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飞短流长

(2022-09-18 10:48:56)
标签:

文化

飞短流长

邓敏

记得大学时,东是住在他们男生楼一楼值班室的,值班老师傅同住。我无事,就会过去坐坐。

其实值班室也跟其他宿舍单间一样大,不过只有一左一右两张上下床。少了两张床,空间就比普通宿舍轩敞些,人也更自由。我们是师范类学校,每天早间、午间有两次宿舍内务检查,分数是要记录个人奖惩的关键是划线很高,90分以上才算及格,100分全宿舍等地都加一分,否则就要扣分。这种严格的检查制度和连坐的奖惩方式,搞得大家都很紧张。上午下午上课前,宿舍里常常是兵荒马乱。宿管科的老师打开门,看到一尘不染的干净桌面,光洁如新带着新鲜水汽的地板,一排溜整齐列队的牙缸一致露出鲜红的号码右叉腰,牙刷也是一致保持稍息向右转”的姿势,脸盆腆着个肚子露出整齐的阿拉伯数字1字儿蹲在架子上,毛巾、被子、鞋子凡是暴露在外面的都齐齐整整、精精神神地接受检阅。这些有序整洁、井井有条都是离开宿舍前一分钟内大家手忙脚乱的成果。也许其间上铺一慌乱将了一半的面霜从缝隙掉到床底去了,下床将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一股脑地塞进了壁橱里八个被杂乱无章塞填了物件的壁橱被我们用一块长帘子给遮住了老师也知道经不起翻,所以从不掀开帘子来一探究竟。我到班级才发现慌乱中穿了两只不一样的袜子据说男生宿舍会喷点花露水,老师检查时感官上舒服些

东是聪明的,在值班室里他实现了一切制度上的、人上的、思想上的自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的确,与我们大部分人都不同,他有自己的世界我们背地里也会谈论他的与众不同、他的怪异,提他时常不叫他本名,称他袁大头。比起他的眼睛,大脑袋大眼镜则格外的印象里他总是笑眯眯的,当然也可以将那个去掉。比我们老成些,难道是脑袋大的缘故吗?现在我们都人到中年,常自称—啦—的时候,发觉一直老的他在我们这群人里显得格外年轻儒雅。难道他驻颜有术吗?怎么做到的?

大学时,男女生宿舍串门是要在值班室登记的,麻烦去晓东那里是方便的,也不必登记我们的对话常常就在老师傅眼皮底下进行师傅淘米摘菜,只当我们是喇叭里传来的声音,当然常常是晓东一个人播,我是捧哏,还不称职

我心烦了,来迷茫了无聊了,来不开心了,来……。他从不问缘由,招呼过来欣赏他新做的一副对联。晓东的桌子这边摆满了书和笔墨纸砚,另一边桌子则空空荡荡师傅的,真担心若航行在海上轻重不均的桌子会不会倾覆。对联这么深奥的东西,年轻的我是没那个心劲儿欣赏的,漂亮的小楷字我能看。他仿佛并不在意欣赏者的水和耐心,顾自地细细讲解。他一说话,眼睛就更细了,声音浑厚悦耳,仿佛午后森林里的阳光穿透树叶缝隙向大地投射下束束。他说完了,我在一边也极舒服了,忘了怎么就信步来到他的地界了今日翻到东新书袁道谜联这一,一股熟悉感油然而生

大学时,他的喜好和心智是超越年龄和时代的,所以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不入也好,那份旁人看来的孤寂正好给了他思考和琢磨的时间和空间。他说话语速不快,是一边思考着怎么遣词造句,想定了才出口的,所以他并不伶牙俐齿。他在人多处说话最后一句往往伴有一个粉笔头的动作,还嘴角一扬,呵呵场,仿佛掷地有声,铆足了劲又好像觉用力过猛,用笑声打个圆场

他常冷不丁考我个谜语,肯定又是新发明的我哪里会呀,回回都跟个答不上来问题的小学生似的,等着老师报答案。像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打一古代诗人谜底辛弃疾这样的一看恍然大悟,佩服不已,自然要啧啧称赞一番而对于许多字谜,即便有答案我也无法明白,只等他来拆解。而且,即便听着讲解也时常有一种吃闷棍的感觉,接不上话呀我常常搞不明白,这袁大脑袋里到底还装了多少稀奇古怪的东西

我们还有一个同学叫刘许强,大眼睛,大嘴巴大嗓门,声音可以穿透整幢楼房,尤其是笑声震林岳。他是激情澎湃的诗人三人次徜徉于淮阴城今易名淮安街头,他一人承包了整条街的话语和热情。许强善言,回乡做了一名能说会道深受各种场合欢迎的老师。他爱热闹,也便热热闹闹地作别了我们

晓东爱读书,爱思考,爱写作,一直如此。读他的自画像生死之交一碗酒两首诗,就觉得我又回到了那间大学宿舍值班室,又碰到了刘许强,听他高谈阔论,理想、哲学、人生文字是时间长河流逝后的馈赠过去了,忘却了文字却从未遗忘。你读它,仿佛念出一串阿里巴巴咒语然一声,时间隧道大开,生命的珍藏都在闪着金光,等它的主人来寻

画像东大二时所写,也正是我与他同学那会儿他不仅写出了那时的他一个方鸿渐的他满腹才华,满肚子的惆怅自嘲。那时候连文笔都是钱钟书形象,重意象的奇巧,斟词酌句,处处透露着妙语玄机。那是才华炫示的恣意的时光听他说话幸福是浅薄的姑娘/偷吻了我一下便飞也似逃跑/痛苦是天桥上要饭的老人/拼命缠住我让人心酸的只想往下跳这样脱口而出的句子,每每让我着迷,又常常把我压成了一个直怨自己小头小脑发育全。

生死之交一碗酒则在苦涩沉痛中也体现出他人到中年文风的变化,由词语形象的着力转而走向了人群游戏文字渐至对人、对社会、对世界深沉的爱和思考,从自我陶醉和欣赏转向一个有温情、有关怀的世界。一个不羁少年蜕变成为受人尊敬为人解惑答疑的长者”(与年纪无关,怪哉,论相貌晓东可谓是几十年未变,一个活的无比清醒通透又不失温情的人

我看着他长达十余万字的微信群集结的文章《袁老师问对课堂,突然明白二十多年前我为什么会频频光顾那间值班室,就是在回乡教书不久我还去了他的故乡东台曹丿在那个寂寂无声的乡村看到了与大学里不一样的他,他还在玩着他的字谜对联,只是直觉这里荒芜冷寂,他不会呆得太久,他是需要被人看到,也一定会被人看到的

终于,还是它的文字让他突破重围,走出围城。他的文字是与外界沟通的媒介桥梁,里面承载了风趣、见识、观点、思想,还有鼓舞人心的力量。不仅是我,许许多多迷茫的人们都希望听到他。只不过,也许人们不我这般有幸有缘东接触,但这本书带在身边却能如同他一直置身旁侧出了个谜语,对个对子,与我交谈我思想我胸怀

我想东对我是有启蒙和引领意义的。

记得从曹丿将我送回的那一晚,我们穿梭于故乡的古镇小巷夏夜,满天繁星,老房子里街坊围着昏黄的灯吃饭见我和晓东,高声招呼问候一番,而不时瞥向我们离去的身影低头私语。小镇不大,二十来分钟就逛完了。走回我家晓东说了一个词——“飞短流长。我觉得形容家乡小镇的那个夏夜极为形象

后来看科幻片,那种文字在光影中回环穿梭的画面,也让我想到飞短流长个词就让我们在飞短流长文字中被幸福的环绕吧打开袁道,那里有时光故事,有动人场景,有曼妙画面,更有温情治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