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的科学教育理想
(2024-02-20 17:42:55)培根的科学教育理想
2024年2月19日
培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杰出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他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他开辟了近代科学教育发展的道路。在他生前未完成的著作《新大西岛》中,他描绘了科学主宰一切的理想社会的图景,提出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科学教育的方案。
一、知识就是力量
培根不仅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重要论断,而且他认为“知识和人类力量是同义词”。这些论断都在强调知识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知识是现实进步与改变的关键。和此前的思想家们对人类社会的设想不同,培根描述的新大西岛的统治和管理者全部是科学家,亦即政治家也就是科学家。在新大西岛上,人们最大限度的尊重和利用科学。
培根认为“自然必须被遵循,才能被控制”,人类只有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掌握自然和科学知识。科学知识是认识自然、驾驭自然的伟大力量,使自然成为人类服务的力量。所以,以科学家组成的政府成员更能顺应自然发展规律,能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知识不仅是认识和驾驭自然的力量,也是改革社会的力量。正因如此,以科学知识武装起来的政治家们,为新大西岛带来了繁荣兴盛,让它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它具有强大的武力、无数的船舶和大量的财富。
此外,知识还是形成完美人格的重要工具。培根说:“阅读不是为了反驳和辩驳,也不是为了盲目相信和理所当然,也不是为了找话题和谈资,而是为了权衡和思考。”培根鼓励人们读书,更重要的是读书时自己的思考和分析,而不是盲目地接受或急于反驳或作为炫耀的资本。“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崇尚科学的新大西岛人民品性坚贞纯洁,充满了虔诚和人道精神。这里没有妓院、娼寮这一类的东西,这里存在着一切美德。
二、提出建立理想的科学教育机构——所罗门宫的主张
培根提出,在新大西岛国王所罗蒙那的许多光辉业绩中,最突出的是所罗门宫的兴建和创办。在《圣经·旧约》中“所罗门”是具有超人智慧的人,所以培根用所罗门的名字,就是期望建立一所教学和科学研究的机构,使之成为“世界上一个最崇高的组织”,也是“国家的指明灯”。所罗门宫又称“六日大学”,按照基督教的说法,上帝于六天内创造了一切,所以“六日大学”意即学习世间一切事物的学问。这所乌托邦式的教学和科研机构,根据他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实践其全面改造人类知识的教育理想。
作为一个科学教育机构,所罗门宫目的是“探索事物的本原和它们运行的秘密,并扩大人类的知识领域,以使一切理想的实现成为可能。”它的基础是科学研究,主要工作是实验,基本研究方法是归纳法。在那里,有搞科学研究所需的各种设施和设备:有用来凝结、冷冻和保存各种物体的洞穴;有用来观测各种天象的高塔;有用于养殖鱼类和水禽的巨大的咸水湖和淡水湖;有人造井和温泉疗养院以及放有各种药品的浴池;有供土壤实验和各种嫁接试验的巨大果园;有用来解剖和试验的养着各种鸟兽的动物园;有用于科学研究的酒厂、面包房和厨房;有用来配制药材和药品的药房和药店;还有光学馆、音乐馆、香料室、机器馆、数学馆、幻术室等用于专门研究的地方。
所罗门宫本质上就是一个专门为研究自然和人类以及研究一切事物的本质而建立的科学教育机构。
三、强调实验和理性的结合
所罗门宫里有大量可供实验研究的器械、场所,而其成员也都是热心从事科学研究的人。他们有的到国外搜罗书籍、论文和各种实验模型;有的收集各种实验和实操的方法;有的从事有用的新实验;有的把各种实验制成图表,用归纳总结法从中得出知识和定理;有的专门观察同伴的实验,从中抽取出对人类有用的东西和能说明事物本原和预见将来的方法;有的从事更新、更高、更深的试验;有的专门执行计划中的试验并提出报告;有的把以前实验中的发现提高为更完全的经验、定理和格言。
培根认为,教育科学研究既需要蚂蚁式的实验家去采集和收集资料,也需要蜘蛛式的推理家来进行理性分析,要将实验和理性结合起来,成为蜜蜂式的哲学家,既有实验采集又凭自身能力消化掉知识。而这种理性的分析工具就是“归纳法”,即对一类现象的个别事物进行观察、实验和研究,得出一般性结论,达到规律性的认识,从特殊性到一般性来探寻事物的本质。培根的教育科学强调真理离不开实践。
四、激励的规章和赞美的仪式
所罗门宫有一套激励和奖赏的规章和仪式,以保证人们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培根指出,对于每一个有价值的发明,所罗门宫都会为它的发明者树立雕像,并给予优厚的奖赏和荣誉。所罗门宫有两条长长的走廊,就是专门陈列各种发明模型和发明者的雕像的。每天还用赞美诗、乐曲和祷文的形式歌颂那些神圣而有用的事业。所罗门宫还进行全国巡访,发表那些好的有用的新发明,预告各种灾情及防御措施。这些规章和仪式都营造了一种浓厚的崇尚科学的氛围,激励人们树立向往科学教育、从事科学研究的崇高信念。
培根在17世纪之初吹响了近代科学教育兴起的号角,开辟了近代科学教育发展的道路。他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使学校教育中的课程、教学原则和方法,乃至学生学习的课本都开始有了变化,使学校教育跟上时代的潮流。他注重传播百科全书式的知识,注重科学和科学人才的培养,促进科学的进步。这些无疑给了教育一个新的基础、新的目的、新的趋势,在教育史上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共享阅读系列】
带你走进书海
高一(3)班 吾斯尼娅
乘一叶扁舟,弄潮于知识的浪颠;读一本好书,徜徉于书海的博大。漫步语林,徜徉书海,与书产生共鸣,在宁静中体会活力,美哉!
在书中成长,在书中欢乐,更在书中体会。读《骆驼祥子》,体会人生百味;阅《红楼梦》,感受人情世故;品《三国演义》,赞叹英雄豪情……在文字中可以学习很多,也可以感受很多。“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读书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所以语文老师经常鼓励我们多读书,因此她带我们走进了书的海洋。
那是我们第一次进学校的图书馆,光看外面就很特殊,是圆形的建筑。在没进去之前,一直以为那也是个教学楼。可当真正走进图书馆,真是令人惊奇。带着万分的期待,走进学校的图书馆,我们都很开心。映入眼帘的是摆在图书室外面的桌椅,很安静。接着走进图书室,好多书,感觉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书。
接着我们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开始读书之旅。宋代黄山谷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当你捧起一本书,静静地品尝其中的韵味,心中有一种莫名的飘逸和洒脱。书,可以让我们远离城市的喧嚣与繁杂,让我们的心灵变得更加宁静,书,可以让我们满载知识,飞翔在世界每一个角落。当我们迷失方向时,书还可以在迷茫中为我们指明方向。
我选来选去,选了一本《作文大全》。但是刚拿起,就被一本深紫色的书吸引。本来以为是什么动漫,但一看书名,封面写着“青少年必看”,我就很好奇,想知道里面的内容,就读起了这本书。看看目录,还不知道具体什么内容,就读了几篇,发现全是关于父亲和子女的故事。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故事是,父亲带着女儿在高速上行驶时,突然有一大卡车在前面,这时父亲就下意识地往右打方向盘,接着又想到女儿坐在旁边,往左打方向盘,让大卡车撞自己坐的地方,就这样出了车祸。救援队的人来急救被卡住的父亲,女儿表面上看着没伤,一直等着父亲被救出来。当父亲被救出来时,女儿却倒下了,是因为内脏全部受损。看到这种故事,就越看越起劲,完全忘了时间。不知不觉下课时间到了,只好放下书本,离开图书馆。
当你从书页上抬眼,然后合上书本,依然感觉到,住在那片光里。
读书本身就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