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探学习之道,扬青春之帆”主题作文写作指导

(2024-02-22 13:53:29)

“探学习之道,扬青春之帆”

主题作文写作指导

2024221         星期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学不可以已。

(2)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4)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

(5)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

以上五句话都出自必修上册第六单元“学习之道”中的文章通过学习我们明白了很多深刻的道理。学会学习,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而良好的学风又是有效学习的必备条件。学校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请以上述语句为基础确定立意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发言稿谈谈你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注意格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出自2023年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

【审题指导】

本题对应高一必修上第六单元的“学习之道”专题,对正处于学习之中的学生来说具有熟悉感和切身体验感,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理解和感悟并以发言稿的形式展开,比较容易操作。这道作文题由材料、写作引导语和任务要求等三部分构成。

(一)对材料的解读

材料列举了课文中“学习”有关的句子:

第一个句子意在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学不可以已”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习的热情,只有不断学习,永远保持新鲜与活力,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第二个句子意在强调尊师重道。学习的目的是增长学问,想要增长学问,自然就要向比自己有学问的人请教,不论他的长幼尊卑。我们要尊重老师,珍惜向他们学习的机会,因为他们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引路人。

第三个句子意在强调自主学习“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这句话鼓励我们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质疑,积极主动学习

个句子意在强调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这句话告诫我们,学习要脚踏实地,不要沉迷于形式主义和空洞的言辞,禁绝一切空话,培养求真务实的工作习惯

个句子意在强调读书的实质真正的学习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质量的优劣。在阅读过程中,我注重阅读经典之作,力求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自己的知识品质。

个句子的内容有一定的逻辑层次,由学习的意义到学习的具体做法再到学习的品质。我们需要从中提炼出一个核心立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展开。

(二)对写作引导语的理解

引导语由三个层次构成:第一句为第一层次,引导我们去关注第六单元中“学习之道”的深刻意义;第二句为第二层次,引导我们思考学会学习的重要作用学校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为第三层次,要注意写作情境,要有主体意识,结合自己在学习中的感悟和认识,要有理性的深度思考。

(三)写作要求

写作对象:全同学为了达到鼓励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的目的

写作身份:学生阐述自己对学习的认识和思考

写作文体:议论文文体(发言稿格式需要有称呼语、问候语和结束致谢语,不符合文体要求的酌情扣分)。

【立意角度】

结合审题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去立意:(一)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知识的热情,尊重老师,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摒弃空话,脚踏实地地读书,以求真知。(二)在探讨“学习之道”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学习对于个人成长及生活的价值与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改进并调整不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能力不断形成的过程中,建立终身学习的基本意识。(三)“学习之道”更关乎学习的本质。要深入思考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其与学习主体的关系、与人类社会的关系究竟怎样,等等。在发言稿中,可以从自己的学习经历出发,谈谈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贯彻文章的立意,并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这样,就能撰写出一篇既符合题目要求,又能展现自己思考的作文。

可以采取立意

1、学会学习,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攀登,实现自己的价值

2、明学习之道,长青年之能

3、好学更需勤学,善学以成大道

4、明学习之道,成国之栋梁

5、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习更要有质疑精神

6、学习不仅是理论学习,还要有理论的实践

7、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

8、一旦你勤于学习,你的日子自然就充满了活力与对前途的展望(罗兰)

9、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10、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素材运用】

1、学无止境。荀子云:“学不可以已。”国画大师齐白石除在绘画领域成就突出以外,在书法方面也颇有造诣。从26岁到94岁,他的书法历程几经嬗变,各个时期都有鲜明的特点,这与老人“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是分不开的。学习,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培养学一生而不是学一阵的品质,才能学出境界,学到真知。

2、学习应明确目标。塞涅卡有言:“有人活着却没有目标,他们在世间行走,就如同河中的一棵小草随波逐流。”当今学生有的整天如同提线木偶般,毫无人生目标和自我理想。他们像那颗小草般,需要身边人的推力,一旦推力消失,他们将永远停止,灵魂也失去了自我。

3、学贵有疑。见疑求问后解惑,学识由此长。韩愈《师说》有言:“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李氏子蟠不拘时俗,韩愈求学、求问;宋濂慎微谦敬,从师而问,而成其仕。反观另一些“耻学于师”、“耻发其问”之态度,墨守成规、囿于陈俗的现象,可知“圣益圣、愚益愚”之缘由。希望学贵有疑精神能够。前日,某小学一八岁学生指出语文课文内容不合理之处,并得到了官方将修改的回应。学习要有疑、能疑、敢疑。怀疑而问,问而见长,学习之道也。

4、学习之道,不可不好学。学习不是空想与空谈,而重在行动,好学是推动这一行动的燃料。古有悬梁刺股、凿壁偷光等好学佳话,今时亦不乏保安旁听考取文凭的励心事迹。好学使我走上学习之道,反之不好将令人堕入空虚而碌碌的深渊。当今社会“躺平”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人或是失去动力白白虚度青春,或是不思进取、不知充实自身被进步的社会本身所陶汰。由此可见,“好学”使我们把握学习时机,汲取学习动力。学习之道,不可不“好”。

5、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无所依赖、完全独立、完全自由的境界。宗教,大概是可以反映出一种终极状态的,无论是佛教的“解脱”、道教的“飞升”、基督教“永恒的快乐”,都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成分在。而进入这种独立自由之境的方法,无论是参悟还是修炼,实际上都是一种学习。苏东坡到岭南去,说“此心安处即是吾乡”,不知最终是否达成。但无论如何,佛教徒的修行、对事物的深刻感悟,的确让他不易被外物影响、被形式束缚,与以前那个追求功名的得意青年不同了。他确实在向着那最终的目的前进,虽走了弯路却不曾停歇,以独立自在的步伐踏上了新的人生之旅。

6、练习实践是学习的必要条件。王羲之池磨尽染,苦练钟繇书法,方写得一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好字;李白经大量古风歌行的创作,才能在月下醉中吟出“举杯邀明月,对酒成三人”;欧阳修修文修史,用三十年漫长改稿,《新五代史》流传千古;曹雪芹历经社会沧桑,批阅十年、增删五次,终写成长篇巨著《红楼》传世。没有刻苦运笔训练、大量诗词创作、长期反复修改,没有这些不同形式的练习实践,所有高阶的艺术都将不复存在。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习知识是一种学问,学习他人是一种美德。向别人学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仁厚的人看到别人的长处,挑剔的人看到别人的短处;谦虚的人学别人的长处修炼自己,自大的人借别人的短处膨胀自己;乐观的人学习别人而激励自己,悲观的人自惭形秽而放纵自己。归根结底,向别人学习的多寡、深浅、得失,取决于个人的学习态度和学习角度。这一点,向普通人学习如是,向先进典型学习亦如是。

 

共享阅读系列

刻骨铭心的它——《活着》

高一(3)班 赛比热

最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来,最终我们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不得不走

——余华《活着

我与的故事是在2023年的暑假开始的。在初三下学期,我们语文老师苦口婆心推荐我们读这本书的推荐下,有很多人去读了这书,并且也给了不赖的评价。只是我除外,我并不喜欢阅读,当时的我觉得读书对我没什么用又帮不了我们的功课,只会浪费时间。但很快我被啪啪打脸了。

阳光明媚,我正躺在床上玩手机,我在机缘巧合下刷到一个视频,把这本书夸都要上天了。我在此还了解到,写这本书的人和我们小学课本上我很喜欢的文章的作者是同一个人。于是我心血来潮在网上买了一本活着。很快到货了我去拿快递的时候,因为只有,所以我那么在意,回家以后漫不经心拆开它。当时的我并未意识到后来的我会对视若珍宝。接着,毫不意外在我的书柜中落了好长一段时间灰。

直到我们开学,我到新学校报到。在军训期间,我开始读起了这本书读啊,我慢慢爱上了它。我开始每天都对它爱不释手,在军训期间,我把这本书给读完了。这本书很奇怪,虽然名叫活着》,但里面除了主人公,全都死了。那为什么它叫《活着呢?我思考了很久或许是因为主人公还活着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所活着

永远不要相信苦难是值得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苦难不值得追求,磨练意志是因为苦难无法躲开。有人说,苦难是送给勇敢者的玫瑰,那是他不曾看见被玫瑰扎得鲜血淋漓的心。苦难就是苦难,冠上美好的形容词也改变不了本质。我们不感谢苦难,我们要感谢从苦难中熬过来的自己。这是我在这本书中感触最深的一苦难中还能走过来的自己是美好的。纵使生活很难,但只要活着,没有什么事是完不成的没有什么苦难是踏不平的。我们应该为了活着而活着,而不是为了其他。

我与相识于2023年夏但我们的故事并不会止于此。我会带着的灵魂,踏平一个又一个的苦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