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吐峪沟麻扎村和库木塔格沙漠

(2024-09-18 06:36:41)
标签:

旅游

吐峪沟麻扎村和库木塔格沙漠

2024年915       星期       

一个叫墓地的村庄

吐鲁番吐峪沟麻扎村是一座反映新疆东部伊斯兰文化背景下村落格局的村庄。在麻扎村内保存有大量维吾尔民族的传统民居,均是土木结构,有的是窑洞,有的是二层楼房结构有的窑洞是依山依坡掏挖而成,有的窑洞是用黄黏土土块建成。麻扎村是至今国内一座保存完好的生土建筑群,堪称中国第一土庄

吐峪沟麻扎村是中国第一个伊斯兰教圣地,号称中国的麦加;它还是佛教传入中国的重要驿站,沟内的千佛洞是新疆著名的三大佛教石窟之一。这样一个具有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的小村庄,就在著名的火焰山脚下,是一个适合拍照、打卡的小众景点

这个村庄,完整地保留了古老的维吾尔族传统和民俗风情。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使用维吾尔语交际,信仰伊斯兰教,穿着最具民族特色的服饰,走亲访友的主要交通工具依然是古典式的驴车代步。

徘徊在峡谷底处的村落中,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令人忘却了都市的喧嚣和人生的烦恼。在古老的村落中,独具特色的民居处处闪烁着古老的“黄土文化”的光芒。他们继承了2000多年来用黄土建造房屋的传统习惯。房屋建筑均是以黄土制坯建成的窑房,有的是二层楼房结构,底层为窑洞,上层为平房,屋顶留方形天窗;有的窑洞是依山依坡掏挖而成,有的窑洞是用黄黏土土块建成。其特点是经济实惠、冬暖夏凉、造型美观。家家户户由弯曲和深浅不一的小巷相连,即使从屋顶走也可达到串门的目的。古老民居的门窗都很古朴,但又蕴藏了深厚的文化。门框上刻有各种纹样的木雕门铛,有花卉形状、几何形状和果实形状。窗框窗格上的纹样也是多种多样,都反映了个人的喜好。

麻扎在维语中是墓地的意思,能以墓地命名的地方肯定不是一般的墓地了公元七世纪,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其弟子叶木乃哈等五人来中国传教,一路东行来到吐鲁番,遇到一位携犬的牧羊人,成为第一个信仰伊斯兰教的中国人。随后便结伴同行来到吐峪沟,在一山洞中修行,六人一犬最终成圣。后人将他们葬于此洞。洞内现存六个土坟和一块不规则的石头,石头的形状有点象犬,后人便将它代表与圣贤同行的牧羊犬。因此,吐峪沟麻扎又有“七圣贤墓”之称,全称为吐峪沟艾斯哈布凯海夫(波斯语,意为圣人住的洞穴,也有翻译为阿萨吾勒开裴麻扎在伊斯兰教圣地中有着显赫的地位,是新疆最古老、最著名的两个麻扎之一。

至今,这片墓地还受到穆斯林的虔诚崇拜。当地的穆斯林都说,到麦加朝圣前一定要先到吐峪沟麻扎。据德国人勒柯克记载,直到20世纪初,仍有来自土尔其、印度的穆斯林到这里朝圣。现在每年前来朝觐的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以及德国、土耳其等地的穆斯林络绎不绝。

吐峪沟在维语中是“走不通”的意思,直到80年代,当地政府修建了一条翻越火焰山的简易公路,把苏巴什村和麻扎村连在一起,这条公路也叫连心路。公路的下面就是吐峪沟大峡沟。现在已有不少穿越爱好者涉水穿越大峡谷。

另外,在麻扎村内的清真寺既是宗教文化的产物,也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是麻扎村的中心,许多小姑娘都喜欢来此拍写真

麻扎村维吾尔民居相比其它民族民居更重视室内色彩、室内装修、家具与床上用品、家居陈设与家居饰物的选择,更具艺术性。对于生活在干燥景观色彩单调的沙漠戈壁中的人来说,家居必须与这种恶劣环境形成对比因此,许多民居在壁龛设计、挂毡、天花彩画、室内柱廊、石膏饰件上各具特色与创意是色彩纷呈的个人空间,极具艺术价值。当地出土的文物,如舍利盒、彩陶、器皿等也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与城市零距离接触的沙漠

新疆库木塔格沙漠是世界上少有的与城市零距离接触的沙漠,它也是与天池、博斯腾湖并列的新疆3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从鄯善县城中心步行到沙漠公园大约20分钟路程,我是在吐鲁番报的一日游

面积2500平方公里的库木塔格沙漠位于新疆鄯善老城南端,站在城中就能看见金色大漠雄浑壮观的无限风光。驱车而行,10多分钟便可到达景区。面对茫茫沙漠,只见沙黄天蓝、云淡风清,令来自城市中的游客们视野为之开阔,心情也顿时舒畅起来。

库木塔格在维吾尔语里是沙山之意,库木塔格沙漠就是指有沙山的沙漠。据记载,此地“长八百里,古曰沙河,目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在这里,玄奘遭遇了西行途中最为险恶的考验,靠着信仰与毅力方才穿越此地。

在库姆塔格沙漠中主要分布复合型沙垄、新月型沙垄、线性沙垄,有格状沙丘、新月形沙丘、金字塔形沙丘、线状沙丘等沙丘类型,另外,还有世界上独有的羽毛状沙丘。

库木塔格沙漠风景名胜区风沙地貌、景观类型齐全。沙漠地形地貌有沙窝地、蜂窝状沙地、平沙地、波状沙丘地、鱼鳞纹沙坡地、沙漠戈壁混合地等。沙丘轮廓清晰、层次分明;丘脊线平滑流畅,迎风面沙坡似水,背风坡流沙如泻。站在大漠深处沙山之巅,可静观大漠日出的绚丽,目睹夕阳染沙的缤纷,赞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景。

库木塔格沙漠的南缘就是唐代连通沙州(敦煌)和西州(吐鲁番)的古丝绸之路的另一通道大海道。唐代文书称:“大海道,右边出柳中县(今鄯善鲁克沁镇)界,东南向沙州(敦煌)一千三百六十里。常流沙,行人多迷途。有泉井,咸苦,无草。行者负水担粮,履绕沙石,往来困弊。”因为环境艰苦、道路险远,唐代称库姆塔格沙漠为“大患鬼魅碛”,大海道也因此而成为丝绸古道中最为神秘和艰辛的险途,至今还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吸引着无数勇敢的中外探险者。

盛夏之日,沙漠处处热浪袭人,仿佛燃烧着熊熊火焰。一到这里,游人会感到酷热,瞬间就会大汗淋漓、热气绕身,给人以置身桑拿室般的感受。但是,在沙漠的北缘,又有一条清澈明净的小河,潺潺流水,傍依沙山蜿蜒西去。在小河两旁,随处可见的柳树、杨树挺拔伫立,盘根错节,状如盘龙。如果置身这片葱绿之中,听流水淙淙,任凉风吹拂,气温可骤降20-30,顿时又令人倍感凉爽。

库姆塔格沙漠的沙疗是维吾尔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以操作方法简单易行、功效神奇独特而著称于世。沙疗对治疗风湿和类风湿关节炎、腰酸背痛腿抽筋、风寒病、免疫力下降等多种疑难杂症,具有神奇的疗效。导游放我们在沙漠自由玩耍,他去埋在沙中,沙疗去了。不少本地人也来此沙疗。

在沙漠可以骑骆驼,可以坐越野车,我们则选择了登沙山。找了一处最高的沙山,在一群年轻人的帮助下,好不容易登顶,想看看远方的景致。而上到顶端看见的还是沙山,并不是茫茫无尽的沙漠。估计看大漠远景得用无人机。还有爬沙山的感受是很累,每一步都感觉沙子在往下滑,脚陷进沙中很难拔出来,每一步都很费力,关键是感觉自己不在往上走,而是随着沙子往下滑,但事实上人是一步一步艰难地往上攀登的。错觉容易让人放弃,但只要坚持,就会有登顶的那一刻。

人生也是如此,不断往上、往前走,也许脚下会产生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错觉,但只要不放弃,最终会抵达终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