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欲望的小火苗
(2023-09-02 20:33:40)点燃欲望的小火苗
2023年9月1日
今天是星期五,开学第一周快结束了。明天是周末,孩子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我也是,觉得终于可以喘息一下了。老实说,第一周事情多,新的学情要去适应。我是不怕教基础不好的学生的,只是不习惯学生作业交不全,而且还不是个别现象,还有学生上课睡觉喊站起来也无济于事。也就是说,除了备课、上课、改作业外,你还得在学习管理上不断分神,要花很大精力。所以,很佩服当地的老师那种锲而不舍的盯功。坐我对面的周老师向我展示她上一年光是记录学生作业查收情况,就用掉了四本厚厚的教案本。
把精力耗费在这些学习习惯问题上,我不知道值不值得,收效如何。在我而言,是很难想象的,因为我不习惯这样做。我自己的成长经历里,学习是自发的。读小学的时候,我和一大帮朋友玩得不亦乐乎,成绩不好不坏,老师、家长也对我没什么要求,自尊心不曾受过伤害。在我的记忆中,也有答不上问题,做不来试卷的时候,也有那种一时很难堪、很囧的感受。但好在小学时不全是学习,不学习的时候,我的记忆都是愉快的。
上初一,我的各科成绩开始莫名其妙地好起来。我尝到了当优等生的甜头。在老师心目中,我是不一样的存在。我觉得上课时每位老师都在看着我,对着我讲课,我的积极表现老师都能看见。而且自从享受成绩高高在上的优待后,我是再也不愿下来的。每次考完试,大家都不知道分数时,我的分数已不胫而走,自动传到我耳朵里。因为我是为数不多的几个高分同学之一,所以常常享受这份殊荣。为了学习成绩带给我持续的荣耀,或者我已经陷入这种优待效应中不可自拔,我与小学时的那群发小慢慢疏远,渐行渐远。我们往昔头靠头挨在一起,彻夜长谈的日子,被我在灯光下孤独求学的身影所取代。我的身边也不知不觉换成了另一批同学。
我希望,我的学生也是自发想要学习的,不然你逼迫他,他又极度不乐意,双方都很痛苦。我不是一个喜欢强求别人的人,在生活中也不强势,我更喜欢随缘,更希望“革命靠自觉”。
有一句话叫“写诗的功夫在诗外”,以我的个性和教学理念,我也只能在强制性规则的外围想想办法。今天有学生在课堂上睡觉,我将他喊站起来,对他说:“站五分钟,清醒了就坐下去。”这个同学惯性地站到教室后排,我对他说:“不需要,老师只是提醒你不睡觉。你觉得不困了,就坐下去吧。”
今天两个班学生作业本收上来一数,强化班少11本,后来又交上四本,普通班少20本。第一次在班级查作业时,普通班就有五六个没写,我让他们补上了。那几个也是经常爱睡觉的。两个班走读的学生占一半以上,他们一回家就可以拿到手机,家长是不管的。根据这种情况,我打算从下周开始,将作业放在我的授课和练习时间完成,让他们有时间写,当场写当场收。尽量将语文学习时间有效地压缩在课堂和在校时间完成,不带作业回家。等学生数理化等学科难度加大的时候,时间精力更是有限。所以,语文的学习就在我可控的范围内完成吧。
另外,与学生谈心,利用他们身上的特质、兴趣,鼓励学生,让学生喜欢上我,也就会自然心悦诚服地学习语文。
每个学生都有他(她)与众不同的地方。今天我的维吾尔族女孩夏依旦·托克提就是一位风一样的姑娘。她热情、洒脱,在课前三分钟演讲的时候表现特别自如、活泼。她说,她喜欢打羽毛球,暑假打坏好几幅羽毛球拍,羽毛球拍都挺贵的,她妈快抓狂到把她打成羽毛球拍了。她自曝,唱歌五音不全,跳舞四肢不协调。有同学就反问:“那你打羽毛球不是四肢挺协调的吗?”她还调侃自己,想考内初班,没考上;考内高班,因为跟几个狐朋狗友一起玩,又没考上。同学说:“你是甩锅侠呀!”大家一阵哄堂大笑。
课后我们一起聊天。我说:“你长得很漂亮,头发还有点黄,初中的时候有点小叛逆,说话又有点小幽默,小调侃,有点小太妹的感觉。很抱歉用了这个不准确的词来形容。”
她说:“我之前不是你看到的这样。你看,我上课时是很安静的。我是初中碰到几个要好的朋友才变成这样的,应该说她们激发了我性格中活泼开朗的那一面。”
“考内初班、内高班是怎么回事?”
“我家姊妹三个,我是老二,我们各自年龄相差五岁。小的时候,就跟妹妹与我现在相处一样,我和姐姐在一起就会吵架。现在,姐姐读大学了,而我有什么心里话都特别想跟她说。”
“你姐姐在哪儿读大学?”
“我姐姐可厉害了,她初中读的内初班,高中读的是内高班,后来考上了吉林大学。”说这话时,她一脸骄傲。
“吉林大学是985高校吧,是很厉害,难怪你想考内初班、内高班,原来是想跟你姐姐一样。你将来想考哪所大学?”
“我想考厦门大学或华东师大。”
“嗯,很有眼光,你要好好加油哦!”
“会的。我很珍惜我们这个班,班上同学好,援疆老师授课理念新。我以前物理不好,但现在的物理老师讲课特风趣,我喜欢上物理课,相信肯定能学好物理。”
“是的,援疆老师不光授课方式新颖,还能拓宽你们的眼界。只要将每一天学的东西搞会了,学习也没那么难。你姐姐是你的好榜样,将来你也是你妹妹的好榜样。”
“会的。别看我妹妹小我五岁,她做事却比我沉稳,我则性子比较急躁。”
“这点像谁呢?”
她想了一想,说:“我可能比较像我妈,妹妹则像爸爸。爸爸可有意思了,他常常在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慢悠悠地说:‘全家人在一起,真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