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烦躁脱敏
(2024-03-12 16:40:57)给烦躁脱敏
2024年3月11日
我有两个班级,一个班级秩序井然,该安静的时候安静,该讨论问题的时候讨论问题,该背书的时候背书,该思考的时候思考,该写作业的时候写作业;我还有一个班级,无论是读书、写作业、上课、背书、思考都一个状态——乱哄哄。我低头查作业,他们就开始说话;我在讲台前讲课,他们说话;我让他们背书,他们还是说话,不对,再加一条,吃东西。我说不要吃了,结果还吃。我跑到一个男同学那边制止了,还没进入课文正题,又一个女同学悄悄拿出葡萄干塞嘴里……这种乱糟糟的小事故就像打地鼠一样,按下这头,那头又冒出来。有时搞得我很烦躁,很火大,真想骂人。
我现在有了一个小徒弟,他天天跟在我后面听课。原本以为有听课老师在,学生会收敛点,结果一个样,毫无顾忌。我真是被烦得一个头两个大,找学生交流也不顶用。
但最近发生的两件事,让我对自己有了一些反省。王静静原来是我强化班下到普通班的学生,她是一个很安静、乖巧、懂得感恩的孩子。教师节那天,她送了我一束鲜花。我看她在9班跟同学有说有笑的,已完全融入了这个班。我说:“看来你已习惯这个班的学习生活了呀。这个班与你原来的班有什么区别吗?”她想了想,说:“原来的班级学习氛围很浓,大家你追我赶的。这个班级学习不那么紧张,但我周围的同学都还是蛮认真的。”她坐在倒数第三排,她说她周围的同学学习认真?我将她周围的人排查了一遍,好像除了她里面的一位女生还算安静些,其他也都是不消停的主,有上课笑得很大声的,有交头接耳的,有睡觉的,有偷偷写其他作业的……好像都不是传统意义上学习认真、安静、投入、专心致志的那种类型。难道王静静是在说谎吗?第一,她不是撒谎的女孩。第二,她送我鲜花,我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聊天,没必要撒谎。第三,又不是教导处调查学生犯错情况,也不需要她说违心的话来包庇身边的同学。
所以,跟王静静聊完之后,我又重新审视了一下她口中的好学生。的确,这些孩子也不坏,在我眼里有些随意、散漫,不是那种特别中规中矩的学生。但也的确是一群有上进心、懂事、知道学习的孩子。
难道是我看人的视角出了问题?
今天小顾在后面听课,学生读书,我查作业。读的是还没教过的新课文《窦娥冤》。我一边查作业,一边就感觉学生读书时停停、断断,完全不在状态上,而且总感到耳边“嗡——嗡——”的幺蛾子声不断。上课时也是如此,总感觉我在上面讲,下面一直有人在小声嘀咕。小组分角色朗读时,读书的声音不响亮,倒是杂声比较刺耳。好不容易忍到下课,我对徒弟抱怨道:“这个班比较闹,没有另一个班上课舒服。”
小顾没有附和我,他只是轻声地说:“最后一排靠门的那个男生上课很积极。”
我说:“那是叶尔呼兰,成绩还不错。”说完这话,我回想了自己的这堂课。自己的注意力几乎都被烦躁不安、乱糟糟、无法定心的情景所吸引,情绪也比较毛躁,我都没注意认真听课、课堂上与我呼应、互动的学生。另外,我认为的乱象实际上并没有影响到听课的学生,连最后一排的学生都能认真听课,说明所谓乱象真正干扰的是我,是我对学生东倒西歪、七嘴八舌的现象太过敏了,是我太敏感了,不习惯这种野生的、自由的状态。
看来,我得反省自己。未来的学生更会是状态百出,不是那种说站就站着,说坐就立刻坐下,让不说话就立刻闭嘴的老实巴交、规规矩矩的一代人,那我该怎么办?
是的,我得学会对烦躁、芜杂的事脱敏,就拿9班学生进行脱敏练习吧。第一,控制情绪,保持理性,每次进班前都对自己说,“保持好心情,不生气,不发火”。第二,去除对乱糟糟情况的敏感度,多适应,多习惯。第三,将调皮捣蛋的学生看成是皮猴子、花喜鹊,皮是皮了点,叽叽喳喳是有点闹,但多可爱呀,何况你会跟一只小宠物一般见识吗?再说,他们也没那么令人讨厌啊。第四,将关注重心转移。专心讲课,尽量生动、有趣、吸引人。多关注认真听课和课堂互动的学生,他们更需要老师腾出心思来看到他们,回应他们。
好啦,对课上淘气的乱现象脱敏了,情绪和心态变了,你与学生的关系也就变得不那么紧张了,你眼里的世界也会越来越好。
笑一笑,给烦躁脱敏。春天到了,那些繁芜杂乱之地都悄悄冰雪融化,开始冒青了呢,指不定哪天打开窗,满院芬芳。
【共享阅读系列】
我与图书馆
高一(3)班 田伊凡
图书馆筑起高耸的书墙,图书馆内的学生埋头读书,追求知识,他们读书的欲望被那些精美的封面所唤起。毛爷爷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但书不可以一日不读。”是的,书就是一把钥匙,为人类打开了一扇知识的大门;书就是灯光,照耀着人类努力向前;书就是一缕阳光,温暖了每个人的心……书是我们的老师,也是我们的朋友。每个人的心目中一定都有一座梦寐以求、与众不同的图书馆。
夜色渐浓,图书馆的灯光依稀可见。尽管时间已不早了,但仍能看见图书馆内不少同学在这孜孜不倦地看着书籍。
走进图书馆的大门,穿过几排书架,最终我停在了一列书架前。目光落在一本外观十分精美的书上,上面用龙飞凤舞的字体写着《唐诗宋词精选集》。我心中陡然一动,萌生出了想看一看的念头。捧起那本书,好奇地翻阅了一下。没想到,不过寥寥数眼,我就像被磁铁给牢牢吸引住了。捧着《唐诗宋词精选集》,靠着窗户,倚着暖气,顺势坐下,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仅仅一会儿,我就完全沉浸于其中了。
越是沉浸于诗中,我越是感觉古代诗人们和我有着一样的愁绪与怅意:纵使豪放不羁如诗仙李白也会有“举杯消愁愁更愁”的那一天;就算豁达乐观如文豪苏轼也会有“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的时候;更别提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和杜子美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感伤了。不一会儿工夫,放学的时间到了,我只能依依不舍地将书放回书架。
博尔赫斯说:“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活得太匆忙,不妨慢下来,看几页书,发一会儿呆。图书馆里有繁复与简朴并存的美,有人对自然情感的呼唤。当感到一切太快了,快到头晕目眩、心灵浮躁,不妨到图书馆看看书,静心观察万物,摒弃一味追名逐利的狂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