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dengmin
dengmin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037
  • 关注人气: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中作文系列之“给作文拟题”课堂实录(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高级中学的公开课)

(2023-09-13 22:10:19)
标签:

教育

旅游

文化

高中作文系列之“给作文拟题”课堂实录

(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高级中学的公开课)

2023911日         星期一           

卡提·赛尔参别克:(课前三分钟演讲卡尔卡提,是哈萨克今年16岁,数学课代表,初中毕业于县初级中学。我的名字在哈萨克语中的意思是黑加仑。可能是我生我时太喜欢吃黑加仑,也可能是我爸想让我的名字与妈妈的名字相呼应,因为我妈妈的名字意思也是一种水果,是苹果的意思。可能我爸爸私心想让我和我妈成为水果母女。同学们笑了有时我的名字也会给我带来一些困扰,因为很像男生的名字。初一时,班主任见了我很惊讶,因为他以为我是男生,我安排在了男生宿舍。我有一个男同学,他告诉我他们宿舍有一个与我同名同姓的男生,我当时就很尴尬

师:我与你有同样的困扰,因为与我同名同姓邓敏的就有不少是男生你的名字很有意思,我来采访一下,你们家还有其他女孩子吗?

卡提没有

师:我在想,如果还有其他女孩子,你们家是不是一个水果家族。(师生笑掌声感谢下面给大家看一段视频

播放海城动漫你的名字短视频

师:有看过的吗?

生:有。

师:我上次跟一个同学聊天,他说他蛮喜欢新海诚的动画片我也喜欢我将新海诚所有动漫都看了一遍,这是他评价非常高的一部动画,叫——

生:《你的名字

师:你的名字落在掌心,无论何种境地,无论怎样困顿无论山海阻隔,无论岁月遥遥,你的名字赋予人与人、人与时空,灵魂与灵魂连接的无限可能。人海茫茫刹那相逢能一眼认出彼此因为名字里有一份深情

PPT:名字里有一份深情——给文章拟题

师:题目也跟名字一样,你拟题的时候有一份深情在,而且俗语说题好一半”,作文题目拟得好,相当于作文成功了一半。的确如此,在高考阅卷过程中,令人心动的题目无形中会使你作文的印象分提高上去不少。尤其在信息纷繁的阅读中,人们对标题的口味和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学会给作文拟一个好题目就越来越有必要。大家想不想学拟题的方法?

生:

PPT:《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致云雀》

师:好,我们来看一下,这些都是我们语文课本上的题目。板书”)“”“放号”“都是什么词?

词。

师:我如果将云雀去掉,就变成了什么文章

介绍云雀的说明文

师:对加上之后,就是赞美,是一种浪漫主义的颂歌。因为有一个动词在里面,有一份深情在,所以可以活用动词(师板书动词让题目灵动起来。

PPT:《红烛》《峨日朵雪峰之侧》《“探界者”钟扬》

师:(指着红烛这里面有几个元素?

两个

师:红烛蜡烛有什么区别?

生:红色

师:大家想想,有时候色彩是不是仅仅是色彩呢?

生:不是。象征

师:色彩里有很多意蕴。甚至有一种色彩心理学,今年夏天流行多巴胺色彩,红色也属于多巴胺色彩,热情、赤诚、火热,甚至跟奉献精神联系在一起。这种命题方法叫多元结构法。(师板书多元结构法”)《红烛》是二元结构。(指向峨日朵雪峰之侧”)看一下这是几元结构?

生:二元。一个是峨日朵雪峰,一个是

师:是雪峰之,而不是墙壁之侧,会隐含什么样的意思?也就是说每一个层次、每一结构,有一定寓意。指向‘探界者’钟扬”)再看一下,我们知道钟扬一定是个人,那他是怎样的人呢?

探界者。

师:探界者上面加引号,说明它有特殊的这就叫多元结构法”,这三个标题都是二元结构,也有三元四元的

PPT:《哦,香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人生也是一场答卷》《时间撒了一个谎》《这个很有趣,不是吗?》《倾听自己的心跳》《“小人物”与“大道理”》

师:我们再来看看。哦,香雪读起来什么感觉?就像啊,红烛”,什么手法?呼告好像在对着怎么样抒发感情,对吧?抒发你对的深情是不是?再来看一下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这是许多同学喜欢用的拟题方式,也是现在比较流行的拟题方式。但我的态度是不从众,希望有更多形式多样的标题这是一种什么方法?

生:对仗式。

师:再看这个人生也是一场答卷是什么

生:拟。

师:再想想。

生:拟。比喻

师:想好了,确定了再告诉我,还要解释原因,因为你告诉我原因就不是在猜,而是论证出来的是什么

生:比拟拟人比喻

师:哪个同学说比喻的

1举手

师:你非常勇敢,在一群人都说比的时候,说出了自己独立的判断说一下原因

1他把人生比喻成一场答卷。

师:很好,我们知道比喻有喻词,哪个是喻词啊?

1喻词是答卷。

师:(人生”)这叫本体,又指答卷这叫喻体。明喻里比喻词有好像仿佛似的,那这个里面呢

生:

师:是、成了,变成,这就暗喻。(板书对的,的答案是正确的,还帮我们复习了一下比喻的一些知识

师:(指向时间撒了一个谎这个呢

拟人

师:这回声音非常统一怎么看出来的

因为人才撒谎

师:(指着“人生也是一场答卷”和“时间撒了一个谎”)正好我们比较一下,比喻和拟人也叫比有什么区别?

生:拟人是有人动作特点

师:好。我们容易的说,比拟包括拟人物。在比拟中应该有人的动作、行为或者情态,所以我们只要抓住动词或情态词,而比喻落脚点一定是个名词,因为本体是名词,喻体肯定也是另一种名词。现在应该很清楚比拟和比喻的区别了吧同时又分清楚比不是——

生:比喻

师:再看下面一个指向“这个很有趣,不是吗?”

生:反问

师:(指向倾听自己的心跳这是什么?很考验大家的修辞格了。我们一般都是倾听自己的心声,对不对?这里用什么来指自己的心声?

生:心跳

师:这叫什么手法

生:夸张

师:嗯,你的心声是跟什么有关系的

生:心跳

师:跟你心是有关系的,对不对?两者相关什么手法?你们看比喻本体和喻体是相似。师板书相似”),而你的心声与心跳是相关的,是与心相关,(师板书“相关”相关是哪一种手法?

代。(师板书

师:很好。大家记一下好

板书:比喻——名词、相似;比拟——动词、情态词;借代——相关。

师:好,再看一下这个小人物与大道理”,是什么手法

生:比较对比

师:常好。对比。大家明显感受到这一组拟题是用了什么方法

生:修辞

师:巧用,(板书修辞。

PPT:《喜看稻菽千重浪》

师:把书打开,我们翻到课文,看书下注释注释里写什么?

生:语出毛泽东《七律·到韶山》。

师:能告诉我这是什么方法而且这是比较常用的方法。

生:引用。

师:对,叫引用、化用诗词俗语法,(师板书)也可以是一些成语、名句。

PPT:《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师:好,再来看一下,这里是我们第二单元的课文我们一看就知道,他写的是工匠精神,所以我们也可以在拟题时突出什么呢突出角度(板书“角度对应法”)就是我要写的角度是什么。很明确,标题就是我的观点,非常醒目。我要把我的观点,我思考的角度亮给大家

PPT:《唱给挫折的赞歌》

师:再看最后一个。这里面有一组违和的词

生:“挫折”和“赞歌”。

师:对,“赞歌”都是要去颂扬的,都是好的光辉的崇高的形象,结果却是给“挫折”唱赞歌但又会觉得这个题目很清奇,是不是这叫逆向思维师板书当然,拟题的方法千千万万种,比如说还有谐音,甚至可以加上数字等等。

PPT:《名字里有一份深情》《今天是你的节日,教师》《同情与悲悯》《邂逅下午六点的海棠》《胡言乱语》《点燃欲望的小火苗》《我和学生交朋友》《你的笑容》《一个内敛的锡伯族男孩》《一路高歌》《山在那里,视而不见》《教育的最高理想——君子之“仁”》《万里征途》《锡伯溯源》《远方的家》《隐入云端》……

师:这个是我进入新疆察布查尔县以来写的微博的部分标题。应该说对这些我是如数家珍都是我用心写出来的那想不想听听我拟题的故事

生:想。

师:我喜欢看书,我在看书或者看杂志的时候我会认认真真看题目你会发觉所有写作者他在拟题上是非常用心的我不光看他文章的题目,有时候选自哪本书,或者是哪一个公众号,有的公众号就像你们取QQ名一样很特别,很用心所以我在日常看书会留意这些名字,因为这名字能让我看到文章背后那写作者,他的情,或者他那一段时间的心境,你是可以通过他的题目看出他的巧思作者独出机杼的心思可以感受得到我在日积月累中,自己写作时题目就水到渠成,自然流出了。包括《名字里有一份深情》些都是我微博中题目大家有兴趣可以关注获取。比如《邂逅下午六点的海棠花》,真的是在学校食堂看到一株海棠花,我想到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花未眠》中凌晨四点的海棠花。有些名字还是很抒情的,比如《你的笑容一路高歌》;还有《山在那里,视而不见》我就用了逆向思维山在那里,有时候们常常视而不还有《万里征途》《锡伯溯源》,大家一定能猜得到跟锡伯族的历史有关。,(师指着《隐入云端》就是我进入新疆写的首篇微博的题目。今春天不是有电影叫隐入尘埃,我在飞机上的时候,突然发觉飞机在云层里面穿梭,它不也是一种隐入吗?但是这个隐入又不完全一样,你会有一种思想在云中漫步的感觉,所以我把我所有在那一刻非常复杂的心情、云集思想就用“隐入云端”这个反差很大的标题表现。下面,我想听听同学们的作文题目以及背后的故事。周末布置了“青春”这个话题作文,关于它的拟题你们好好讨论讨论

师板书:心——用心

高中作文系列之“给作文拟题”课堂实录(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高级中学的公开课)高中作文系列之“给作文拟题”课堂实录(在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高级中学的公开课)                巧用动词法

                多元结构法

              辞格出新法

                引用、化用诗词、俗语、成语法

                角度对应法

                逆向思维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