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因地制宜,提升专业素养
(2024-12-24 19:07:12)
标签:
教育 |
教师应因地制宜,提升专业素养
2024年12月24日
亲爱的我的察布查尔高级中学的同事们:
你们好!
今天中午大家齐聚在大西迁这么具有锡伯族民族特色的饭店,我知道别具深意。任燕组长是一位细心、体贴、温柔、周到的人,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有着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它的历史、它的文化特色和它对传统文字的保存是在全国都独一无二的。我有幸来到这片土地,受到这里忠勇、友爱、世世代代憨厚为人的一群可爱的人们的热心关照,我深感荣幸。
中午,在饭桌上郭颜红老师问我:“快结束一年半的援疆支教工作,要回家了,是什么心情?”老实话说,我特别怕在大庭广众发言,尤其在酒会上致辞。幸好,体贴入微、同样内敛含蓄的任组并没有安排这个环节,甚至大家把送我这个话题轻轻一笔带过。这很好,我这个人喜欢轻轻地来,悄悄地走,不爱惹人注目,不想煽情,不愿意成为焦点。我在这里时,大家都没有见外和生分,我和大家一样。我很喜欢这样轻松、自如的氛围,我也很珍视察布查尔高级中学同仁们与我的坦诚相待。我曾经跟学生说过,最好的分别方式就是珍视在一起的分分秒秒。我一直奉行这样的人生信条。
就要回去了,自然心里会有些不同。在新疆的日日夜夜,我好像活在另一个平行空间里。因为这里的人事与我此前的人事生活截然不同,老实话说,还挺好玩,挺新奇的。小时候,会读到很多童话般的旅行记,我就是带着奇奇幻幻的璇思妙想长大的孩子。现在,在另一个奇妙空间生活了一整子,然后像每一个在“大人国”、“小人国”待过的异乡人一样,该是回去的时候了。否则,异乡待成故乡,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了。我觉得,我是到了该回去的时候了。临别前,我还有一些话,想跟我这里的同事们、朋友们聊一聊。
第一,就是身位一个从年轻新教师一路过来的人,我想说,尽管年轻人刚开始工作很累、属于自己的空闲时间很少,我有点不忍心提这个建议,但是如果不好心提醒一下,我又怕像我学生说的,“我也不知道现在学习的目标是什么,但又怕等高三明白时再想学习就晚了”。是的,我想说,如果有赛课和论文比赛的机会就好好抓住,不要怕烦、不要怕难,也许会辛苦几天,但辛苦几天就会过去了呀。因为一旦等你评职称要用到时,再准备就晚了,而且临时准备竞争性更大,还会出现措手不及的状况。不如万事早做打算,也许一开始会有失败或成绩不尽人意的情况。不要难受,你要相信这个世界是有它的一套相对公平的机制的,你不断地、孜孜以求地努力,总会有所回报的。
记得,刚工作时,不善社交的我并不受待见,当班主任、当语文教师都很不顺心。工作第三年暑假,我还到北京漂了两个月,也是双手空空而归。那时候,我的同事们都努力上高三,努力拿奖金,那些好事都与我无缘。万分失落的我,有什么法子,只好自己学习、考研、写论文、发表学生作文,慢慢积攒起了一些文章。正好赶上聘职称时需要文凭、需要公开课和论文,所以我就顺顺利利地上了高级。那时候,学校也没什么人评“学科带头人”这些称号,我是唯一报名又够格的,所以又轻轻松松评上了盐城市学科带头人。等我评完这些后开始,什么都卷了,发表论文要收费了,职称评审名额不足了,教学称号要竞争了,我也觉得后面没我什么事了。但每年写点东西,换着新点子上上公开课已经成为了我的一个喜好。比如写“援疆日记”和一年半的作文专题公开课都是我自加的任务。因为,是自己乐意的,没人逼着做,所以虽辛苦,但也甘之如饴。
所以,我想建议我的新疆同事们,反正要做这些事情,晚做不如早做,怕做不如乐做。人是可以自我劝服的,常劝学生积累、积淀,我们也是如此啊。“书到用时方恨少”,早做准备,有备无患。张爱玲说过一句话,“成名需趁早”,这句话用在职业生涯中是很有道理的,早成名,早得力,机会就源源不断地向你涌来。“一招鲜,吃遍天”,这句话用在职场上也很正确。你有一个专业绝活,比如写作,比如普通话,比如上课有一手等等,以后有类似的好事都会找上你的。成绩都是辛苦得来的,没有早期的辛苦,哪来后面职业生涯的顺风顺水,甚至是别人眼中的“人生赢家”呢?
那怎样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能力呢?
一、因地制宜,利用好身边资源
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学生特点和教育需求存在差异。我们可能会面临地区资源的相对匮乏、学生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情况,而这些问题,其实正可以转化为教师因地制宜提升专业素养的内容和契机。也就是说,教师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这不但助于缩小地区教育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也可以成为教师的一个独特研究课题。长期与当地学生在一起,教师最了解自己的学生,所以,学生既是教师的教育、教学对象,又是教师的教育研究资源和课题。华东师大陈桂生教授提出“学生经验的课程”的研究概念,而新疆察布查尔地方的学生就是一个独特“学生经验的课程”研究对象,可以加以好好利用。总说新疆教育有待提升,这也是一个很大的有价值的研究空间。能从中做出成绩,那就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大成绩。
发挥地方特色优势。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资源。教师可以将这些地方特色融入到教学中,不仅丰富教学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文化自豪感。比如,察布查尔就是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教师可以深入了解当地民族文化、传统技艺等,将其与学科知识相结合,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提升自身的课程开发能力和跨学科教学能力等专业素养。
二、利用地方教育资源
各地教育部门或学校会根据本地教育需求组织师资培训活动。许多地区还建立了本地的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包括优秀教学课件、教学案例、试题库等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平台,获取与本地教学相关的资料,学习其他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师可以有选择地学习这些免费资源或者地方教育部门统一买单的教育资源,毕竟在知识付费的年代,这样的机会比较难得。可以学习与新课程教学和高考教学相关的内容,学一学心理学知识也是相当必要的。来新疆发觉,学生心理咨询这一块儿是急需着手在学校扎扎实实开展起来的事。学生的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等等一系列研究都是有很大地区发展空间的课题。
请进来,送出去。在教师培训活动和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获取资源的同时,也可以主动争取在培训活动中参与互动的机会,一般在市级以上培训中亮相都会有相关证书的发放。在网络教育平台上也可以将自己的教学成果分享上去,促进本地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专业素养。在教育网络平台上共享的视频、课件等都可以作为评职称时教育、教学能力的一个佐证。
三、结合学生特点
了解当地学生的家庭背景和文化环境。在不同地区,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文化氛围等因素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方式。例如,一些家在农村的学生可能需要承担更多的家庭劳动,学习时间相对较少,教师需要调整教学进度和作业安排。了解学生的家庭文化背景,如当地不少学生对手工工艺、绘画、音乐等感兴趣,甚至有的具有民族文化传承的传统,那么教师可以发挥他们的优势,将相关内容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既能传承地方文化,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提升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
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差异。由于地区教育水平的不均衡,有些学生的基础知识可能比较薄弱、学习能力也有待提高。教师要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分析和测试等方式,准确把握本地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可以开展针对性的辅导和基础巩固教学,思考如何让这些学生不掉队;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拓展性学习任务和竞赛指导,要让这部分学生有更高的目标和追求,以及提高实现更高目标的方向和途径。这些都是极考验教师能力和教学方法的问题,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以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也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与时俱进,使教育教学工作不断适应学生的变化和教学情境的变化,并满足社会的要求。
四、融入地方特色教学内容
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地方文化涵盖了丰富的内容,如地方历史故事、民俗风情、传统艺术等。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融入到学科教学中。比如,在语文教学中介绍本地著名诗人的作品,为本地民间艺术编制宣传文案等。这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文化,也有助于教师提升课程设计能力和文化素养,使教学更具地方特色和吸引力。也可以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产业特色等开展地方特色实践活动。例如,搜集、整理地方农业种植物与园艺花卉的资料、图片、诗文,共同编写作文课程用书,为学生写作提供专有素材库。教师通过组织这些活动,能够提升自己的实践教学组织能力和对地方产业的了解,拓宽教育视野。
当然,以上因地制宜的教育教学研究都可以成为特色课题和地方课程,只要用心处处可有作为,也处处大有文章可做。
【疆里人家】
在读懂你们的路上越走越远
高二(1)班 恰德曼
每个人一生中有无数个重要的人。在我的生命中,我最重要的人是我的爸爸妈妈。他们对我的爱是任何人都给不了的,无法超越。父母的爱是浓烈却轻描淡写的,或许是因为他们是以生命的长度来爱我。不急于时时表达,他们把爱洒在了日常的岁月里。我们却司空见惯,不以为意。但到了某一时刻,拾起一块记忆碎片,才恍然发现,过去那些不起眼的生活时光都被爱全部浸满。爱藏得是那样深,以至于我不容易发觉。现在回想起来,那些爱是那么伟大。
小的时候很天真,总以为父母是无所不能的超人,只要举起双手就能给我想要的一切。记得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同学都会在班里炫耀他们父母给他们买的自行车。看了别人的自行车,想买自行车的念头也在我心中产生。我就给父母说起想买一辆自行车的愿望,他们也只三言两语把我糊弄了过去,将我送到学校。我一天的心情都因没有车而难过。下午放学,看着同学骑车的背影,心生嫉妒,路上只有我一个人走着回家。
走到家门口,刚要进去,见停着一辆自行车,它与我身高很配,我很兴奋。但又想到家里的情况,就很快将此念头放下,进入屋子,爸妈刚好出来迎接我。我随口问,门口放着的车的来历。他们说是给我的。我高兴地跑出去,骑上我的自行车,来回转了好几圈,天黑了也不愿意下车。后来才知道,那是从别人家里买来的二手车。但我不在乎,只要是父母送给我的,都是最棒的。虽然有时生活不如意,但父母会竭尽所能为我创造一片天地,独属于我的天地。
初中的时候,语文作文是记叙文。在三年的时光里,每次作文中都有我爸妈的身影。在次次考试中会问,谁是你生命中的一束光?谁是你生活中的太阳?谁是你最重要的人?毫不犹豫,我的第一选择依然是我的爸妈。他们是港口,能为我遮风挡雨;他们是明灯,永远照我前行的路;他们是我的后盾,让我有勇气面对一切。惊喜于他们在茫茫人海中找到我的急切,感动于他们无数个夜晚的照顾。
到了高中,我更感动于他们无条件的信任。因为我的身体出现了诸多问题,经常请假。我明知父母很忙,但还是打电话给他们。本以为他们厌倦了去学校接我上医院,但看到他们焦急的样子,会放下这个想法。我觉得父母是最伟大的人。
现在,我知道他们也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或许从他们追不上我的脚步开始,或许是从他们无法解答出一道道难题开始,亦或是从他们越来越多的白发开始。我长大了,而他们却老了。
亲爱的爸爸妈妈,在今后的时光里,我要认真读你们,慢慢懂你们。我希望时光走慢点,让我在读懂你们的路上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