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高学生读《盐渎》杂志(三)
(2024-11-21 23:37:03)
标签:
文化 |
察高学生读《盐渎》杂志(三)
我读《盐渎》杂志
高二(1)班 古丽孜热
《盐渎》杂志刚发下来,我便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邓敏,我的语文老师。平时老师经常说,让我们去看看她的文章,但由于时间原因,一直没有去看。拿到《盐渎》我便高兴了,终于可以看看语文老师写的文章了。她平时最看重的就是作文,她说:“作文拿高分简单,只要掌握技巧,50分轻轻松松的。”她注重我们的积累。翻开书本便看到她是特别推荐人物,也看到了我的同学,才发现这本书对于我们来说是如此的熟悉,如此的亲切。再看看目录,也看到了我同学和朋友写的文章。
开始读老师写的文章时,我才发现我对词汇、诗句的积累是如此的浅。一句秋雨便有好多不同的诗句,让我惊叹不已。她写下了自己的援疆日记,对于察县,她是真正地热爱这片土地。跨越祖国的半个陆地,来到察县,只为了我们。对学生,她更是亲切不已,她总是用“朋友”“新朋友”等词形容我们,在她的心里,原来我们早是她在这片土地上的亲朋好友。对于学生的不学习或不写好作文,她也并非责怪,而是以朋友的身份鼓励他们。她并不因为我们是大山中的孩子,而抛弃我们,相反,她想要带我们走出大山。
再往后,我看到我朋友写的文章,惊叹他美丽的文笔,他写的故乡如此的真实,让我仿佛看见了秋天里的海努克。故乡是落后的,但也是最美的。他用最平淡的文字,写出了最华丽的风景。原来,《盐渎》就在我的身边,记载了我身边最平常的事情。但语文那不平淡的文字,将世界书写成最美丽的华章。学会语文,不仅能提高自己的成绩,也能书写美丽故乡。语文将老师带到我们这偏远的地方,也能让一个个孩子感受到温暖。邓老师的援疆工作可能会过段时间结束,但她带给我们的回忆,永远不会消失。
我读《盐渎》杂志
高二(1)班 娜尔格扎
49期《盐渎》杂志以援疆日记为主,记录了援疆教师及新疆学生的日记、作文以及点评,让内地的读者以第一人称的视角感受到了新疆最真实的一面。学生的文章片段,体现了深厚的风土人情,以及对未来的向往之情。在每个字眼中都蕴藏着一片光明的未来,专属新疆人的浪漫莫过于此。由之前只能以语言、舞蹈、歌曲中表达这份浪漫转变为如今的以书写的方式表达,是何等的荣幸。
虽然我的文章未被载录上去,但我从杂志里看到了自己的故乡,仍为此开心许久。从这仅仅几百字的文章里,可以想象到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感觉自己比认知中更加了解我土生土长的地方了。
《盐渎》杂志让我看到了很多,不光伊犁,还有阿勒泰等地方。这些地方一直都是我所向往的。杂志中如实的文字,使得我仿佛身临其境,像站在山角的松树下,大口大口呼吸着每一寸新鲜的空气一般,让人陶醉啊!
综上为我读《盐渎》杂志的真情真情实感。《盐渎》是一本值得一看的杂志,新疆也是个值得一来的地方。
我读《盐渎》杂志
高二(1)班 阿娅拉
当我拿到这本杂志,封面就先吸引了我。“盐渎”两字成功地引诱我探索这本书里的奥秘。翻开目录,我心里早已锁定了援疆日记。跟着同学们的步伐,我又重新认识了一遍我所身处的察布查尔县。原来,我还有这么多没有发现的美。我总觉得,从小学就开始描绘自己的家乡,已经对它了如指掌,却发现那只是我的片面的观点。我们不应忙忙碌碌,只关注脚下,应该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活了十几年,家乡却还有很多我还没有发现的地方,以后我会更加努力探索,认识世界的奥秘与美丽。从小,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走出新疆,去见见更远更美的地方,却从没有觉得新疆也是别人所向往的地方。
援疆日记是我最熟悉的语文老师所写下的文章。老师的笔下,我也将自己带入到了那时的场景。她与同学们相处得多么融洽。老师在认认真真观察着每一位学生,以她的方式和每位学生完美“融合”。我最喜欢的是我朋友所写笔下的琼博拉。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山村,村里的人不多,有时宁静得有些可怕。可能由于我从小不爱出门的原因,许许多多的地方我至今也不怎么了解。今天,我却在同学的笔下又重新认识了一遍家乡。原来,我的家乡拥有着这么多的美,那连绵不断的大山,那巍峨的白石峰,它们或许没有大城市那么繁华,却有着城市没有的自然美、静谧美。这些平平淡淡的风景,早已让我如痴如醉。我已经越来越喜欢这令人陶醉的地方了。
这本杂志,它的一个小小的章节已经让我心花怒放。现在因为时间有限,我就读到了这么多。以后,我会利用我的闲余时间,读完这本杂志。它早已吸引住我了,我也会继续探索这本杂志,学到更多的知识。
我读《盐渎》杂志
高二(1)班 王欣怡
今天上语文晚课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期中考语文100分以上的同学每人发了一本《盐渎》杂志。刚拿到这本杂志,封面就印着鲜明的一行字——“邓敏援疆日记”。这本杂志部分作品都由我们的语文老师邓敏提供的。翻开封皮,内页则是印上了特别推荐人物——邓敏老师的照片,以及介绍了邓敏老师的生平事迹。
邓敏老师并不是从高一带的我,而是高二分班后担任我的语文老师的。第一次见面,老师在自我介绍里就提到自己酷爱写文章、看书等,并且也有自己专属的文章刊登过。今天我第一次亲眼看到。
翻开杂志,我第一眼就锁定到了“援疆日记”,是邓敏老师写的。这篇文章分为好几个小的日记,都介绍了邓敏老师在援疆期间所经历的有趣的人和事。就好比第一篇“开学第一天”,也是老师来到察高任教的第一天。那时候的我们刚军训完,当天还下了雨。这秋雨让人不禁想起“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的诗句。秋雨携带着秋的寒意来到察高,却阻挡不住邓敏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老师在日记中介绍了自己与学生第一天相处并不拘泥,而是热情相待。她以为学生不熟悉自己,会感觉生疏,却没想到学生都很开朗、阳光,并且有许多学生争抢着要当自己的课代表。不仅如此,邓敏老师还喜欢和学生交流,与学生交朋友。如此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真是令人羡慕呀!
老师的后续几篇日记大部分也都在写与学生友好相处、成为朋友的经历。读完之后,我很羡慕,开始幻想自己如果高一也是邓敏老师教的学生的场面,幻想与老师聊天的画面。
我与老师是微信好友,是在音乐节的时候加的。老师每天都会在朋友圈分享自己当天的经历。音乐节当天老师也发了,我也看了,里面老师给我拍的照片还被大大方方地放在中间了。哈哈,真是很有趣!我很敬佩老师每天坚持写日记、文章,并且准时发布的精神。这样一位优秀有趣且爱记录的老师,谁会不喜欢呢?
我读《盐渎》杂志
高二(1)班 苏莱曼
我本来对读书之类的没有多少兴趣,但恰好在今天的语文晚课上,老师给我们发了这本《盐渎》杂志,我一下子来了兴致。因为这本杂志,我也有。我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我的家乡”的作文,当时在班里被评为“优秀作文”之一。
这一学期刚到学校,我的语文老师邓敏给了我大大的惊喜。她竟然把我的作文刊登在杂志上了,这让我一下子对《盐渎》杂志有了浓厚的兴趣。我的语文成绩一直徘徊在班级末尾,作文写得也是一塌糊涂,还经常有错别字儿。但是让我介绍家乡,我可太在行了,因为我对我的家乡很满意。
通过读这本杂志中的其他内容,我终于知道了老师的良苦用心。我的作文在这本杂志中算是最次的了。通过读《盐渎》杂志,我发现,我的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语文成绩都有了显著提升。
这本杂志中也有我的语文老师写的一些优秀文章,还有其他很多优秀作家的文章。当然了,我的老师得到了着重介绍。她的文章上了特别推荐。
通过读这本杂志,我对我语文老师的优秀程度有了更深层次地了解,很荣幸能成为她的学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