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聊天
(2024-06-25 18:12:55)
标签:
情感 |
餐桌上的聊天
2024年6月26日
昨晚在大千农家乐吃饭时,遇到盐城实验学校的李校。李校是位很特别的女人。她说,常常感觉是人事给自己带来很大的损耗,比如说吃一顿饭耗费的三四个小时,有时得到家花很大的精力才能补回来。她最喜欢放学晚归的途中,看看沿途的树木、花草、蓝天、白云,自然是最能给予人疗愈的。她说这话时,脸上是一副很沉醉、很享受的模样。
她给我听聊天记录里两个侄儿侄女小宝贝奶声奶气地喊她“青青,你什么时候回来啊”的声音。整个晚饭时间,她一个人一遍一遍地在耳边播放这样能融化人心的亲昵地呼喊她的声音。她这个学期结束就回盐城,结束援疆工作了。我给她出了个主意,让她叫她的每一个学生以“青青”开头对她说一句话,她依次录下来,作为纪念礼物。我觉得这份礼物特别有意思。结合我的在疆生活和行旅生涯,生活不需要太多物质性的东西和物理性的期待,因为带不走,很多东西终将会被抛下。有人以为我写日记、写公众号是为了老了回顾。其实不是,我只是用这种方式纪念当下。未来有未来的事,不能未卜先知,不必要,估计我也没时间回头看。一切简单点,往前走,往前看,何必背负那么多负累的东西呢?但是有些有趣的事倒可以做一回,比如录下我喜欢的孩子的声音,看看日后我打开听会是什么感觉,何况这种纪念又不占空间。
李校还喜欢做饭。为此,她与志同道合的宴上同桌小胥兴奋地击掌。我也是她的同桌,我比她长两岁,她比伊宁师大的研究生小胥长二十岁。我们坐在一起,年龄没有成为我们聊天的阻隔,学识、职业、身份相近,抛出的话题总能收到回应。她们俩都觉得做饭是一种极大的享受,挑选上好的食材,洗、切、烹制的过程是身心专一的过程,是极宁静的过程。李校说,尤其是傍晚烘焙面包,看着面粉发酵,放置烤箱。取出面包时,空气中散发出麦粉香甜的味道。那时候连窗户里透过来的阳光都带上了麦子般金黄的微粒。再放一段音乐,配一杯咖啡,这样的生活真的是太惬意了。她眯缝着双眼,感觉已经完全进入了想象的那个空间。
老实话说,我更愿意成为她的闺蜜,她的饭搭子,她饭菜的试吃。她随便做什么,哪怕烤坏了的面包,硬邦邦的一坨,我都爱吃。因为我相信,只要是她选的食材、用料,她亲手做成的食物,一定都是有价值的。对于一个不挑剔的吃货,这就够了。
我正在寻觅一个愿意收容我的热爱做菜的人。
【疆里人家】
母爱的姿态
高一(9)班 迪娜拉
当我们徜徉在母爱的海洋中,我们懂得了母爱的无私与深沉。当我们荡漾在母爱的柔波中,我们感受到了她的柔情似水。当我们在母爱的飘渺中徘徊,我们却迟迟无法真正明白她的真挚与伟大。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是母亲对子女最真实、最伟大的写照。是她含辛茹苦将我们慢慢拉扯长大,将爱与希望都倾注于我们。为了我们明天的幸福,她在默默地忍受着工作的压力与生活的辛酸。
为了我们美好的生活,她早起晚归,披星戴月,辛勤忙碌。为了我们未来的希望,她四处奔波,将所有的真情与希望都化成点点深情浇注于我们的内心,唤起我们对梦想的渴望,激起我们对生命的追溯。
母亲最大的希望并不是自己拥有多少财富,享受多少荣耀,而是自己的儿女能够有一个美好璀璨的未来。在母亲的眼中,不是每一个金子都会发光,但是我们心灵中的每一颗种子都能绽放出希望的蓓蕾。不必每一片树叶都能始终如一承担叶落归根的责任,她会奉献出自己的生命的甘露,让我们成长。
母爱不需我们追钱逐利的回报,只需要我们用一份温暖的内心去陪伴。没有过多的要求与命令,最大的幸福就是我们快乐。没有太多的奢望与满足,只要我们能够开拓自己的期望与心愿。
母亲用汗血浇筑,用希望凝华,用自己醇厚的深情赋予我们爱的希冀。或许你不相信母亲对于自己那份爱的沉湎与沧桑,那么就请轻轻地捧起母亲的手,认真地端详。
母亲是一个庄严而伟大的名字。她把自己的所有都倾献于我们。舐犊情深正是她伟大真实的写真,是所有爱的凝华,是她生命伟大的缩影,更是母亲璀璨光芒下爱的希望。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一种感恩;叶落归根,更是一种真心的回报。那么,就让我们在爱的风帆下起航,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回报关心、深深爱着我们的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