眼见过,但现在知道了,很多希望小学被戴上了“帽子”。这顶帽子特别扎眼,戴着帽子的希望小学也显得特别扎眼。
四川烟草希望小学、中南海爱心小学、“迎客松”希望小学、红塔希望小学、辽宁烟草外贸希望小学、安徽中烟希望小学、四川藏区烟草希望小学……我不知道看到这些名字,人们会有什么想法,但我相信对于多数心里还惦记着那些贫困孩子,还关心着教育问题的人来说,看到这些希望小学的名字一定不会那么舒服。我们想得长远一些,这些学校的孩子们长大后,出现在履历中的求学经历又该如何填写——毕业于某某烟草小学?
我国对烟草企业做广告做了限制性规定,所以一直以来烟草企业都在广告营销方面挖空心思。不少内容较为隐晦的烟草广告与政策法规打擦边球也就算了,没料到烟草商把宣传阵地转移到了学校,希望小学被迫沦为其推广宣传的工具,这是一种悲哀,而且让人愤怒。
赞助与冠名是企业常用的推广手段,从这个角度来说赞助希望小学是烟草商尽社会责任的体现,希望小学在接受资助的同时被迫接受冠名似乎也合情合理。但有一点被忽略了,烟草有损健康,国家正在大力度地宣传和引导人们远离烟草,在常规广告都不被允许的前提下,借赞助学校美化烟草企业形象并将相关的烟草信息强加给受资助的学校和孩子们,这显然不是真正的爱心赞助,而是不折不扣的商业行为,其根本目的仍然是树立烟草企业的正面形象,促进其烟草产品销售。既然是商业行为,就应该远离学校,推销有害商品的商业行为更应该远离学校和孩子们。
我看到有的学校门口赫然写着这样的口号:烟草助你成才。试想一下,孩子们每天看到的不是刻苦向上的校训,而是默念着烟草企业强加的宣传口号,对这些企业感恩戴德,顶礼膜拜,把成家的希望寄托在烟草身上,这样的学校培养出来的是学生还是烟民?
我国相关法规没有限制烟草企业的促销和赞助行为,并不意味着这些企业可以违反公序良俗,把推销伸向社会的任何一个角落。学校是教育的基地,教育是国家的根本,一个本就应该受到限制的行业竟然大张旗鼓地把学校当成推广阵地,把企业宣传信息炮制成口号强行灌输给未成年的孩子们,其赞助行为本身不像是奉献爱心,更像是借着公益的名堂在为自己培养消费后备军。这么一个天天看到日日念诵的口号,在很多孩子心里产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也许正迎合了这些企业的期望。从这个角度来说,烟草企业制造烟草学校背后的目的和动机应该受到谴责和制裁。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烟草有害成为共识。全社会都在积极宣传和促进无烟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烟草企业借着公益和赞助的名义,公然在学校进行的推广行为应该予以禁止。也只有全面禁止烟草广告,禁止任何形式的烟草促销才能真正巩固人么多少年来努力的成果,促进社会无烟化。
当然,如果烟草企业能够摒弃其商业动机,真正本着良心和爱心将其通过烟草销售获得的暴利用在社会公益事业上,用在贫困孩子教育问题上,那是值得肯定的,那也是烟草企业应该做的。
希望那些被戴上烟草帽子的学校能够早日摘掉帽子,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健康向上的学生。毕竟,学校的责任是培养学生而非烟民后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