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系列之“二元思辨作文教学”课堂实录3
(2023-11-28 17:35:38)PPT:最常见的二元思辨关系:
并列:“既要……又要……”
递进:“不但……而且……”
条件:“只要……就……”,“只有……才……”
因果:“因为......所以......”
转折:“虽然……但是……”
让步:“固然……但是……”
对立统一:
1、矛盾着的对立面互为存在的前提;
2、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相互斗争
师:同学们说的都挺好的,有正面的,有暴露缺点的,有举生活事例的,也有提到两者关系的。好,下面第二个环节是思辨关系。其实,我们在讲这两个概念的时候,很难将它们割裂开来,常常会把这两个放在一起去考虑,你就自然会想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给大家几分钟时间小组讨论一下,然后每个组派一个代表发言。
前后小组讨论
师:好,都面朝前,还有小组没讨论完,不过没关系啊,小组长回答的时候,其他组员可以补充,我们是一个集体,大家可以在下面帮忙。来,我们从这边吧,第一个小组。
生7:我们生活中虽然追求简约,但还是要追求简约过程中的繁复。
师:你是讲转折关系,你先说简约很重要,生活中需要简约,比如说呢?
生7:我觉得冬天白雪皑皑皑,田野空旷,一眼望去简约至极。
师: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这是简约之美。
生7:然后繁复就是,春天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师:你刚才说的是转折关系,“但是追求简约过程的里面是繁复”,那你提倡的是繁复,为什么对繁复感兴趣呢?繁复有什么作用?
生7:繁复奠定了简约的基础。
师:为什么?
生7:就像刚才同学说的,繁复是由无数个简约组成的。
师:那进入了无限循环了呀。简约是繁复的前提,然后繁复又奠定了简约的基础。请注意,你不要被别人的思想带偏,你侧重在繁复,你要说繁复的好。
生7:繁复可以充实我们的生活,让生活更加有趣。
师:嗯,很好,如果这是繁复的一个分论点,那还有呢?同组的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补充的?将但是后面的内容再读一遍呢?
生7:但还是要追求简约过程中的繁复。
师:你看,结果是简约的,过程是繁复的。那什么样的过程是繁复少不了的?说明我们生活里面少不了这种繁复的过程。
生8:数学公式推算的整个思维过程是繁复的。打篮球的训练过程是繁复的。
师:对,“一万小时定律”讲,一个人认真做一件事情一万小时也可以成为这方面的高手了。这个也是繁复的一个工作,所以过程的繁复才奠定我们看似简单的好的结果。好,请坐,你们看是不是两个分论点出来了。非常好,来下面一个。
生9:虽然简约在新时代越发受欢迎,但是我们不能否认繁复的确曾使我们的文明极艳尽奢、华彩丰富。
师:这个语言非常漂亮,我们分开来讲,先来说说简约咋受欢迎了呢?
生9:现代装修都喜欢极简风,灰白调那样子的。
师:高级灰。还有一种生活方式叫“断舍离”,给生活做减法。那繁复呢?
生9:我们的祖先建筑修得特别的华丽,特别精妙。故宫屋脊上的鸟啊都刻得非常精致。
师:大家有没有发觉,虽然两位同学都用转折关系,但是她们的角度不同。这个繁复专力在文明极艳尽奢、华彩丰富,可写的太多了。建筑、传统服饰、诗歌、绘画等等,然后还可以顺带一下文化传承,因为讲过去是为了开创未来的。所以我们在繁复中开创我们灿烂的文化。很棒,很棒!(齐鼓掌)好,请坐,太好了,太棒了,太妙了,来这边。
生10:我认为繁和简的关系是,繁是简的过程,简是繁的结果。比如说从古到今,我们从低级到高级,从恐龙的产生到灭亡,从人类的出现到发现,变化繁多,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过程。但是它终究归结成一个简单的规律——适者生存。
师:适者生存,达尔文主义,你用这个来说明什么呢?
生10:繁是简的过程,繁最终会通向简。
师:《道德经》中有句话叫“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意思是,万物最开始的时候,一切都是最简单的,经过衍化后变得复杂。“道”包罗万象,是繁,但大道往往是简的,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大道往往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嗯,好,你还有一个分论点呢?
生10:简是繁的结果,繁和简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为一场动人的演出,如果没有先期繁复的训练,那最终也没有这个看似简单的成功,所以我认为简是繁的结果。
师:你看到台上短短几分钟那个精妙绝人的表现,实际上是台下日复一日的繁重的训练的结果。他实际上用的对立统一的观点。来,这个小组。
生11:我认为简约和繁复应该是共存的关系。就比如在文学上,美国作家梭罗在隐居多年潜心读书期间,最后写出了震惊世界的《瓦尔登湖》,这期间他减去了喧嚣,减去了物质上的满足。然后曹雪芹的《红楼梦》,他对人物细节描写刻画是繁复的,不厌其烦地描写,也成就了这本经典名著。
师:好,他们的作品是繁,里面的情节、感情,还有包括诗词是繁。但是简在哪里?
生11:前面作家梭罗在著书期间,减去了外界的喧嚣和物质,简到了极致写出了《瓦尔登湖》。
师:对,包括《红楼梦》的作者也是如此,批阅十载,减去生活的一些繁冗。好,还有吗?(生摇头)没有,请坐。
生12:我认为繁复是简约的前提条件,因为以前的人们经过长期繁复的劳作,然后把它做到简约。以前人们要花很长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地,因此后来人们发明了汽车。
师:因为繁复劳作,人们形成了渴望,渴望就促进了发明,就有了我们现在更简单便捷的生活方式。这是一个挺好的新的点。还有吗?(生:没有了。)没有,我们就下一个了啊。好,请坐,来下一个。
生13:简与繁需要结合,它们既要相互转化和融合,产生出新的文化艺术形式和价值观念,又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比如敦煌壁画与数字技术融合,让云游敦煌走向现实。
师:非常好,下一个。
生14:简与繁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我们既不可片面地强调繁复,也不可以片面地强调简约。如果没有繁复,就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果只重视简约,就会好高骛远。
师:是,如果我们只看到简约的话,就觉得,好像挺简单的嘛,会容易导致好高骛远。还有吗?(沉默)好,请坐,下一个。
生15:我觉得,我们既要讲究简约中的深度,又要留存繁复中的精致。
师:嗯,“简约中的深度”“繁复中的精致”,用词太好了。
生15:因为简约要有深度,就需慢工出细活,在慢的基础上往深度发展;繁复中的精致,要在快的速度中保证它的品质。
师:好,请坐。几个小组代表的发言都非常精彩,我用很简单的一句话来总结。我们今天教给大家写作中二元思辨的关系,其实大家千万别忘了,“思辨”是一个既往深度,又往广度去发掘的一个过程。同时,我也希望大家在学到作文思辨法之外,还能掌握一种思维方式,解决问题不是去走单一的思维,而应该是用多元思辨的方式,综合地发展地去看待问题。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家乡文化生活系列】
新疆
高一(9)班 靳旭盛
我现在所在的地方是新疆,这里位于祖国的大西北,是一个美丽的地方。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还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方。在这里,各族人民辛勤劳动,和睦相处。
这里有巍峨的高山,高耸入云的雪峰,苍翠无边的雪松云杉,晶莹的冰川,碧澄的湖泊,浩瀚的戈壁沙海,冰川与火山为邻,沙漠与绿洲相映的奇特景观,加上古丝路上的文化沉积,古石窟、古寺庙、古墓以及千年干尸等文物留存,还有各个民族的风格各异的建筑、服饰、歌舞、习俗、美食共同组成新疆最迷人的风景。
大街小巷有各种各样的美食,有又香又辣的羊肉串,又有香脆可口的阿布拉馕饼,还有味美的手抓饭,还有一整只、一整只的烤全羊,还有香喷喷的麻辣烫。
新疆不仅有美食,还有瓜果飘香呢!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喀什的石榴顶呱呱。”
傍晚也有夜市,有卖小菜的,有卖烧烤的,还有卖服装的。夜市上张灯结彩的,像过新年一样。马路上的车,川流不息,整个伊犁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这时候,市民们最喜欢到夜市上逛街了,吃吃小吃,看看风景。
所以新疆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是一幅迷人的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