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群快乐的人
(2024-03-19 21:49:09)
标签:
情感 |
这是一群快乐的人
2024年3月18日
自从上次跟盐城师院陈燕老师一起参加喜利妈妈服务中心的“小石榴课堂”志愿活动,我就认识了一群快乐的人。
先是在周六活动上认识的李姐。她不光负责照顾这些孩子们,而且特别有耐心和爱心。她还收养了许多流浪狗、流浪猫。一个个可怜的小家伙被她养得圆头圆脑、毛茸茸的,挺可爱。她去服务中心,她的小萌宠也跟着,但是很自觉,只在院子里徘徊,不往楼上跑。外人想抱它,凶得很,只有李姐授意才能抱。
喜利妈妈服务中心不光有为儿童提供免费服务的小课堂,还有走访入户的帮扶活动和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的活动。我在中国志愿服务网上搜到他们的入户活动,想要参加,但不知道具体的时间、地点。看到网页下面提供了娜娜的手机号码,就尝试着加她的微信并注明我是察县的援疆老师。很快她就加我为好友了。我们通了微信电话,从手机里传来一个很欢快的声音,说:“邓老师好!”我在电话中向她具体解释了与喜利妈妈服务中心“小石榴课堂”是怎么结缘的,然后表明我的诉求,想进一步参加他们的其他活动。她听完很激动地说:“邓老师,我们很感激你们给我们提供的帮助。您想参加我们的服务活动,我们欢迎还来不及呢。我现在在乌鲁木齐培训呢,等我回察县,立刻跟您联系,把我们的活动时间发给您,您方便就跟我们一起到下面去走访入户,好吗?”娜娜的一通话把我说的都不好意思了。他们是一直坚持做好事、做实事的人,我偶尔客串了一两会,被她这么一通夸,挺惭愧的。不过,她的热情很感染我,而且她说到做到,一回来就和他们的项目总负责人谭姐一起联系了我和盐城师院的陈老师,还有她的学生们,专程感谢大家为“小石榴课堂”提供的莫大支持和帮助。第二天就邀请我们走访入户,为经济困难的家庭提供尽可能的帮助。
第三位是谭姐。谭姐看起来很年轻,说话总是笑眯眯的,而且很有活力。所以一开始我在她的误导下,一直以为自己比她大许多。后来听说她儿子都二十三岁了。我就很吃惊,问她哪一年出生的。她说,七五年。原来她还比我大一岁呢。但真的一点都看不出来。都说新疆天气干燥,日照强,对人的皮肤不友好。但谭姐脸上的皮肤紧实,没有皱纹,也没什么斑点,加上她说话的语气,给人感觉就三十多岁。所以,她一见我,称我为大姐,我也就答应了。没想到是个乌龙。谭姐做公益十几年了,这个喜利妈妈服务中心就是她牵头办起来的,现在队伍越办越壮大。因为谭姐,我又认识了周老师、连队和雷雷等一群公益人。我想,谭姐年轻的秘诀就是她所做的公益事业,因为这是一个令人身心愉悦,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有益的伟大的事。人的胸襟格局打开了,烦恼自然也就少了。
第四位是周老师。周老师一走到我面前,就给人一种气质不凡的感觉。她腰板笔直,像长年跳舞的,说话声音爽朗。周老师还是位浓眉大眼的标准大美人。我在她身上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也是年龄错误。周老师已经六十多岁了,从我现在所在的察县高中退休下来已有十年了。她之前在学校是教维语的。但她看起来又年轻又洋气,完全不像六十多岁的人。第二,我和陈老师都误以为她是维吾尔族人。她长得白白净净,又是大毛眼,一看就像维吾尔族人,再加上她教的是民族语言,所以我们没怀疑过自己的判断。直到周老师自己说她是汉族的,我才想到她姓周,这是汉族人的姓氏。不过周老师能歌善舞,又会做抓饭和大拉皮儿,她热情地邀请我们到她家做客,这些全部特征又一次让我感觉到,这不就是一位热情好客的维族大姐吗?新疆是一个民族大团结和民族融合的大家庭,各族文化融汇交流,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分彼此了。
第五位是连队。他是志愿服务团队里的力量担当。他是甘肃人,自从在这里娶了锡伯族媳妇,就顺顺当当地成了新疆人。不过这位新疆女婿身上也有一件很乌龙和搞笑的事情。他跟媳妇结婚一二十年了,儿子都上大学了,结果身份证上网一查“未婚”,媳妇的也显示“未婚”。因为,当年的结婚证是手写的。于是今年年初,两个人到民政局补办结婚证,新办的结婚证上的结婚时间是2024年。没想到都老夫老妻了,弄到大天亮还是个新婚。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纷纷闹着让他重办一桌喜宴。
第六位是雷雷。雷雷,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南京晓庄师范学院毕业,国家西部计划志愿者。他去年半年先是分配到组织部工作,老加班,工作强度大且枯燥乏味。即便工作繁琐、压力大,他还是会时不时来“小石榴课堂”陪孩子们一起学习、活动。但大家都说,去年雷雷整个人显得很苍老,脸上没有笑容,眉头总是紧锁着。今年他调到青少年发展中心工作了,一头长发也剪短了,不光精神了许多,关键是笑容也多了。我们在一起时,他的笑声是持续而有感染力的,好像生来就是一个乐观、开朗的阳光大男孩。真不知去年他经历了什么会那么苍老。陈老师发了一个有他去年活动照片的微信链接给我。我打开一看,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照片中的那个端着照相机的中年侧影和眼前这个笑声连连的小伙子是同一个人吗?现在他和盐师的四位小伙伴坐在一起,才像个同龄人。
列夫托尔斯泰说:“应该多行善事,为了做一个幸福的人。”行善事,能开阔胸襟,除去烦恼,净化灵魂,使人快乐,的确益处颇多。和一群善良、快乐的人在一起,幸福倍增,人也越活越年轻,越开朗。
【共享阅读系列】
浅阅读与深阅读与《羊皮卷》
高一(3)班 阿不都库都斯
阅读,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阅读,可以激发人的志趣;阅读,可以活跃人的思维……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们读书时要精读、细读、深阅读,要细嚼慢咽,这就势必耗费我们大量的时间。然而,对于一个中学生来说,这似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前程,时间就是未来。因而,学生都不愿将太多的时间花费在阅读上,何况深阅读?久而久之,浅阅读必在学生之间流传开来。那么,浅阅读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是唯一的。我认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
对于一个身在考场的人来说,没有太多的时间去读书;对于一个面临升学考试的人来说,时间不允许他去深阅读。所以在时间紧迫时,我们只能浅阅读,只能通过了解文章的大意来达到我们的目的。虽说浅阅读就像吃快餐,好吃却没营养,积累不了什么知识,但对于被压力包围的高中学生来说,追求一种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方式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因而,对于浅阅读和深阅读的看法,主要在于个人的态度和需要。
阅读的过程就像是泡茶的过程。
在酷热的夏季,满头大汗的你最需要的就是一杯清凉的淡盐水,因为它不仅可以帮助你消暑降温,还可以补充你体内缺失的盐分。这就好像是考场中的浅阅读,在最短的时间内寻找自己所需的答案。然而在严寒的冬季,瑟瑟发抖的你最需要的则是一杯温热的茶水,因为它可以帮你驱除体内的寒气。这就像是闲暇时的深阅读,慢慢品尝作者的思想,方能获益。
其实,阅读就是为了陶冶我们的情操,激发我们的志趣,活跃我们的思维,丰富我们的知识。虽然我们的目标相同,但达成目标的方法却很多。因而在阅读时,我们需要根据需求,灵活选择阅读的方式:浅阅读还是深阅读。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这“黄金屋”和“颜如玉”需要人们按需求来追求,因人而异。
这些感受都来源于我和它。它就是《羊皮卷》,这本书教会了我很多,这本书也是我最喜欢的书。当然,我读这本书,也是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浅还是深层阅读。书是我们生活当中最重要的伙伴,它就像一束光,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