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伊宁大剧院看《解忧公主》
(2024-04-15 18:35:01)去伊宁大剧院看《解忧公主》
2024年4月13日
因为每天都要写援疆日记,手写有时就是一个上午,然后还要打出来,所以我的日程几乎排得满满的。今天是周六,上午将昨天的援疆日记文章写完,中午吃完饭都没来得及休息一下,就赶紧将稿子打出来,发出去。下午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学校,有四节课在等着我。等四节课上完,拖着疲惫的身体、贯铅的双腿坐回办公室喘息一会儿。不知为什么,从去年开始,两只小腿肿胀,一天下来,脱下袜子,小腿踝那边有深深的印痕,一按一个坳堂。放以我前一定会很在意,年岁渐长,老年将至,现在对许多问题已不那么大惊小怪了。
晚上去伊宁大剧院看歌舞剧《解忧公主》,这是一周前在网上订的票。早就想看一看文艺的舞台表演。这就像吃惯路边摊,偶尔到法式餐厅去享受一顿风情别样的大餐,心情也会不同。吃东西分两种人,一种人是认准了口味,不改的,成为一家忠诚的食客;另一种人总想尝遍人间美味,为此吃了些亏,仍改不了猎奇的本性。我是属于第二种,再美味的食物,我不会耽溺于其中,总是眼睛瞄准下一个、再下一个。两种人没有谁好、谁不好,这是两种不同的风情。而我的小闺蜜是第一种,我们用不同的方式觅食,却也能共享食物带给我们的欢乐。
今晚看歌舞剧也是如此,它给我带来的感受自然与我跳广场舞时是不同的。但一样的是都让我度过了一个美好的夜晚。
伊宁大剧院在伊犁河边上,靠近七彩广场。来的路上看到路边为明天马拉松赛设的标识牌。今天是星期六,来看歌舞剧的人还真不少,关键是价格着实不贵,是老百姓完全能享受得起的一台盛宴。
大剧院的舞台设计很有意思,与一般舞台不同,演员不仅可以从后台两侧上,前台靠近观众席还有一条与舞台平行的坡道,演员甚至可以从这里直接跑上舞台。这可能融合了新疆歌舞常常与观众互动、邀请观众同台共舞的需要,十分符合当地的民俗风情。舞台一共有四层。坡道一层。舞台平台一层。平台后面缓坡层形成一个立体面,有时呈现大漠之上风沙漫天的场景。舞台最里面还有一个悬空的高台,汉皇送解忧公主启程那一幕,大汉天子就是站在高台上的,以显示皇权在上;解忧公主在一路风尘仆仆,走到乌孙古道边上,再往前一步就再也见不到大汉风土时,为表现解忧公主内心的挣扎和斗争,让已故细君公主与解忧公主同台共唱,各自诉说心事时,为表现天人永隔,细君公主站在那个幽暗的烟雾迷蒙的悬空高台上,解忧公主站在舞台中央,有强光投束。她们同台歌唱时,我不用看歌词,都已被两位演员的投入演绎和歌唱所深深打动了。那是全剧,在我看来最动人的地方。解忧公主也在那时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完全抛却了作为个体人的担忧、懦弱和小儿女的情感,完成了一个民族大义、责任和使命担当人的角色转换。
舞台上,演员的表演都很有张力,尤其是解忧公主、冯嫽夫人兄妹和胡璇夫人都极具个性。汉庭、大婚、纺织舞、风雪漫天战斗的场景布置和歌舞表演都极具视听享受。我想要的异域民俗风情舞蹈、音乐也都完好地呈现了出来,汉唐服饰舞蹈、乌孙民间音乐、匈奴的马刀舞等等具有多元民族风情的艺术元素融合到一起,所呈现出的一幅幅边疆风情歌舞很震撼、很有感染力。
看完之后,我们还沉浸在解忧公主跌宕起伏的生命故事中,感慨不已。一个女人在那样的艰险环境下,不仅生存了下来,还为乌孙和汉朝带来了和平,真的是极其不易的。一个人只有忘却了小我,完全不在意个人的悲喜的时候,才能活得如此强大。
【清明特辑】
念清明
高一(3)班 马钰
清明,是澄澈和暖的节气,也是追溯故人的节日。有“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行春半出城”的美好景致,也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哀思伤情。我们尽享天地清明,也将故人长留心间。清明,万物皆洁齐而清明。这样一个时节,适宜做很多事,折柳踏青,放鸢逐春,春水煎茶,诗酒年华,追思故人,慎终追远。
清明,好似要把那清和的风、清澈的水、清新的雨全部送你;好似要把那明朗的天、明媚的景、明亮的光全部送你。然后,在这些世间美事的涤荡和浸润下,你眼看得更清,心看得更明,终于拥有了人生难得的清明时刻。
清明,是一种遗憾的凝聚,是思念的交汇。思念故人,思念过往的时光,思念家园的辉煌。墓地中,烛火摇曳,似乎在诉说着一段段往事。回忆过往种种,不禁视线模糊。
岁月如梭,时光匆匆,而我们却无法阻挡岁月的流逝。想起曾经的亲人们,想起那些人已逝去的时光,心中充满了无尽忧伤。那些温暖的回忆,那些美好的时光,如今却只能停留在记忆的深处,让人无法触及……
是啊,阴阳相隔,昔人已止步于过去,但目光还是得向前看。在和煦的春风下,孩童们放着纸鸢,清脆明朗的欢笑给大地又添了一份生机。漫山遍野,放眼望去,入目皆为繁花,让人郁结的心绪倏的一下变得清明起来。
辛弃疾有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我以仰视见青山,得清明高远;我以俯视见青山,得重晦深邃;我以平视见青山,得阴暗相映。不同角度见青山以得不同景。在清明,以“清明”祝你:心清神明,坚定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