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学会以教育的时机赢取教育的艺术
(2024-06-07 18:13:57)
标签:
教育 |
卢梭:学会以教育的时机赢取教育的艺术
2024年6月2日
卢梭是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一生比较坎坷,童年时期因家庭变故,只在乡村教师那里接受过两年的教育,16岁以后就开始了四处流浪的生活。幸得华伦夫人的帮助,卢梭系统地读了许多书籍,在文学和音乐上都有精进。之后,他做过家庭教师,到巴黎后结识了不少启蒙学者,参撰《百科全书》。1749年,他撰写了《论科学和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风化俗》一文让他声名鹊起。此后,又写下了书信体小说《新爱洛伊斯》和他的两部顶峰巨作《社会契约论》和《爱弥尔——论教育》。
卢梭的《爱弥尔》与柏拉图的《理想国》、杜威的《民族主义与教育》被誉为西方教育史上的三大里程碑。在《爱弥尔》一书中,卢梭集中论述了自然主义的教育理论,全书的中心是如何培养适合于未来理想社会的新人。
一、自然主义教育
卢梭认为,自然教育是人的所有教育中最重要的教育。人的自然本性是善良的,人生而禀赋着自由、理性和良心,只是在进入文明状态以后,人才失去了自由禀赋,让偏见、权威、需要、先例等制度扼杀了人的天性。要使人的自然本性得以自然地发展,必须进行自然的教育。自然主义教育由自然的教育(即人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的发展)、事物的教育(我们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和人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自己的才能和自身内在的发展)三部分组成。卢梭认为,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部分的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加以控制的。因而,只有使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与自然教育趋向一致,才能实现三种教育的良好结合。
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由人、自然人,它培养的人是一个自由的、自然的、独立的、不依附别人的人。卢梭的自然教育是以儿童的自然倾向为基础,受儿童的自身发展的法则所支配,培养适应一切环境、适应一切人生活的自由人的教育。
二、幼儿期的教育(0~2岁)
卢梭十分重视在幼儿期实施自然教育,认为幼儿的抚养应遵循自然,由母亲亲自哺育,给予孩子关心。幼儿期的自然教育应在乡村进行,因为乡村的自然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利,可以使人远离城市腐朽的文明,保持幼儿善良的天性。
在幼儿期,应主要对孩子进行身体锻炼,饮食清淡,只有身体有精力,才能听从精神的支配。卢梭认为,这一时期还要对孩子进行感官和感觉的教育。孩子出生时就有学习能力,人的学习能力是无止境的。幼儿活动时,让他通过看、摸、听的方法去发展自己的感官和感觉,不必急于要孩子说话。这一时期的孩子主要用哭泣来表达自己的需要,不要让孩子滥用自己的力量。在孩子真正有困难时要提供帮助,应当辨别孩子的自然欲望,并适当对待。
三、儿童期的教育(2~12岁)
卢梭认为,儿童期开始后孩子开始说话,他们更多地依靠自己,开始个人的生活,因而应当把他们看成是有“心思的人”“会说话的人”。卢梭反对儿童期的苦难教育,他认为儿童期的教育应是一种快乐的教育,不过分保护儿童,也不要经常折磨儿童,应爱护儿童,帮助他们做游戏,使他们快乐,培养他们可爱的本能。应当把孩子看作孩子,按照儿童的天性进行教育,教他们学会使用自己的力量。
人有两种隶属:一种是物的隶数,属于自然;一种是人的隶属,属于社会。应对儿童进行“隶属于物”的教育,按照自然的秩序对他们进行教育,反对过早对儿童进行理性的教育,因为儿童还不懂道理。从小对他们进行理性教育会使他养成反抗、虚伪、撒谎等不良习惯。对孩子讲体力,对成人讲道理,这才是自然的秩序。要按照儿童的年龄来对待他们,儿童不应做的不要禁止,只须提防。儿童有冒失的行为,只要让他受到阻碍或受到行为产生的惩罚,就可制止了。打算给儿童的东西直接给,不要谈条件。
对儿童应进行“消极教育”,不必教他们道德和真理,或学习文化知识,而是让他们的心闲着,防止沾染罪恶,防止思想产生谬见。锻炼儿童的身体、器官、感觉和发展他的能力。在儿童产生情感前,先要有判断情感的能力;明白道理前,先形成自己的理智。“消极教育”可以使儿童自由地表现自己,有利于全面地观察儿童。
让儿童通过做事情来学习,利用“自然后果法”来教育儿童。做事情来学习,是儿童获得知识的最基本的途径。儿童在做事情时会出现一些破坏行为,可以通过行为的后果来教育儿童。在用“自然后果法”教育儿童时,要注意把惩罚孩子不良行为的后果与惩罚孩子区分开来,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卢梭反对儿童时期用符号学习代替事物学习,认为要让儿童学习,先让他们有学习的欲望,要让儿童按照自己的思维和能力学习,给孩子一定自主权,让他们想办法解决问题,发挥他们自己的理智。教育活动要让儿童感到有利于他们自己的利益,培养儿童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少年期的教育(12~15岁)
少年期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主要进行知识学习和职业、劳动教育。在知识学习的内容上,首先应当学习有用的、真正有益于人们幸福的知识;其次,应该学习能够让他们理解的知识。在学习各种技能的问题上,卢梭提出了一种技术比较价值的观点,把最自由、最能独立操作的技术列在前面,把那些需要其他行业帮助的技术则列在后面。在学习方法上,卢梭强调,首先要把培养孩子爱好学习的兴趣和提高能力放在首位,呼吁不要教孩子这样那样的学问,而要让他在学习中自己去发现那些学问,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自觉地学习。
卢梭认为,劳动是社会人不可避免的责任。职业和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学习手艺的需要,也是培养人的趣味和心灵的需要。要让孩子像农民那样劳动,像哲学家那样思想。教育的最大秘诀是身体锻炼和思想锻炼互相调剂。
五、青年期的教育(15~20岁)
青年期孩子的性情变化频繁,心灵不断激动,成为一头不守规则的“发狂的狮子”。这个时期主要关注的是孩子的道德、宗教和性的教育。自爱和他爱是教道德教育的基础。人的种种欲念来自于自爱。人的最重要的职责是不断关心自己的生存,但同时也要爱保持我们生存和有益于我们的人,爱他人,爱全人类。所以要教育孩子爱自己和爱一切人。要培养孩子具有善良的情感、道德判断力和道德意志。
卢梭还提出了青年期的爱情教育和性教育的问题,认为要使人懂得爱,必须学会判断和选择。只有经过判断才有所爱,只有经过比较以后才有所选择。爱是需要尊重的,没有尊重就不能感受到爱。爱还是相互的,为了得到别人的爱,就必须使自己成为可爱的人。
《爱弥尔》一书分析了人的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关系,论述了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自然进程,倡导自然教育和儿童本位的教育观,为教育科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但其思想过分强调儿童天性和儿童在活动中的自然成长,忽视社会的影响和人类文化传统教育的作用,过高估计儿童的直接经验,忽视学习系统的书本知识。
【共享阅读系列】
图书馆伴我成长
高一(9)班 阿合玛拉尔
我们学校很美丽,里面不仅有富丽堂皇的教学楼和宽阔平坦的操场,还有宽敞明亮的实验室。但是吸引我的,最使我难忘的还是书香四溢的图书馆。
一天语文课上,老师说今天的任务是去图书馆读书。于是我们带着兴奋与激动来到图书馆。静,这是进入图书馆后我的第一感受。我不禁放轻了脚步,生怕打破这里的静谧与和谐。瞧,那一排排整齐的书架映入眼帘,那一本本整齐排列的书本赏心悦目,那一张张提示语也会让我感到无比温馨。它们仿佛在告诉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我在琳琅满目的书籍中选择了《放弃也可以很快乐》这本书。因为前几个月学校的社团招生了,我因为学习原因,所以没有报名,但我还是有点小失望,所以有好几天我都沉浸在悲伤中。我经常问自己:“我这个选择真的是正确的吗?”“它真的能给我的学习带来进步吗?”于是我翻开这本书,希望它能给我的内心带来慰藉。就在我兴致勃勃地摘抄句段时,突然我发现一句话,它像冬日里的一束光,带给我温暖和前进的方向,就是“放弃是人生的必备,人生要先舍而后得,放弃之后方知快乐,放弃中学会巧变通,放弃需要非凡勇气,明于选择,智于放弃。”于是我立刻顿悟了,原来放弃的结果不只有痛苦,还有成功和希望。
在这个书的海洋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它给精神带来了物价之宝。当你焦虑不安时,来图书馆吧,有一个知己可以倾听你的抱怨,让你内心平静。当你困惑时,来图书馆吧,有一个知识渊博的书本给你解答疑惑。在这片小小天地里,见证着我们努力向上。青葱岁月,这只是我与图书馆相识的第一面,以后还会有很多面等着我去探索。是图书馆让我在书的海洋中成长。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此,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伴你成长。有时间就来学校里的图书馆打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