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dengmin
dengmin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037
  • 关注人气: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康德: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2024-12-11 23:30:42)
标签:

教育

康德: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

2024年1211      星期       

康德(1724~1804)是18世纪后半期德国思想家、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近代西方哲学史上二元论、先验论和不可知论的著名代表,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被认为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学执教40年,讲授哲学、逻辑学、数学、物理学、法律学、伦理学等13门课程。他还是第一个将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的人。后来他的讲稿被学生整理出版,名曰《论教育》。书中,康德强调所有人都是主体,彼此不可将对方作为“工具”来使用。他相信,人性能够通过教育得到提高,而教育也应以适合人的方式来设计。

一、教育与人的关系

康德在开篇即提出教育对于人的意义:“只有人是需要教育的生物。”人只有依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人性可以通过教育不断地改进,并逐渐达到配得上做人的状况。教育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结果,是人为的创造性活动,所以只有人才能对人实施教育;即只有自身受过教育的人才能教育人。教育必须是有目的、有标准、有计划的,要灵活运用适当的方法。

、重视教育的目的以及价值。

他认为人只有接受教育才可以称为人。康德接受了卢梭关于教育价值的看法,认为人性的崇高和人类的伟大是由于教育造成的。教育是养成人的一种活动,他还特别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

、明确了教育的方向在于超越现实,满足未来。

康德认为儿童受教育,不是为了现在,而是为将来人类可能得到一种改善的境况;换言之,应是适合人类的理想与人生的全部目的。他主张应该把这个作为一个原则确立下来,以便证明教育具有独立性和超越性。

四、划分教育的组成部分

康德在《论教育》中把全部教育分为两大部分,即自然的教育(包括保育、管束导和道德陶冶)和实际教育育)两种类型。

幼儿期必需保育。康德认为幼儿教育需按自然进程进行,最初的教育是消极的,人们不必对于自然已经为儿童预备好的有所增加,只要使其一—适时地得到实现即可。父母对于子女必须施以种种保护提携,精心照料,不过度溺爱。

儿童期需要管束。管束是抑制其不守秩序的倾向,是防止兽性侵越人性。管束是消极的,带有强制性,其作用是使人服从人类的规则,使他感受到人类的约束力。

求学期须加以训导,这是教育的积极方面,目的是使儿童逐渐自觉地达到“自律”。康德认为,人类的一切自然禀赋,都须通过个人自己的努力,逐渐求得自身的发展。人必须尽早地使自己受理性的指挥。

康德认为教育是一种艺术,是一代一代逐渐完善的。人既有“善”的倾向,又有“恶”的本性。人要自己向善,陶冶其精神,当发现走错了路时,要用道德律来约束自己。

五、重视体育。

康德将道德教育之外的部分称为广义的体育。体育的目的是指导身体自然生长,使身体强壮有力;心育(广义体育的一部分)的目的是发展心智,训练思维。要想实现身体生长,游戏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在他看来,“游戏不应以游戏为目的,而应使身体增强,健康进步,更可以使他不至于有放纵的恶果”。

六、肯定智育的重要性。

康德明确了智育的重要性,在进行智育的过程中,强调遵从“自然原则”和“心理训练”的作用,认为训练心理功能的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去做自己所希望实现的事。求知的最好方法是去行动。学得最透彻、记忆最清楚的,是自己教导自己而获得的。他还将心智的教化分为自由的教化与学业的教化,认为自由的教化是消遣、游戏,而学业的教化是儿童的工作、职责,应当从理解力、判断力和理性等方面去培养儿童的高级心理功能。

七、道德陶冶的目的在于自由。

康德认为,道德陶冶必须以“道德律”为基础,而不依靠约束“道德律”须以人为本。想要树立道德,当先放弃惩罚。道德是神圣和高尚的东西,万不可将其降低为与管束和压制一样看待。道德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养成品格,让学生乐意服从“道德律”这个主观上的规则。除了服从,养成儿童品格的第二要素是诚实,它是品格的本质;第三要素是社会性,即与人为友。康德认为,教给儿童的东西应该适合他们的年纪。早熟的孩子成就未必好;小孩子固然应当聪明,但只应该是小孩子的聪明,他不必模仿大人的样子。

八、实际教育育)人格的教育,是自由人的教育

康德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有道德,要使人变为“道德人”,道德教育非常重要。人需要道德教育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最高阶段和目的。通过教育,人培养了技能,成为一个在社会中文明的人,更重要的是成为一个道德的人,尊重自己和他人的人格,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乃至整个世界中的责任。

道德教育中既要注意让儿童自然自由地成长,又要让他们自觉地接受理性的引导。自由是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但对儿童不可避免地需要一定的约束,特别是在成长的早期更是如此。必须使儿童知道现在教他克制是要他将来会正确地应用他的自由;使他的精神受到教养,是要他将来可以自由。

总而言之,康德认为教育的根本是要对人的本性进行适当的控制自由是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必要的“管束”和“训导”是实现自由的必要保证。主张教育万能论,他认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康德的教育思想对欧洲乃至全球的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教育理念,特别是关于教育目的和道德教育的思考,成为了支配欧洲教育的基本思想。康德的教育思想不仅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实践中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宝贵的指导。

 

【疆里人家】

我的弟弟

高二(1)班 阿布都瓦克力

他,胖乎乎的身材,乌黑发亮的头发,白里透红的小脸蛋,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一个大鼻子和一张樱桃小嘴。虽然现在刚5岁,但个头却比同龄的孩子高一大截,身高已有一米三了。就因为个子高,所以在幼儿园里可是出名的人。他到底是谁呢?他呀,就是我舅舅的儿子,我的弟弟——木斯塔帕。

我弟弟的性格,谁也琢磨不透。每次一到陌生人面前就变得斯斯文文,一句话也不说,一动不动,好像是怕别人把他吃掉,又犹如一个小绅士。而在熟人面前,他就仿佛变了个人似的,生龙活虎,闹个不停,说实话,那形象俨如小疯子一般。

弟弟年纪小就喜欢看书、写字、做算术题,还喜欢唱歌、溜冰、爬山。不过他的拿手好戏要数游泳,可以说游泳是他的一项绝活。记得在国庆节期间,舅舅、舅妈带着弟弟来察县玩。一到晚上,我们一起去游泳。换好游泳装,准备下水。我原以为弟弟会像我一样慢慢地往水里走,可谁知道这个淘气包不管三七二十一,跑到游泳池边,砰的一下就往水里栽。当时我真为他捏了把汗,他不会淹死吧?正当我心里忐忑不安时,我突然看见一个小脑袋露出了水面。原来是弟弟慢慢从水下浮了上来,我松了口气。只见小家伙灵活地向前游去,两只胖乎乎的小手像鱼的鳍一样轻轻地拍打着水面,两只脚不停地蹬水,身子在水中一起一伏。哈哈,这分明是狗爬式嘛。没错,虽然是狗爬式,但弟弟的水性可不比我差。我打算捉弄这个小东西一下,趁他不注意,猛地一下把他使劲往水里拽。我心想,你这次不把水喝个够才怪呢。令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弟弟居然一点事没有,仍然像一条小鱼似的在水中穿梭自如,活蹦乱跳,自由自在地玩耍。更让我想不到的是,他和我进行游泳比赛,虽然我比他游得快,但游两回就累得够呛,而弟弟游了三个来回还浑身是劲,嚷子还要游,我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这就是我弟弟。你对他印象如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