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急救包”(上)
(2024-12-23 21:19:46)
标签:
写作 |
考场作文“急救包”(上)
2024年12月21日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时间飞快流逝啊,大家跟着我学作文已经一年半了,也是我的作文专题课已经上了一年半了。今天是作文专题的最后一节课。大家看大屏幕,都是满满的干货啊,考场作文“急救包”。
PPT:一、素材填充扩写
将一句话的事例扩写成200字的“论据+论证”
10字素材变200字,作文扩写急救包,再也不愁写不够字数
师:我们都知道高考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议论文三要素是——
生:论点、论据、论证。
师:论据需要具体的事例来体现,而这就需要素材作为基本的支撑点和核心内容来进行扩展和丰富。素材积累和应用需要日积月累、长期练习的功夫。但是有时候,我们在焦急的情况下无法构思出足够的素材来匹配,也想不出素材库中可以引用化用的词句,怎么办呢?第一个素材应用的“急救包”就来了。老师教大家如何将一句话的事例扩写成200字的“论据+论证”。这样你就再也不愁写不够字数了。先上例子:
PPT:【一、引用论证】
命题:请以“成功在于坚持”为论点,以曹雪芹的事迹为论据,进行论证。
一句话素材:曹雪芹写文学巨著《红楼梦》时,生活凄凉、悲惨,但是他克服困难,取得了成功。(37字)
师:可能很多同学们写作文时也会为字数不够烦恼,我们先掌握素材填充扩写的方法,看怎样用引用认证的方法高级地“凑字数”。前两天,收到六班依木拉木同学发给我的信息。他很困惑,说:“老师,高分作文一定要引用和举例吗?”他对自己的月考作文只得43分不服气了,班上还有同学是48分呢。不是说一定得要有引用认证,而是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观点等作为论据,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或者引用谚语、成语、俗语、传说、古今诗文等能让文章语言更出彩一些。我们在论证一个观点的时候,引用论证就相当于在表示:你看啊,不但我这么认为,而且那些很厉害也这么认为。比如,以“成功在于坚持”为论点,用曹雪芹的事迹作为论证。我们看,第一次把曹雪芹的事迹写成一句话是37个字。我们好多同学也爱这么写。
PPT:引用示例1:直接插入名人名言
曹雪芹写文学巨著《红楼梦》时,生活凄凉、悲惨,“举家食粥酒常赊”。但他克服困难,坚持写作,“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写出了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109字)
师:大家看,第二次37字一下就上升到109字了,意思没有变,对不对?变在哪里?
生:字数增多了。
师:仔细看一下字数怎么增多的?
生:引用了名言、名句。
师:对啊,把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境况的句子填进去,字数自然就增多了。
PPT:
曹雪芹写文学巨著《红楼梦》时,“举家食粥酒常赊”是他现实生活的凄凉悲惨写照;“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是他克服困难的坚持执着写照;“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是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写照。他凭借着超乎常人的坚持,写出了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129字)
师:看第三次扩写,有什么不一样?
生:改用成排比句。
师:对,又增多了20字。第一,变成排比句是不是比以前更高级了?第二,
“……是他……写照;……是他……写照;……是他……写照”,这几个统一的句式,反复出现的词无疑增多了字数。还有千万别忘了,在我们解答阅读题的时候,我经常跟大家说的,学会用四字词来概括形象特点。比如“凄凉悲惨”“坚持执着”“坚韧不拔”,这些词是不是看起来也很高级啊?从37字上升到129字,不光字数增多了,而且看起来也更高级了。这样的作文不该加分吗?
PPT:引用示例3:简短翻译引用内容
曹雪芹写文学巨著《红楼梦》时,“举家食粥酒常赊”是他现实生活的凄凉悲惨写照,全家都是喝粥,酒水常常是赊回来的;“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是他克服困难的坚持执着写照,书稿修改了十多年,总共增删内容达到五次之多;“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是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写照,他费尽心力写书,字字看来都是血泪,十年辛苦的创作用心不寻常。他凭借着超乎常人的坚持,写出了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198字)
师:再来看第四次改动,只是将引用的古文简单翻译了一下,字数变成多少了?
生:198。
师:原来37字的事例一下子就扩成了接近200字的带有引用论证和排比句式的高级的事例形式了。怎么样?这个方法是不是很管用?一定记得在你的习作中将引用论证的素材填充扩写法用起来哦!
PPT:【二、套用句式“强行”论证】
句式一:“如果……哪有……”(假设、正反论证)
曹雪芹写文学巨著《红楼梦》时,生活凄凉、悲惨。但他克服困难,坚持写作,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写出了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如果没有他十几年的坚持,哪有几百万字的《红楼梦》?如果没有他十几年的坚持,哪有曹雪芹的千古留名?
师:再来教大家第二种扩写的方法,认真学,后面要让大家也来写一写的。套用句式“强行”论证,就是套用固定句式。比如前面的曹雪芹素材,也可以用“如果……哪有……”来扩写。“如果”是假设论证,“没有……”是从反面进行分析,相当与把正面的话,反过来又说了一遍,更强化了论证的内容,字数也无形中增加了。而且,这样的句子是不是很普遍?
句式二:“正是因为……”
句式三:“试想……还会……?当然不会”
心安,即找到心中净土。“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刘禹锡被贬谪出京城,身居陋室却依然自在快活;室陋心不“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在如此陋室中仍有书籍相随,刘禹锡心中有净土,所以心安。正是因为心安,即使身处陋室,也感觉宽如天地间;正是因为心安,他乃是陋室之龙;正是因为心安,他亦是陋室之仙。试想,假如刘禹锡不能心安,他还会不受世俗、功名的羁绊,在小小的陋室之中过得如此快活吗?当然不会,因为心安让他安顿好心灵,找到自己心中的净土。
师:我们来看第二个句式。这是采用了初中课文刘禹锡《陋室铭》的例子。“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引用的这两句名句也是同学们背诵的句子。“正是因为……;正是因为……;正是因为……”,文章用了一组因果关系的排比句进行分析刘禹锡是怎么在陋室中“心安,即找到心中净土”的。你看,正是因为这些句式,很快二三十字就下去了啊。而且读起来还——
生:很有气势,很有节奏感。
师:再看下一个句式。“试想……还会……?当然不会”,又是一个假设、反面论证的句式。等于说,从反面说他没有什么的话,还会有这么厉害吗?当然不会,解释原因。我突然想起,我们高中学过几篇古文,也有类似的假设论证吧?
生:《六国论》中“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生:《过秦论》中“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生:《阿房宫赋》中“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师:对啊,苏洵、贾谊、杜牧这些古代名人也在用假设论证,满满的套路,我们为什么不也用起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