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汤饭里面没有饭
(2024-02-02 15:57:13)新疆汤饭里面没有饭
2024年1月23日
昭苏旅游的时候,团里有人问导游,昭苏有什么好吃的,因为我们有一顿晚饭是自理的,不提供团餐。导游说,汤饭、纳仁、马肉。在昭苏的那晚,我和儿子品尝了马肉纳仁,其实就是带状面加马肉,汤汁挺好吃的,我们俩各来了一碗。
今天中午带儿子到食堂感受一下当地学生的地方餐(因为民族学生多,他们不吃猪肉,所以食堂大多按当地的餐饮习惯准备饭菜),点了几个烤包子,热乎乎、香喷喷的,正好吃。烤包子和馕等面食就着热吃才好,香香脆脆的。还点了一份烤肉黄面,所谓黄面就是用生姜汁水煮过了,上了黄色的面条。食堂的面条是粗线面条,有点像米粉,上面盖上满满一大勺肉,我们又加了一个卤蛋。连面带肉满满一大碗,儿子说挺好吃的。幸好大部分新疆面食,他都吃得惯。但昨晚在米格新疆炒米粉那家店吃的新疆米粉,他觉得汁水酸酸的,味道有点怪。
快到2点钟的时候,学生结束上午的课,全都拥到食堂来了。打饭窗口胡拉一下涌上了不少人,不过大家都有序地排着队。过不多久,一个个手上端着一大盘子饭菜,或者是面条加菜,分量都挺足,而且看起来挺美味的样子。新疆菜的口味大多比较重,所以吃起来不觉寡淡无味。中午在食堂吃饭的学生很多,一、二、三层餐厅都挤满了打饭的学生。我们从2楼出来时,正有学生往3楼爬。学校三个年级共60个班,3000多人都到食堂吃饭,真的是个问题。所以,走读生中午一顿饭是由校外餐饮公司代伙的。一般1点左右,带后箱的中型货运车会停在达德楼后面,会有师傅将一个个保温桶拎下车,在楼后墙排好,等各班派人来取。正常是抓饭,有的时候是汤面和馕。新疆的抓饭无论是肉的还是素的,怎么做都好吃。很奇怪的,就是跟内地的炒饭不一样,不知是油的缘故,还是米的缘故,反正是百吃不厌。
晚上,我的儿子到青年街,想起导游说的汤饭还没尝过。所以,就要了一碗汤饭。结果端上来一碗面片。我说,我们要的是汤饭。服务员拖着长长的腔调说:“这就——是汤饭。”好吧,新疆的汤饭里原来是没有饭的,那口味跟纳仁差不多,只是带状面条换成了一段一段的面片。
我又想起上次跟老公一起在伊宁一家哈萨克餐厅点的一份粥,粥里面没有米,也是剁碎的面片。
所以,新疆有一怪,汤饭里面没有米饭。
【共享阅读系列】
跟随书中人物成长
高一(3)班 沙合拉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拓展了我的知识,使我学会了做人,让我变得更懂事。
我在书的海洋中自由穿梭。我领略了诸葛亮的聪明才智,也看到了阿斗的胸无大志、满足于现状,我发现巴萨尼奥的能言善辩,也看到了夏洛克的贪婪之心。我品读书中的人成长,自己也在书中获得了成长。
我的最爱是沈石溪先生笔下的《狼王梦》。书中的紫岚是我最喜欢的角色。它在伴侣死后,生下了4只公狼,1只母狼。它想要让孩子继承父亲的理想,当上狼群中的王,也就是将当上狼王的梦寄托在4只公狼身上。可在将要成功的那一刻,都因为某种原因,公狼们相继死去。小母狼最后和一只出色的狼成了家,有了自己温馨的家。紫岚被女儿赶走,远走他乡,最后为了给儿子报仇,与一只金雕同归于尽的感人故事。
我反复品读,跌宕起伏的情节令我感动落泪,女儿的心狠令我愤愤不平,小狼的死去令我惋惜不已。这只母狼将梦想和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可终究没能实现愿望,反而孩子们相继死去,难道不令人惋惜吗?
我不但喜欢我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的作品,我还特别喜欢外国的著名小说,尤其是《威尼斯商人》。
我对《威尼斯商人》这本书十分地感兴趣。一个叫安东尼的人借了钱,却无法偿还。债主夏洛克一怒之下,要安东尼身上的一磅肉做还债,因此打了一场官司。律师就用一句话令夏洛克的伎俩没能得逞,“你可以要一磅肉,一刀切下去,必须正好是一磅肉,不可多也不可少,多了少了都有可怕惩罚,你到底要不要?”
巴萨尼奥是我最喜欢、最欣赏的一个主角。她用聪明和能言善辩赢得了这场官司的胜利,她用自己的细心抓住了人们语言的漏洞。而莎士比亚用这篇文章讽刺了英国物欲横流、贪得无厌的社会风气。
我在书的王国中遨游,我在书中飞翔,我在书中学到了知识,我在书中的陪伴中成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