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立意,不跑偏(上)

标签:
写作 |
正确立意,不跑偏(上)
——“增加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古诗文篇目”的作文讲评
(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高级中学的作文公开课8)
2024年4月1日
师:好,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看到这个副标题应该觉得特别熟悉,这个副标题就是我们这次月考作文的主题,关于增加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古诗文篇目这个事儿,谈谈你的看法。
PPT: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中小学生使用的“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比如整个小学六个年级共有古诗文129篇,平均每个年级约20篇,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面对此种情况社会上有着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这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需要从中小学生抓起;有人认为,有些古诗文晦涩难懂,中小学生未必能够理解古诗文的内涵,强行背诵,也给人囫囵吞枣的感觉;有人认为,这样做的初衷很好,接下来要注重调动各种资源和力量,创新平台和方式去传承和表达,让中小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文之美,为推动传统文化归位培养更多新生力量。
你对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增加古诗文篇目的做法有何个人看法?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观点。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师:同学们来看一下画横线的句子,对照你们的标题、立意看看你的立意是否正确,有没有跑偏。我们今天主要讲的作文主题就是“正确立意,不跑偏”。我们向高分作文进军,那高分作文的第一要点就是在寻找最优立意之前,不让立意跑偏。
先回顾一下作文题目,应该说这个作文题目审题上没有什么大的困难,但关键是你的立意。题目已经告诉你三个看法,任何一个都可以写。第一个,有人认为这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需要从中小学就开始抓起。这是百分百赞成。有人认为,有些古诗文晦涩难懂,中小学生未必能够理解古诗文的内涵,强行背诵也给人囫囵吞枣的感觉。这是反对吗?
生:不是。
师:记清楚了,不是反对。他没有说增多不好,他只是说可能选文有的地方孩子们不太懂,不能理解。第三个,有人认为,这样做法是挺好的,接下来要注意调动各种资源和力量,创新平台和方式去传承和表达,让中小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文之美,为推动传统文化归位,培养更多的新生力量。可以看出来三个人的看法并不矛盾,一个比一个思考得更进一层,更理性一点。第一个是直接赞同,第二个提出理性思考,第三个不光提出理性思考,还给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他们的看法之间没有谁对谁错,你可以任意抓取其中一点来分析。那我问大家,如果我就写“理解古诗文”行不行?
生:不行。
师:对的。你要记住作文题目的出发点是“增加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古诗文篇目”你的看法,如果你把关键词换成了“古文之美”“诗词之韵”,或者“理解古诗文”,你认为这样的审题立意好吗?
生:不好。
PPT:
师:那我们看一下好的立意符合哪些标准。“一个优秀的立意奠定作文50分的基础”,第一是立意要正确、鲜明。正确是立意的基本要求。所谓正确,是指我们所确立的主题最起码反映了自然的本质和规律,反映了生活的本质和主流,符合自然和社会的发展规律。我们写的议论文的立意当然不能违反客观规律和历史事实。所谓鲜明,是指所确立的主题能旗帜鲜明地表达爱什么、憎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强调什么,要明确果断,不能含糊其辞,切忌模棱两可。大家看一下,我为什么没有把题目亮出来?
生:没写标题。
师:对,因为他没有标题。没有标题说明他自己心里都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哪一个立意。这就是不鲜明啊,没有一个确定的观点,就像挤牙膏似的,一边挤一边写,自己都不清楚自己要写的内容。我们来一起读一下,读完之后我找同学来打分,满分10分,你打几分?为什么?
生齐读PPT里的学生作文选段。
生1:打5分吧。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在第一段中,他引用了很多古诗文的句子这是增分点。扣分点是没有题目,话题不明确。
师:下面同学注意了,他没有题目,没明确话题,我们从他的文字里面帮他拟标题,给他确立一个话题,告诉他就沿着这样的立意往下写。因为我们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善于帮别人解决问题。
生2:我给他打6分。因为他引用了名言,他也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增加古诗文篇幅的做法是正确的。
师:很好,同学们看出他还是有自己的态度的。关于同学们说的加分点我有点意见,你们看第一段的引用是不是与下文的内容有点割裂啊。你可以总结一下排比、引用这一串古诗文可以怎么样啊?
生2:陶冶情操,洗涤心灵,或者说增加我们的文化自信、文化底蕴。
师:很好,由文化慢慢引入我们的话题。很好,请坐。下面一个同学,这次不打分,你顺着他的文章脉络给他起个标题。
生3:诵古诗,传文化。
PPT:
传承与追寻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最好”是因为人们用高铁彰显速度,用智能代替人工,我们踏上飞速发展的传送带能无所顾忌地追求未来。“最坏”是因为我们在这种速度与激情中遗忘了初心,那些我们的祖先遗留下来的需我们认真守护的珍宝与精华,被我们冷落在发展的轨道之外。今日中国语文教材的重编,的确是“大换血”,它让我们看到传统的重拾,渴望这一举措能使这个信仰缺席的时代重新充满活力。
中华传统文化带给我们心灵的净化,让我们还能在机械与繁忙中保留一份冷静与诗意,保持一份矜持与沉稳,当我们的下一代践行着孔子“吾日三省吾身”,陆游的“事躬行”,晓悟了朱熹的“为有源头活水来”,自持东坡“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抱有王安石“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无悔矣”的睿智,心中装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和“粉身碎骨浑不怕”的坚韧,那么中华民族一定会因这些优秀的个体所迸发出的希望与力量而重新增力,既而更好的前行。
师:可以,表示增加古诗文篇幅的意图和作用,把它的意图和作用当着标题,观点鲜明。非常,请坐!好,下面读一下这个范文,看它的标题、立意如何做到鲜明和准确的。它的标题叫“传承与追寻”,直接表明了增进古诗文篇幅的目的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化,是为了回溯古代,追寻我们的精神家园。
生齐读。
师:我们来说说可以学的地方。
生4:首先他第一段就提出了观点。
师:怎么提出观点的?
生4:通过“最好的时代”和“最坏的时代”的分类。
师:这是分类法吗?
生:引入/引用/道理论证。
师:这是用什么方式来提出自己的观点呢?为什么现在要增加这么多篇目呢?
生4:是希望我们把坏的时代变成好的时代。
师:最坏的时代怎么了?
生:飞速发展的过程中遗忘了初心。
师:我们会遗忘历史,遗忘过去,要明白国家增加古诗文篇幅的用心。国家为什么要有这样的政策,为什么要在新课标新课材做出如此巨大的改动,因为所有的改动都是有针对性的,都是对应现在出现的问题的。尤其前一段时间,我们洋节已经过到比中国节要隆重。时代在飞速地发展,的确有些东西在冲击着我们的文化,面对此种现状我们更要重视传统文化对我们的滋养,所以他是从现实问题引入文章,告诉我们增加古诗文篇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我们同学是用一串漂亮的排比句引入,但排比的部分和观点的部分似乎割裂了开来;而这个片段第二节也引用名句,每一句又水到渠成,衔接自然,观点准确而鲜明。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联系现实,使文章更有针对性。下面还有谁来说说它还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生5:灵活运用背诵的古诗文句子,而且恰到好处。
师:怎么恰到好处?
生5:他阐释性的语言与观点、与名句都密切相关。
师:是的,他引用的名句与阐述观点的句子并不是油水分离的。这里所有名句都在表明中华传统文化给我们心灵带来的巨大的变化,对我们产生更好的影响。观点明确、清晰,每句话读起来都很顺,而且的确是集中表现观点的,这就叫审题立意,不会跑偏。
PPT:
师:好,我们再来看一下“一个优秀的立意奠定作文50分的基础”第二个要求就是要集中、专一。立意是统摄全篇文章的总纲,必须要单纯明确。一旦确定立意,就围绕立意来写,一次只做一件事,一次做好一件事,不要把凡与题目材料相关的内容全都扯上,这样阅卷老师很难理解你的意思,所以立意要专一。我们同学一起读一下,说说你给它打多少分,有什么好的建议。
生齐读。
生6:7分。
生7:6分。
师:看一看这次作文题目的要求。
生8:5分。
生9:4分。
生10:1分。
师:你们的打分呈现递减的趋势,为什么?
生:因为他偏题了。
师:对,题目就偏了。题目偏了,关键词偏了的文章是相当危险的文章。还有一处考场作文的忌讳,大家看有必要罗列三个“有人认为”吗?这好像是作文题中材料的转述,老师特别讨厌,有凑字数的嫌疑吧。要的是你的观点,何必东拉西扯别人呢。好,我们来一起读一下下面这一段,看它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PPT:
传统文化伴我成长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向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它同时也是中华民族能够千年来屹立于民族之林而不倒的根本所在,中国传统文化蕴含了几千年来先民们用实践与思考所凝结出的智慧结晶,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再到唐宋时期的鼎盛发展,这些珍贵的文化宝藏便像一颗颗宝珠,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在朗朗的诵读声中,古诗文像一缕柔和的春风,轻抚着我们的肌肤;在默默的吟诵里,她又象一条潺湲的小溪,流淌进我们的心田。像鲜花一样芬芳,像美酒一样甘醇,令人欣羡,让人陶醉……有传统文化的陪伴,我们从童稚走向少年,从青涩走向沉稳;有传统文化的陪伴,我们会一次次修正、完善、提高自我;有传统文化的陪伴,我们一定会凝古人智慧、聚今人思考,使中华文化发扬光大,让传统文明更加灿烂辉煌。
师:选段虽然没有提到增加古诗文篇幅的句子,但你觉得它偏吗?
生11:不偏,因为他直接解释了原因——让传统文化伴我成长。
师:对,他也没有古诗文的引用,但他的文辞优美,充满诗意。散文化的语言,观点很集中,很明确。虽然没有重复一遍作文题目,而是直接告诉大家,增加古诗文篇幅很有必要,因为它可以伴我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