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斯泰洛齐:用头脑,手和心学习
(2024-12-09 21:05:15)
标签:
教育 |
裴斯泰洛齐:用头脑,手和心学习
2024年12月9日
裴斯泰洛齐(1746~1827)是近代瑞士民主主义教育家。他出生于瑞士苏黎世一个医生家庭。5岁时父亲去世,小裴斯泰洛齐由母亲和女仆抚养成人。这一经历使他对母亲和家庭生活在儿童早期教育中所起的作用的评价比其他教育家都高。幼年时代裴斯泰洛齐常随同做牧师的祖父看望和帮助穷人,并产生了深切同情心。大学期间,他又受到法国启蒙思想家——特别是卢梭的影响,参加了进步青年学生团体——“爱国者协会”,并因此遭到短期拘捕。获释后,他放弃学业,到农村去探求帮助农民、走“教育救民”的道路。
1768年,裴斯泰洛齐借钱买了一个小田庄,取名“新庄”,试图开办一个教导农民改进耕作土地方法来摆脱贫困的农场,结果失败了。1774~1780年,他利用新庄创办孤儿院,实践教劳结合的教育理念。1799年,应瑞士新政府聘请,裴斯泰洛齐在斯坦茨开办孤儿院。在艰苦条件下,他按照家庭模式办教育,获得成功。从此,开始了初等教育的新方法的研究与实验。1800年,他到布格多夫开办了一所新学校,进行新教学方法实验,并形成了他的初等教育方法体系。1804年,学校迁往伊佛东,他的教学方法达到纯熟,学校声名鹊起,远播欧洲各国。
1827年2月17日,裴斯泰洛齐在故乡与世长辞。他去世后,瑞士人民为他建立了纪念碑。碑文写道:“亨利赫·裴斯泰洛齐,新庄贫民的救济者,《林哈德与葛笃德》里的国民导师,斯坦兹的孤儿之父,柏格多夫及伊佛东新式学校的创设者,善良的公民,为他人幸福而牺牲自己的一切”。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隐者夕话》《林哈德和葛笃德》《论教学方法》《葛笃德怎样教育她的孩子们》和《天鹅之歌》等。
《林哈德与葛笃德》是一部小说体裁的教育著作,被公认为是裴氏的代表作。这部小说着力塑造了一个名叫葛笃德的农村妇女形象。葛笃德既是一位乐善好施、教子有方的贤妻良母;又是一位深明大义、嫉恶如仇、敢作敢为的女性。后来,葛笃德成为裴斯泰洛齐其它一些作品的主人公,并成为自己教育观点、改造社会的代言人。
裴斯泰洛齐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小说中,他通过葛笃德的言行来体现自己的教育主张。葛笃德重视培养孩子们的品德及良好行为习惯。每周六让孩子们反省自己一周来的行为。孩子们犯错,她决不姑息。她也很重视孩子之间的相互关爱。葛笃德还教导孩子们帮助、关心穷人。然而,葛笃德在家庭教育中所采用的教材及教育方法又是简单、实用、行之有效的,她所做的一切是任何一个普通农村妇女都能做到的,并且能让孩子们产生很高的学习兴趣。这正是裴氏要素教育理论产生的起点及诱因。具体方法是:在纺纱和缝纫的时候,要孩子们把纺线和针脚来回地数,计算它的数目,练习加法和减法。裴斯泰洛齐认为这个教劳结合主张抓住了人生的真正需要,找到了造成幸福与保证生活的根源。
改革农村教育。裴斯泰洛齐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以及救民于水火的民主主义观念,深切同情当时瑞士的贫苦农民以及其他下层穷苦人民的悲惨境况,希望为他们找到一条走上幸福生活的道路。书中,他阐述了与时俱进的改革农村教育的理想和具体主张。他反对受教育权的不平等,主张教育有限度的平等。他反对教学内容脱离实际,主张教人谋衣食、求平安、得幸福的道理和培养人的能力。裴斯泰洛齐办教育的目的是使孩子“学好为他个人和他周围人日后幸福所必需的一切”。其教育的社会目的是,“为社会造福,争取实现人类的普遍幸福”;个人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有切实知识,“具有一种谋生的手艺”、“在生活中表现出勤劳、节俭、家庭秩序、道德品质等素质”的人。裴斯泰洛齐认为新教育与理想学校最重要的标志是重视学生的职业教育,把综合技术教育置于职业教育之上。
在专业训练上,他借鉴葛笃德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法,在生产劳动中教孩子们学读、写、算。为孩子将来幸福考虑,力求为他们找到今后自食其力的生活出路,这是“一切教育的根本的、卓越的目的,是人间理想学校中所首先需要的”。他还强调,使教学与劳作合一,提倡职业训练,这是提高人的工作能力,增加实际生产量的最好途径。
教育儿童时,教育者对儿童所产生的影响必须跟儿童的本性一致。在考虑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时,他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反对压抑儿童天性;但他也认识到儿童天性中有不好的方面,易形成许多恶习,因此要加以引导、制约。如父母既要爱儿童,必要时也要严惩孩子,拒绝他们的不合理要求。
《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是裴斯泰洛齐的另一部著名作品,以书信体形式写成。其中心思想是:作者希望寻找到一种“符合永恒的规律的教学形式,从而让人类的心智从感觉基础上的自然印象发展为清晰的概念”。反映在这本书里的教育理想的基点是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
该书在教育上的主要贡献表现在:试图从“心理化”(或称“心理学化”)的角度来阐述教学方法。裴斯泰洛齐强调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一切天赋能力和力量的全面和谐发展。他认为教育应通过培养有道德、智慧和劳动能力的人来实现这一目标。他认为教育应遵循自然法则,了解人的本性发展进程,并通过心理学的方法来发展人的能力。教学程序心理化体现为,教学中,先是仔细观察事物,把感知的对象从复杂的背景里区分出来,然后通过变式、比较、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最后形成确定而又清晰的概念。
教学方法心理化则体现在直观教学法和循序渐进原则上。他主张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编排应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教学方法应根据儿童的认识过程进行,从模糊的感觉印象到精确的感觉印象,再到清晰的表象和概念。人的认识过程是“从混乱走向确定;从确定走向明白;从明白走向清晰”。大自然呈现给我们的是大量复杂的感觉印象,这就需要在教学中呈现大量的感觉印象,从简单到复杂,这就是直观教学法和循序渐进教学法的依据。
裴斯泰洛齐还提出了要素教育理论。他的要素教育理论是教学内容心理化的表现。他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由最基本的要素构成的,教学过程应将这些简单的要素逐步发展为复杂的要素,以促进儿童天赋能力的发展。他认为“人类物质本性的机制基本上服从同样一些规律”,“按照这些规律,一切教学都应该把知识课题的最基本部分牢固地灌输到人的心灵中去。然后,渐进地但不间断地把次要部分联结到基本的知识上去,保持课题的所有部分甚至最肤浅的部分,成为一个活生生的匀称的整体”。这是他的要素教育理论、循序渐进法的依据。他把数目、形状和语言确定为教学的基本要素。由此得出,教学艺术的目的首先是用来培养基本的计算能力、测量能力和说话能力的结论。他把语言教学、算术教学和形状教学作为初等学校教学的主要内容。
他还详细论述了德育、体育和智育的基本要素,并提出了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他认为,儿童对母亲的爱,是道德教育最基本的要素。婴儿从与其母亲之间的关系中萌发起良心及朦胧的权利和义务感。这是道德的自我发展的基本原理。他认为一方面应加强母亲对孩子爱的教育,另一方面应该使智育与德育相结合。要用符合人类本性的、符合心理学规律的方法去培养行动技能;培养行动能力须从最简单的到最复杂的,并且这种训练必须与道德教育、智力教育联系起来。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并在教育实践中探索以心理学为基础来发展人的能力的方法。他的思想开启了19世纪欧洲教育心理化运动,推动了教学科学化的发展。同时,裴斯泰洛齐也是第一个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强调通过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欧文受其影响,在美洲建立了“新和谐村”。
【疆里人家】
朋友
高一(3)班 艾克力亚尔
说起朋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俗话说的好,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人这一生,难免会遇到几个朋友。金钱有价,友情无价。
我有一个朋友,他既是朋友又是亲人,他个子高高的,瘦瘦的,眉毛浓浓的。我记得小时候,他总来找我玩,带我去游泳,但每次回来少不了妈妈的一顿毒打。但即便这样,我们还是不离不弃。感谢时间让我们相遇,因为遇见你之前,所有的一切都不过是匆匆过客而已。云是白的,花是红的,糖是甜的,咖啡是苦中带甜的,美好是消逝的,生活让我知道世界的美,因为世界是幸福的。
岁月流逝,我们都渐渐长大了,渐渐成熟懂事。你让我见证友情的真谛,你使我受益了许多。真想和你说,感谢有你的一路陪伴。
到如今,咱们已经有十年的友谊了吧。看着初中飞快地流过,中考也已经过去,我去读高中,你却去读职高。我回想起咱们小时候的天真无邪的样子,无忧无虑,就莫名的心酸。
有句话说的好,知音难觅,人生中有一个知音便终身无憾。伯牙绝弦的故事深入人心。俞伯牙为了钟子期永不再弹琴,可见朋友的重要。所以我们要珍惜身边的朋友。或许我们现在不知道他们的重要,但是你想象一下,离开了他们你会怎样?你一定会认为自己将是孤独的,所以,请珍惜你未来遇到的每一个人。不要忘记我们之间的故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