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与理解
(2019-09-26 08:16:19)| 分类: 投资札记 |
《训练与英才》一文,对当下小朋友所谓刻苦学习,消耗大量时间、金钱,但学习效率低下的现状引发思考。孩子们,如此努力的学习,也没见实际能力有多么大提高。这是为什么?
我在网上看到一个问题,感觉到非常可笑。这个问题是,适合小学生读的四大名著是哪一本。大家,比较公认的是《西游记》。我赶脚到非常可笑的是,难道小学生不应该把四大名著原著都读一遍么?关于此问题,展开的讨论,非常的搞笑。有认为应该读原文的,有认为没必要读的,有认为可以读简化版的。总之,没有人针对12岁的小孩,该具有什么程度的阅读理解能力,真正思考过。
网上有视频说比尔盖茨1小时可以阅读150页书,90%都能记住。你这辈子,第一次达到这种速度阅读时,是几岁?我记得,我看武侠小说,最早能达到这个速度。神雕、射雕,这种厚度的小说,从3、4年级,我就可以一天读完。武侠小说内容简单,不需要读者用复杂思维去理解,因此,快速阅读从娱乐开始很正常。随着阅读习惯不断发展,读的书越来越多、越来越深,自然而然,阅读理解能力就会不断提升。达到比尔盖茨这种程度,一定是看的书都是自己擅长、熟悉的类型,看起来不需要深入思考,才有可能达到这种速度。
我不知道,现在的小孩,有多少时间是用来练习阅读自己不擅长的书籍的。为什么,我要强调不擅长这个定义。因为,读你擅长的书,很容易就会达到一目十行的程度。一目十行,不会提升你的阅读理解能力。看小说,一样会提升人的思维能力,但是,看太多小说,不会锻炼更高的思维理解力。
我的习惯,是先阅读自己不擅长的书籍。换句话说,这种习惯的特点是主动踏出舒适地带,专门找不自在。任何人的认识,都注定无法覆盖一切。我们看盖茨视频中提到的书籍,涉及到的范围是相对比较广的。这充分说明,书看多了之后,看什么书都跟流水账接近。
那些争论小学生是不是该看四大名著的人,似乎不能意识到,我这种小学生,当时看四大名著就跟看流水账一个感觉。那个时代的小孩,小人书、评书、原著,是必然的升级路径。我们那个时代的小朋友,别说四大名著,只要是小人书、评书涉及到的,原著找来看看,是很正常的事。所谓的传统文化基础,是潜移默化中形成的。传统文化,不需要从四书五经中获得,只需要从小就阅读理解即可。
有一点,是不可否认的。经典的小说,对人的性格形成,是有影响的。当小朋友,从小就在历史故事中体悟到各色人物的性格,就会对自己的性格形成产生影响。小说,说的更多的是人情百态,因此,小说是辅助小朋友心智成熟的工具。
对当下小孩的教育,我有一种直观感觉,就是普遍偏幼稚。从文化课的学习上看,作业是没少写,但是,知识点学的量同付出的代价相比远远不够。心智成熟度,同父辈相比,差距甚大。这里面,有生活的因素,更加有阅读理解深度的因素。
武侠、言情、通俗小说,也比空洞无物的阅读强太多。现在的孩子,纯粹的阅读量,跟父辈比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阅读,是促使人心智成长的最重要手段。玩的东西太多,诱惑太多,小朋友反而很难静下来,认认真真的阅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