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读童庆炳口述传记《朴》有感
(2023-08-10 19:50:57)
标签:
文化 |
真
——读童庆炳口述传记《朴》有感
邓敏
这本童庆炳的口述传记《朴》,如果不是统一要求看,我是不会看的,因为文字太简单,一点不美。但现在看完了,我要感谢这本书。这本书褪去华美的外衣,把许多东西讲得明白如话,正是因为他不装,不故弄玄虚。以前我在学童庆炳编写的教材时,不能读透的地方,现在明白了。
文章还是要看一个人暮年的文字。凡是大家晚年文字大多质朴无华,而这才恰恰是最真实、最无遗的袒露。回顾人生路,他们会给我们不少真切的指引。他们往往对自己、对人世看得更透、更明白,那时候说出的话、写出的文章最真实、真诚。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不管是什么样的人,都应当看看他晚年的文字,那才是他一生的瑰宝。因为那个时期,除了死神管着他们,其他都无忌惮、无牵绊了,那时候还不写出心中最真实的感受和想法,还要等到什么时候?难道要带到棺材里去吗?那时候,也有少部分人会装到最后,但绝大部分人已卸去身上的伪装,真正赤条条来,赤条条去了。
所以,读传记无数,还是对童庆炳的口述传记记忆更深,它对我的影响也会更大。在我心中,它比罗曼·罗兰的《巨人三传》对我影响更深远。
我吸收了童庆炳的一些思想和做人原则,他身上有许多东西与我很像,也更坚定我对人的认识。也许一些人位高权重、声名远播,但骨子里我们会有相似的地方。一个人最终想要得到的无非是他人的尊重和真心,而绝大部分人都是一般人,作为一般人、普通人,认清自己,走自己合适的道路,坚守正途,终将或者一路是会收获幸福的。这也就够了。
人生短短几十年,写成一本书也不过四五百页,那已是很厚的了。而一本《世说新语》四五百页文字却记载了二三百号人的故事。在人类长河中,每个人的生命是何其短暂、一瞬、微小,来得及哀叹、感伤吗?
我们连抑郁的资格都没有,收拾好心情,重新出发吧。顾不得擦干眼泪,奔跑起来吧,跑着跑着,就跑出了雄壮、豪情,也许也会跑出你的人生图景。
老实说,童庆炳帮我两回。一回是我年轻求学路上,他在我的学业之途助了我。我那时啃了他的文学理论著作,半生不熟,通过了本科。而这一次是对我生命的救赎,不光将我以前没能弄明白的学业弄懂了,更主要的是他在我的人生陷入低谷、面临第二个死循环的时候,拉了我一把,用他最真实、真诚、质朴的语言,一颗坦白的心,告诉年近半百的我下面该怎么活。很奇怪,我读着他的话,就一直觉得是一位大哥哥在跟我谈心,这是位从乡下考进城的大哥哥。所以我在他面前是无比的自然、舒心,没有威压。
他的语重心长,一直让我觉得,他是在摸着我的头,对我叮咛道:“小妹呀……”
好奇怪的亲切感。
我在想,如果我是在看一个出身显赫、一直高高在上的一个人的自传,他(她)的晚年文字又会给我带来什么样的感悟。很期待。
人生应当有无限期待,但最终的可能、落地的只有那一种,就是既成事实,没有如果,没有假设,没有重新来过,但书中会有无限种可能的人生。多读书是拓宽人生的最好方式。
谢谢你,童庆炳,让我陪伴你(用读你传记的方式)度过那历经坎坷又质朴无华的一生。谢谢,我也仿佛经历了那样的一生,获得一种向上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