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丽莎和乌宗布拉克
(2023-09-17 21:37:23)
标签:
文化旅游 |
古丽莎和乌宗布拉克
2023年9月17日
察布查尔县青年路上的夜市在当地很有名。而我最想进的就是美连美超市对面的古丽莎美食餐厅,因为它的装修风格很有点中东阿拉伯的情调。每次去超市买东西,我都会朝播放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古丽莎多看几眼,总想什么时候可以撩起它的神秘面纱,一睹芳容。
昨晚有幸,我们到这个民族饭店去饱饱口福和眼福了。
进门之后,就是一个挺大的院子,东南西三面都有餐厅。一进门,东边一层的大厅在举办维吾尔族的婚礼。往里走,东和南面连廊里有观景餐厅,一张张桌子正对着小花园,可以边吃饭、聊天,边欣赏花园的风景。
一张绿色秋千椅后面就是去欧式风情的小花园。花园里有一个喷水池,如果有水的话,清泉之水应该从最上方的圆球那儿汩汩滔滔地流淌下来,溢出顶上花托,流向下方第二层花托型圆盘,然后再流向第三层更大的花瓣圆盘,最后流入底下由贴片瓷砖垒成的圆形水池。水池外还有一圈由大块鹅卵石砌成的矮堤。最底下的园池里有一圈喷头朝中间花柱喷射一束束水流,将整个喷泉池子罩住,还有底下的一圈灯头,打出红的、黄的、绿的、蓝的光,这里就变成了一个美丽而奇幻的世界,如果有水有灯的话。但夜晚的花园,干枯的水池里静卧着睡美人。树木是她的青纱帐,餐厅的灯光不明不暗,正好是她的床头灯。她做着美美的梦,我只需从窗口探头,便能看到夜甜美安谧的睡容。这样正好,不必打扰。
西边有两层楼房,底下拉着长长的葡萄花架,也允许几株红玫瑰、紫薇花爬上高高的架子,炫耀它们的美丽。从楼梯上二楼包厢,包厢大多以当地水果和植物命名。有的包厢内装修成传统的维吾尔族的炕屋,人们围坐在长桌土炕上,墙壁和炕上都铺设着手工毛毯。这里是品尝维吾尔族食品的最好去处。
上周我讲到曹操的《短歌行》“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一句中的“鹿”,课后我的三班学生朱冬华跑上讲台告诉我,她家养了几十头鹿,问我想不想去看看。她说,他们村还养殖了孔雀、骆驼呢。我一听,两眼放光,都想立刻跑去看了。但上周周末有教师节活动,没时间过去。不过朱冬华主动加了我微信。我想放学后跟她一起回去,无奈天公不作美,连下了一整个星期的雨,气温也骤降。其实我也不可能那么任性,跟着学生回家的,这边有纪律,得集体行动。
终于,今晨一点毛毛雨过后,天放晴了。我们吃完早饭,按朱冬华提供的路线到中医院门口公交站,找了一辆去乌宗布拉克特色养殖基地的专线车。其实路特别好走,就是沿着中医院门前的殷登路一直往南开,开约摸八公里就到了。也有公交车,但公交班次是固定的,一天只有三趟。
去的时候,车前公路尽头是一座连绵的雪山,很近了,已能看到雪顶,但真正要开到山脚下,估计还有两三个小时。我们到乌宗布拉克村左转进去就到村部了。看到一排排整齐的漂亮的房子,还有规整的养殖基地,就知道这里应该是政府统一规划过的。朱冬华告诉我,如果是六月份来,还可以欣赏民族歌舞和美食,现在已经过了旅游旺季。来伊犁州最好赶在七月底前,那是草木繁盛,瓜果飘香,是最好的旅游时节。
我们看到了骆驼、鸵鸟、孔雀和火鸡。可能是好久没有游客光临,寂寞的骆驼和鸵鸟见了我们都凑到铁丝网前,尤其是鸵鸟,简直像一个等待家长来接放学的孩童,朝我们飞奔过来。我们隔着一张铁丝网,但靠得那么紧。我将手机摄像头伸到网眼处拍它们。鸵鸟瞪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过来啄食了两下。我想,我们在网这头看它们和它们在网那头看我们是一样的吧。是感觉奇怪呢,还是感觉亲切呢?
孔雀的羽毛是被人拔光了吗?蓝孔雀应该是很美的,但它们都失去了赖以骄傲的资本,所以对我们的到访并不热情。鹿是看到了,只有两只分关在鹿舍供人观看,里面有不少鹿,但太远拍不到。
我们快离开村子时,我想还是跟朱冬华打个招呼。她那么关心我,也得告诉她,我们来过了。电话接通了,朱冬华说,鹿就是她家养殖的,她爸爸在,只要敲开门,就会让我们进去参观。
我们走向鹿舍时,就见到一位瘦小身材、黝黑皮肤的中年男子朝我们张望。我们问:“(你)是朱冬华爸爸吗?”他点点头,赶紧将我们引进鹿舍。他介绍,他一共养殖了四十多头鹿,主要靠割鹿茸收益。鹿的野性比较大,不敢放它们出来晒太阳。它们大多被关在屋内,关它们的铁架子一直连到顶棚,防止鹿们跃出笼子。鹿舍里有一捆捆干草,还有一袋袋南瓜,旁边有一个粉碎机。朱爸爸说,他每天还要到外面割来野草,与这些东西一起打碎了,拌上饲料给鹿吃,不然野鹿得不到全面的营养。
养鹿是一个很辛苦的活,朱爸爸希望他的四个女儿都能考上大学,将来过更好的日子。他大女儿在乌鲁木齐上学,四个孩子都在读书,养殖场仅靠朱爸爸一人操持,着实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