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娜尔古丽家过肉孜节
(2024-04-12 21:04:56)
标签:
文化 |
在阿娜尔古丽家过肉孜节
2024年4月10日
今天是肉孜节,学校放一天假。肉孜节又叫开斋节,是伊斯兰教的主要节日之一,相当于回族、哈族、维族的小年。学生告诉我,这一天家里会准备丰盛的美食等待客人的到访。早晨是家里的男人们出门到别人家去做客,中午是小孩子们到邻居家拜年。这一天,陌生人家也可以随便进。家里的女人要留在家里招待随时到访的客人,等忙完今天之后,第二天才是女人们出访的时候。
晚上6点钟,我们到骁勇苑的阿娜尔古丽家去过肉孜节。阿娜尔古丽的名字在维语中是“石榴花”的意思。她在察高工作了20年了,之前教维语语文,后来调岗到宿管科工作。她71年出生的,家中只有老两口,老公是五乡初中(古城旁边的学校)的计算机老师,孩子们都在外地工作、生活。知道我们今天要来家中做客,阿娜尔古丽从昨天就开始忙碌了,忙了整整一桌子的菜肴。
我们到她家中,在门口脱鞋进屋。屋内都铺着精美的地毯,大厅内一张长桌上摆满了点心、坚果和水果,有堆得高高的新疆大馓子。阿娜尔古丽说,这是她自己做的。新疆馓子油不大,不咸不甜,是佐奶茶的零嘴。还有大枣、椰枣、树上吊干杏、开心果、腰果、剥壳核桃、碧根果、香蕉、梨子、苹果、果冻、巧克力糖,都是我爱吃的甜食。同事家客厅装饰特别有民族风情,客厅和阳台之间由一个木雕拱门廊隔开,没有安门,而是采用他们喜欢的纱幔窗帘,这样形成一种隔而未隔的局势。纱帘两边都有绿植点缀。左侧靠近中堂柜子的地方,还有一个老式留声机,铜色的喇叭和木箱底座被擦得锃亮。旁边是一个三门橱立柜,只不过中间一个门被挖空用来摆电视机了,两边玻璃橱柜里自上而下陈列着3个葡萄浮雕的白色描金瓷盏和瓷篮子。再旁边,小桌子上是一盆蓝白相间的金属立体花卉。大厅顶上是木雕吊顶,中间悬一盏铁艺白玉兰花束的吊灯,显得尤为古典雅致。占客厅面积最大的,除了放美食的长桌,就是身后的长沙发了。沙发的背靠木雕花也是欧式宫廷古典风,沙发上铺着长绒白羊毛,柔软而舒适。沙发那面墙上装饰着3个中间大两边小的立椭圆形浮雕花,与整个客厅的风格完美地融合到一起。
主人给我们每人都倒上一杯红茶,然后分发一支像棒棒糖一样的蔗糖棒,放进糖水中,很快就融化了。茶喝起来甜甜的,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我们一边饮茶,一边品尝桌上的美食。很快,杨老师和他爱人,阮主席、尤校他们带着盐城师院的4个实习生一起过来了。
人来齐了,主人退下点心,桌子上只留放筷子的瓷筒和牙签罐,我才发现它们也是艺术品。好像维族人的用具,像茶碗、盆、盘、碟子上的花纹都挺独特的,都堪称艺术品。然后菜上桌了,先是金灿灿的牛肉手抓饭,配一盆黄瓜、番茄、皮牙子、菜椒丝。接着是油麦菜土豆大盘鸡、萝卜玉米红烧牛肉块、椒麻鸡,这些都是阿娜尔古丽一个人做的,而且椒麻鸡没有外面的辣,可见是特为我们这些不吃辣的江苏人准备的,真有心了。还有马肉、素拌木耳金针菇,主人一盘一盘地上菜,桌子上已是盘子叠盘子了,而且还一个劲地劝吃完菜再走。老两口在家,剩下的菜也吃不完。而且他们真心实意地准备了超多的饭菜,满心满意地招待我们。还拿出家中的好酒来,直喝到都抱在一处,久久难以分开了。
在新疆做客,一定是乘兴而来,尽兴而归的。
【清明特辑】
清明节
高一(9)班 郭瑞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年的这个时候,我们都会怀着无比敬仰和感激的心情,来到祖先坟前,祭祀先人,寄托哀思。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它承载着我们对逝去亲人的无尽怀念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走进大自然的怀抱,踏青赏春,感受生命的盎然与活力。清明节不仅仅是祭祀的日子,更是我们与大自然亲近,感受生命之美的时刻。然而,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我们却不能忘记那些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付出过生命的英烈们。他们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我们民族的辉煌历史,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他们的伟大事迹。
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要向那些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的英烈们表示最崇高的敬意。我们要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将他们的事迹传颂千古,让后世子孙永远铭记这段光辉的历史。同时,我们也要感恩那些在平凡岗位上默默付出的人们。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便利。我们要学会珍惜他们的付出,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
清明节,让我们反思生命,感恩生活,更让我们学会珍惜眼前人,感恩他们陪伴我们度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要学会宽容与理解,让彼此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
总之,在这个清明时节,让我们用心感悟生命的美好,感恩生活的馈赠。让我们向那些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的英烈们表示最崇敬的敬意。让我们共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将清明节的意义代代相传。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愿我们的民族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