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嵇康:猜疑链中的养生论者

(2023-02-20 14:58:51)
标签:

文化

嵇康猜疑链中的养生论者

——《世说新语人物故事八

邓敏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容止众。《世说新语容止形容风姿特秀萧萧肃肃,爽朗清举”“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连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也评价他岩岩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言其一表人才,站着像松树一样挺拔,醉了也像要倒的玉山)。他从不修饰自己,相反还不修边幅却掩饰不住天生出众的品貌。据说他来一趟洛阳城,会造成人们为争相一睹的仙姿而使洛阳街道围堵得水泄不通的混乱局面。后来他迎娶了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与长乐亭主一起过起了弹琴、打铁、著书的隐居生活。他们有一儿一女儿子嵇绍遗传其优良基因出落“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形容气度卓尔不凡成语鹤立鸡群的出处就在,但同是竹林贤人并与嵇康过从甚密的王却说君未见其父耳言下之意,其父嵇康龙章凤姿天质自然还要更胜一筹。

嵇康不仅天姿出众,而且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广习诸艺。他通晓音律,尤爱弹琴著有音乐理论著作琴赋》,东晋杰出画家顾恺之的筝赋一起为世人所称道。他擅长书法,喜好丹青,又工诗善文,其作品风格清峻独树一帜,给后世思想界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他崇尚老庄,追求自然,高尘,司马氏掌权后,他隐居不,一心钻研养生之道可惜这位天资出众、风华绝代的天选之子却只活了不到四十在他儿子十岁那年便匆匆离世了

天妒英才,他的死令时人乃至后人一直都唏嘘不已,无法释怀。他是怎么死的?又为什么会死呢?

其实,康与当时流行的齐万物”“一死生的消极生死观相反,虽然生在乱世,他却极其重生命,它讲求服食养生之道,有一套自己的养生诀窍。他认为,人是可以长寿的,关键是平时要注意在细微处保养自己勿耽声色,勿滋味,七情太过则易夭折清心寡欲,守一抱真,防微杜渐不光养形,更要养神形神兼备,得长寿。他养生是中国养生学史上第一篇较全面、较系统的养生专,对后世养生大家陶弘景、孙思邈等人的养生思想都有极高的借鉴意义

对于养生之道,嵇康也是身体力行的。他好友的王戎曾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可见他对自己提出的服食养生理论是躬身实践的。他认为以保神,安心以全身,爱憎不栖于情,忧喜不留意,泊然无感而体气和平,又呼吸吐纳,服食养,使形神相亲,表里俱济也”,这样上获千余岁,下可数百年,可有之耳。他一直恪守着恬静无欲、自足自满的生活可惜千算万算,他都没预料到有一天寿命不是因为自己不精于养生之道而夭,若是别人一定要取走呢?这个世界还有无常面对生命的无常,再怎么爱和修养自己的身体都是无能为力的

有时候要取走人性命,毁灭你,与你才貌出众风华绝代清心寡欲、修身养性全无关系消灭你,没有任何理由,无冤无仇。

世事就是那么令人错愕,我想在山林边与朋友一起饮酒、歌、弹琴、打铁,活成仙一样的康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已远远躲开尘世,可纷纷扰扰权力倾轧的朝堂却从未放过他

这是为什么呢?是他得罪过司马昭以至于司马昭要治他死罪吗?

从各种记载来看,并没有甚至无司马昭的正面接触只提到司马氏上位,他隐居山林,坚决不,连朋友涛推荐,他都严词拒绝,甚至写了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表明自己不参政的立场

史论认为他是受到钟会的陷害。钟会是大书法家钟繇的幼子,曾经很仰慕嵇康,他写了一篇文章想给嵇康过目,不知是自卑还是畏惧嵇康为人的刚直峻切总之嵇康门前徘徊不改进,最后遥掷文搞入户,人则溜也似跑了。还有一次,会鼓足勇气进入嵇康的院内,但嵇康与向秀在大树下打铁,把他晾在一边,最终钟会无趣离开了。从此会对这位敬慕者心怀忌恨,后来在嵇康好友吕安的案子上大做文章,将嵇康也下到大,并安了言论放荡、非毁典等罪名。更在司马昭面前进谗言卧龙也不可起。公无忧天下,顾以康为虑耳。言下之意,康有卧龙之才,又不愿为朝廷所用,终将是司马求取天下的一个祸患。这样的祸患不能留,必须除之以后快除去嵇康便无后顾之忧了

一个远离朝堂的文人,凭什么司马昭相信他会对自己的权力构成威胁呢?

这就要说到猜疑链猜疑链是两个个体在没有交流前对对方的猜疑。听了钟会的话,司马昭本能地会猜疑康身为曹操的曾孙女婿集团的人会对自己不利,会猜疑康的隐居不仕是另有图谋,会猜疑有卧龙之才的嵇康将来会怎么对付他……这样在没有正面接触和沟通无止境猜疑下去司马昭在无法明确判断康是否对自己构成重大威胁,不能明确判断嵇康是否也嗅到了一丝危险的气息,不能明确判断康接下来会采取怎样的行动……虽然对对方的善恶判断不明,但从利益的唯一性和自己谋权篡位的惯性思维角度考虑,宁可认为对方是恶的,及早攻击对方,这样自己付出的代价才会越

所以有句话我消灭你,与你无关”。只要出现在猜疑链中,你养生修行品行高洁才华横溢风姿卓著都没有用,这些都救不了你,反而会加剧对你的猜疑。在嵇康前,三千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朝廷赦免嵇康,希望朝廷能怜惜嵇康才,让他来太学任教。他们的这些请求当然不会被同意,更重要的是三千太学生的请命更坐实了司马昭的猜疑——此人影响如此之大,断不能留,更铁了心必要除之

这里要问同样是竹林七贤领袖人物性格乖张的阮籍为什么在司马昭手下能活,而且也没少人在司马昭面前诋毁他呀,他那青白眼的做派更过分,为什么司马昭每每还能替他说好话呢?比如阮籍母亲去世,在司马昭宴会上毫无顾忌地纵酒吃肉有人以违背“孝道”之名当面参他一本,却被司马昭立马拦截了,不但不治阮籍重罪,还替开脱,说阮籍为母亲去世哀伤成疾,病人喝点酒吃点肉是应该的

司马昭为什么这么区别对待,这么袒护不守礼法的阮籍,却要对从未在他面前放肆、亦未得罪过他的之流赶尽杀绝呢?

因为康在司马昭猜疑链中,而阮籍常伴身侧,他们之间是有共识的,只要阮籍持合作的态度哪怕他不作为,甚至耍耍性子胡闹折腾,他是可以容忍的。而嵇康呢?几次三番请他出,他都果断拒绝,不给对方面子,不沟通不交流,不合作,于是司马昭只能将他视为假想敌。

一生恪守养生论的嵇康,虽活成了仙,却犯了“营内而忘外”的大忌,在猜忌和诬陷中未能以寿终。但临刑前,他索琴而弹,不悲生命之逝,反叹《广陵散》失传,他神态自若从容赴死的悲壮风度无不令人动容,久久难以忘怀

他去世后与他一起打铁的朋友向秀很快投向了司马阵营

 

附:

《世说新语》“德行16”

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译文】

王戎说:“我和嵇康相处二十年,从未看见他脸上有过喜悦或愠怒的表情。”

《世说新语》“德行43”

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桓又遣人问:“欲何言?”答曰:“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桓亦如言宥之。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即日焚裘。

【译文】

南郡公桓玄打败了殷仲堪以后,逮捕了十几个他手下的将佐,咨议参军罗企生也在其中。桓玄对企生一直很好,在下手屠杀之前,他派人对罗企生说:“你能向我请罪,我就宽恕你。”企生回答说:“我是殷荆州的官吏,现在荆州逃亡,生死不明,我哪有什么颜面向您请罪!”绑赴刑场以后,桓玄又派人问他有什么话说。企生回答:“过去晋文王杀了嵇康,嵇康的儿子嵇绍却做了晋室的忠臣;因此我想请桓公留下我一个弟弟来养活老母亲。”桓玄就按他的要求饶恕了他弟弟。桓玄曾经给企生的母亲胡氏送过一件羊皮袍,胡氏当时在豫章,听说了企生被害的事,当天就把袍子烧掉了。

《世说新语》“言语15”

嵇中散语赵景真:“卿瞳子白黑分明,有白起之风,恨量小狭。”赵云:“尺表能审玑衡之度,寸管能测往复之气。何必在大,但问识如何耳。”

【译文】

中散大夫嵇康对赵至说:“你的瞳仁黑白分明,有白起的风度,遗憾的是稍微小了一点。”赵至说:“一尺长的表尺就能审定浑天仪的度数,一寸长的竹管就能测量出乐音的高低。眼睛不一定要大,还是要看见识如何。”

《世说新语》“言语18”

嵇中散既被诛,向子期举郡计入洛,文王引进,问曰:“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对曰:“巢、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王大咨嗟。

【译文】

中散大夫嵇康被杀以后,向秀为了呈送郡国账簿到了洛阳,司马昭推荐了他,问他:“听说您一向有隐居的意愿,现在怎么会在这里呢?”向秀回答说:“巢父、许由都是孤高自傲的人,没什么好追慕的。”司马昭非常赞叹。

《世说新语》“政事8”

嵇康被诛后,山公举康子绍为秘书丞。绍咨公出处,公曰:“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

【译文】

嵇康被杀以后,山涛推荐嵇康的儿子嵇绍做秘书丞。嵇绍去和山涛商量出任不出任,山涛说:“我替您考虑很久了。天地间一年四季,也还有交替变化的时候,何况是人呢?”

《世说新语》“文学5”

钟会撰《四本论》始毕,甚欲使嵇公一见。置怀中,既定,畏其难,怀不敢出,于户外遥掷,便回急走。

【译文】

钟会刚刚写好《四本论》的时候,很想给嵇康看看。他把书稿揣进怀里,到了嵇康家,还是怕被他责难,不敢拿出来,远远地从门外扔进去,马上就回身飞快地跑了。

《世说新语》“文学98”

或问顾长康:“君《筝赋》何如嵇康《琴赋》?”顾曰:“不赏者作后出相遗,深识者亦以高奇见贵。”

【译文】

有人问顾恺之:“您的《筝赋》和嵇康的《琴赋》相比,哪一篇更好?”顾恺之回答:“不会鉴赏的人,会认为我的文章是后出的,就遗弃它;鉴赏力强的人,则会因为高妙新奇而推许我。”

《世说新语》“方正17”

齐王冏为大司马,辅政,嵇绍为侍中,诣冏咨事。冏设宰会,召葛、董艾等共论时宜。等白冏:“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遂送乐器,绍推却不受。冏曰:“今日共为欢,卿何却邪?”绍曰:“公协辅皇室,令作事可法。绍虽官卑,职备常伯,操丝比竹,盖乐官之事,不可以先王法服为伶人之业。今逼高命,不敢苟辞,当释冠冕,袭私服。此绍之心也。”等不自得而退。

【译文】

齐王司马冏担任朝中大司马,辅理国政,嵇绍当时任侍中,去向司马冏咨询事宜。司马冏安排了宴会,召来葛、董艾等人一同讨论当前政事。葛等人对司马冏说:“嵇侍中擅长丝竹音乐,您可以让他表演一下。”随后还让人送上乐器,然而嵇绍推辞不接受表演。司马冏问:“今天众人一同欢聚,您为什么要推辞呢?”嵇绍说:“司马公辅助皇室,为人处世应该为众人之楷模。在下人微言轻,终究也是备用为常伯之位,丝竹弦乐,这是乐官的工作,我不能穿着先王制定的官服却做着伶人的事情。不过既然今天您命令了,我也不敢完全推辞,应当让我脱下这身官服,换上私人服饰再表演,这是我嵇绍的真心实意。”葛等人一听自觉没趣,就都退了出去。

《世说新语》“雅量2”

嵇中散临刑东市,神色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太学生三千人上书,请以为师,不许。文王亦寻悔焉。

【译文】

嵇康赴法场接受处决时,神态自若,未有变化,索要了一把琴,演奏了一曲《广陵散》。曲子结束后,说:“袁准曾经请求我教他这首曲,我当时过于珍惜,坚决不教,如今这《广陵散》就要灭绝了!”当时,三千名太学生曾上书,请求拜嵇康为师,朝廷没有答应。嵇康被杀后,文王司马昭不久也感到很后悔。

《世说新语》“赏誉29”

林下诸贤,各有俊才子:籍子浑,器量弘旷;康子绍,清远雅正;涛子简,疏通高素;咸子瞻,虚夷有远志;瞻弟孚,爽朗多所遗;秀子纯、悌,并令淑有清流;戎子万子,有大成之风,苗而不秀;唯伶子无闻。凡此诸子,唯瞻为冠,绍、简亦见重当世。

【译文】

“竹林七贤”,各自的儿子都是俊杰才子:阮籍的儿子阮浑,器量弘达阔朗;嵇康的儿子嵇绍,清洁高雅,正直远大;山涛的儿子山简,生性洒脱素雅;阮咸的儿子阮瞻,虚心谦逊,志向宏远;阮瞻的弟弟阮孚,豁达爽朗,不为俗世所累;向秀的儿子向纯、向悌,都是温良恭俭,洁身自好的清流名士;王戎的儿子王万子,有成大事的风度,可惜早逝;唯独刘伶的儿子默默无闻。在这些人之中,唯独阮瞻超过其余人,可以居首位,嵇绍和山简在当时也很受看重。

《世说新语》“赏誉36”

谢幼舆曰:“友人王眉子清通简畅,嵇延祖弘雅劭长,董仲道卓荦有致度。”

【译文】

谢鲲说:“我的朋友王玄清爽通达,简洁明畅;嵇绍宽宏大量,品德高尚;董养见识超群,风度过人。”

《世说新语》“品藻31”

简文云:“何平叔巧累于理,嵇叔夜俊伤其道。”

【译文】

简文帝说:“何晏的言辞精巧,拖累了他的义理本身,嵇康的俊才损伤了他自身的抱负。”

《世说新语》“品藻67”

郗嘉宾问谢太傅曰:“林公谈何如嵇公?”谢曰:“嵇公勤著脚,裁可得去耳。”又问:“殷何如支?”谢曰:“正尔有超拔,支乃过殷,然舋舋论辩,恐殷欲制支。”

【译文】

郗超问谢安:“支道林的清谈比起嵇康如何?”谢安说:“嵇康要不停追赶,才能赶得上啊。”郗超又问:“殷浩比起支道林如何?”谢安说:“在超凡脱俗上,支道林超过殷浩,可是在滔滔不绝的辩才方面,恐怕殷浩的口才会制服支道林。”

《世说新语》“容止5”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译文】

嵇康身高七尺八寸,风度翩翩,形体健美。见到他的人都赞叹:“他举止潇洒柔和,气质清爽飘逸。”有人说:“他苍劲有力,好像松林间的飒飒之风,高远舒缓。”山涛说:“嵇康的为人,好像傲然挺立的孤松,他喝醉的时候,就像是巍峨的玉山要倒下。”

《世说新语》“容止11”

有人语王戎曰:“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答曰:“君未见其父耳!”

【译文】

有人对王戎说:“嵇绍气度不凡,卓尔不群,站在人群中就像野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显眼。”王戎回答:“那是你没见过他的父亲嵇康而已!”

《世说新语》“伤逝2”

王濬冲为尚书令,著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译文】

王戎担任尚书令时,有一次身穿官服,坐着轻便马车,从黄公酒垆旁经过。他回头对后车的客人说:“以前我和嵇康、阮籍一起在这个酒店痛饮过。竹林中的游玩,我也总跟在后面。自从嵇康早亡、阮籍去世之后,我就被时势所束缚。今天虽然离这间酒家很近,想起往事,却像隔着山河一样遥远。”

《世说新语》“栖逸2”

嵇康游于汲郡山中,遇道士孙登,遂与之游。康临去,登曰:“君才则高矣,保身之道不足。”

【译文】

嵇康到汲郡游山玩水之时,偶遇道士孙登,其后便和他交往。嵇康离开此地时,孙登说:“您的才能虽然很高,可是欠缺保身的方法。”

《世说新语》“栖逸3”

山公将去选曹,欲举嵇康,康与书告绝。

【译文】

山涛将不再担任选曹郎职务,想推举嵇康代替,结果嵇康写信给他宣告绝交。

《世说新语》“贤媛11”

山公与嵇、阮一面,契若金兰。山妻韩氏觉公与二人异于常交,问公。公曰:“我当年可以为友者,唯此二生耳!”妻曰:“负羁之妻亦亲观狐、赵,意欲窥之,可乎?”他日,二人来,妻劝公止之宿,具酒肉。夜穿墉以视之,达旦忘反。公入曰:“二人何如?”妻曰:“君才致殊不如,正当以识度相友耳。”公曰:“伊辈亦常以我度为胜。”

【译文】

山涛和嵇康、阮籍第一次见面,就情同兄弟。山涛的妻子韩氏觉得山涛和两人的交情非同寻常,就问山涛具体情况。山涛说:“我现在可以当朋友的人,只有这两位而已。”他妻子说:“僖负羁的妻子也曾亲自观察过狐偃和赵衰,我也想暗中观察一下他们,可以吗?”有一天,两人来了,山涛的妻子就劝山涛留他们住下来,并且准备好酒肉。到夜里,就在墙上挖个洞来观察他们,看到天亮也忘了回去。山涛进来问道:“这两个人怎么样?”他妻子说:“我觉得您的才能、情趣根本比不上他们,只能靠见识、气度和他们结交罢了。”山涛说:“他们也常常认为我的气度更胜一筹。”

《世说新语》“任诞1”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琊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译文】

陈留郡阮籍、谯国嵇康、河内郡山涛,三个人年纪相仿,嵇康比他们稍微年轻一点。参与他们这个朋友团体的还有:沛国刘伶、陈留郡阮咸、河内郡向秀、琅琊郡王戎。七个人经常在竹林中聚会,十分畅快地饮酒作乐,所以世人称他们为“竹林七贤”。

《世说新语》“简傲3”

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译文】

钟会精通才学玄理,起先不认识嵇康。他邀请了一些当时的才德之士一起去寻访嵇康。嵇康正在大树下打铁,向秀辅助他给他拉风箱。嵇康一直不停地挥锤打铁,好像身边没有其他人一样,过了很久也没跟钟会说一个字。钟会起身要走,嵇康问他:“听到了什么而来的?看到了什么而走的?”钟会说:“听了所听到的才来的,看到了所看到的才走的。”

《世说新语》“简傲4”

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出户延之,不入,题门上作“凤”字而去。喜不觉,犹以为欣。故作凤字,凡鸟也。

【译文】

嵇康和吕安关系很好,只要想念对方了,即使相隔千里,也马上乘车出发去相见。后来有一次,吕安来了,嵇康正好不在家,嵇喜出门来接他,吕安不进家,在门上题了个“凤”字就走了。嵇喜没明白他的意思,还因此感到高兴。之所以写“凤”字,是因为把它拆开就是“凡鸟”二字。

《世说新语》“排调4”

嵇、阮、山、刘在竹林酣饮,王戎后往,步兵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王笑曰:“卿辈意亦复可败邪?”

【译文】

嵇康、阮籍、山涛、刘伶在竹林中畅饮,王戎后到,步兵校尉阮籍说:“你个俗物又来败坏我的兴致!”王戎笑着说:“你们的雅兴也是能败坏的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