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治事明理的荀淑及其家族

(2022-11-07 22:34:33)
标签:

文化

治事明理的荀淑及其家族

——《世说新语人物故事四

邓敏

荀淑,季和,颍川颍阴人,主要生活在汉和帝到帝时期。《三国演义中未提及他但三国故事起因的党争及反对宦官的士大夫阶层倒是与荀淑有着一定渊源他们大多是荀淑的崇拜者

荀淑勤奋好学,品行高洁,在治学上气度恢弘,不死抠书本寻章摘句,与那些思想僵化的俗自是不同郡中明理贤士尊称为神君。他敢于反抗权恶势力讥讽责皇亲贵,虽遭大将军梁翼打压外放,却在任上清正廉明,明练事理,深受地方民的爱戴。他在知识界和政界前面讲过的外戚窦武合谋铲除宦官集团失败身的陈和第二次党锢之祸首拷打致死的李等人都极其崇敬荀淑的人品和学识自然他们的思想多多少少会受到荀淑的影响。世说新语·德行第五篇评说荀淑,称他见识高明,人们很难超越。

荀淑荀子的第十一世孙,也是将荀氏家族带入兴旺之的人这其中一方面他的为人处世有关,一方面也得益于他的教子有方

荀淑为人谦和,能礼贤下士。他曾在去慎阳途中遇到时年十四岁的黄虽年幼且发达,但谈吐不凡令荀淑赞赏有加。荀淑甚至对小小年纪的黄宪说:子,吾之师表也。见他完全没有架子,不囿于长幼的陈规陋习,愿意有见识学问年轻人为师对人才是相当地尊敬。

世说新语·德行第六篇还记载了一则荀淑以礼待人的故事荀淑的好友陈寔家贫无仆役,陈寔来拜访荀淑时,让大儿子陈纪驾车,次子陈谌持杖跟在后面,孙子陈群跟爷爷一同在车中。荀淑家因为持家有方,家业兴旺慢慢乡里富豪大。但荀淑日子过宽裕了,不忘接济身边亲朋老友。陈蕃一家来访,他并未摆排场让对方难堪,而是让儿子荀靖应荀爽行酒,其余六子掌孙子荀彧坐在他膝前两家人相聚会谈,真是其乐融融

荀淑的八个孩子长期受父亲待人交友学问之道的耳濡目染,也是个个聪慧过人,名噪天下荀氏八龙,慈明无双”,慈明就是荀爽三国演义中他是被董卓以九十三天火箭式提拔的官员,又是董卓挟天子迁都时拦路反对的朝臣,还司徒一同密谋董卓的司空,可惜事未发先病死了。世说新语·言语讲到他内不避亲的故事,也可看出他继承父亲明达事理、磊落坦荡的性格特点。

世说新语中提到的叔慈荀淑的另一个儿子荀靖他德行高尚,终身不仕,五十岁就去世了,人称玄行先生”。

孙子辈最出名的就要曹操身边赫赫有名的谋臣——荀彧了。此人有王佐之才,他早就看出颍川会遭兵家之争,于是带领族人和信任自己的乡人前往冀州避难先是投靠袁绍说服冀州牧韩馥让袁绍不费吹灰之力获得冀州袁绍他为座上宾但荀彧看出袁绍胸无大志,不是匡扶汉室之人,于是在初平二年公元191毅然决然离开袁绍集团选择了当时根基尚未的曹操,从此成为曹氏阵营坚强的后盾和举足轻重的人物。曹操在阵前攻城略地,他在后方提供鼎力支持他还给曹操推荐了许多颍川豪杰,像荀攸戏志才、郭嘉钟繇这些谋士奇才都是彧通过自己的关系介绍给曹操的包括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的重大决策实质上也是曹操建议

彧一直遵从汉室反对曹操加九锡称魏王,与曹操大政方针上出现不。曹操派人给荀彧送上空食盒,荀彧知道曹操的心狠手辣,最终忧愤而死。

荀淑的曾孙中官职最大的是荀顗,他一直活到晋武帝司马炎执政时期官居司徒、太尉,后又代理太子太傅。在《三国演义》中,他是给晋文帝司马昭建言立长子司马炎为世子的官员经过几代人的经营和积累,颍川荀氏已成为魏晋时期的豪门大族,即使是当时最有名望的王、谢两族对其也要谦恭有加。

人才辈出与皇亲贵联姻的荀氏到荀顗时气焰达到了顶点但也慢慢由盛转衰荀顗不祖辈父辈那般铮铮铁骨,坚守节气他为司马夺取曹魏政权卖力与贾充一起推举智商不够的司马衷为太子为了让贾充的女儿贾南风做太子妃,还昧心称贾南风姿德淑茂受到时人讽刺后来就是这个惹是生非的贾南风——傻皇帝晋惠帝的皇后,引来了西晋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后,荀氏失去中原根基,晋室一同南渡逐渐走上了落之路

到隋初,兴衰四百年的颍川荀氏已彻底退出高门大的行列变得寂寂无闻了治事明理为世人敬重的长者荀淑到隐身修学、仕的荀靖,到耽道乐古、志行高洁的荀爽到深谋远虑、正直清高的荀彧颍川荀氏曾以德行名扬天下,但不到百年,他们重视道德的家风却逐渐流失,出现了荀顗这样不顾廉耻谋权夺利的败类。到南朝时期,这个豪门望族这个屹立三朝的荀氏家族、这个以极高文学造诣闻名天下的大家族因朝代更迭子嗣推出了历史的舞台。

 

附:

《世说新语》“德行5”

李元礼尝叹荀淑、钟皓曰:“荀君清识难尚,钟君至德可师。”

【译文】

李膺曾经赞叹荀淑和钟皓说:“荀君那种高明的见识很难被超越,钟君那种美好的德行则值得大家学习。”

《世说新语》“德行6”

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译文】

太丘县长陈寔去拜访朗陵侯相荀淑,因为安贫乐道生活节俭,他没有仆役侍候,就让长子陈纪驾车送他,让第四子陈谌拿着手杖跟在车后。孙子陈群年纪还小,就坐在车上。到了荀家,荀淑让荀靖迎接客人,让荀爽斟酒,其他六个儿子上菜。孙子荀彧年纪尚小,就坐在了荀淑膝上。当时太史观天象后,启奏朝廷说:“有真人往东去了。”

《世说新语》“品藻6”

正始中,人士比论,以五荀方五陈:荀淑方陈寔,荀靖方陈谌,荀爽方陈纪,荀彧方陈群,荀顗方陈泰。又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裴楷方王夷甫,裴康方王绥,裴绰方王澄,裴瓒方王敦,裴遐方王导,裴方王戎,裴邈方王玄。

【译文】

正始年间,知名人士品鉴名士互相比较时,会拿荀氏家族中的五位和陈氏家族中的五位对比:荀淑比陈寔,荀靖比陈谌,荀爽比陈纪,荀彧比陈群,荀顗比陈泰。又拿裴氏家族中的八位和王氏家族中的八位对比:裴徽比王祥,裴楷比王衍,裴康比王绥,裴绰比王澄,裴瓒比王敦,裴遐比王导,裴比王戎,裴邈比王玄。

《世说新语》“言语7”

荀慈明与汝南袁阆相见,问颍川人士,慈明先及诸兄。阆笑曰:“士但可因亲旧而已乎?”慈明曰:“足下相难,依据者何经?”阆曰:“方问国士,而及诸兄,是以尤之耳!”慈明曰:“昔者祁奚内举不失其子,外举不失其仇,以为至公。公旦《文王》之诗,不论尧、舜之德而颂文、武者,亲亲之义也。《春秋》之义,内其国而外诸夏。且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不为悖德乎?”

【译文】

荀爽和汝南郡的袁阆见面时,袁阆问颍川郡的人才有哪些,荀爽先提到了自己的几位兄长。袁阆讥笑他说:“所谓人才难道就是靠亲人故旧来成名的吗?”荀爽说:“您是依据什么原则来责备我的呢?”袁阆说:“刚才我问的是国家的大才子,你说的却是你的几位兄长,所以我才会责备你啊!”荀爽说:“过去祁奚举荐人才,对内不忽略自己的儿子,对外不忽略自己的仇人,大家认为这是最大公无私的。周公旦作《文王》之诗时,不去谈论尧帝、舜帝的功德,而去歌颂周文王、周武王,是符合爱自己的亲人这个大义的。史书《春秋》的原则是,把本国看成是自己的,各诸侯国是外人的。再说了,不爱自己的亲人而爱别人,岂不是违反了道德准则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