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与实用
(2019-09-14 06:25:55)分类: 投资札记 |
《训练与认知》一文的核心思想,就是学习的目的是要为应用服务。或者,学习知识,为深入学习理论打下基础。如果,学习的知识,在理论发展和应用上,都没有太大的用处,就会变的低效。
举个例子,围棋,对于低龄小朋友来说,是非常好的锻炼计算、逻辑、思维的游戏工具。我认为,小学生,都应该学习围棋,以便于在人脑发育黄金阶段,锻炼左右脑的综合能力。这种行为,目的性非常强,就是弥补青少年时期脑训练不足。这种目的性,决定了围棋这个游戏的实用性。
我下围棋的时代,这种训练方式,属于极少数人采用的。高中同班、同校,所有考上重点院校的同学里,围棋能达到入段水平的,一只手都能数出来。现在不一样了,小学一个班,无论男女,学过围棋的一大堆。这说明,围棋作为一种青少年思维锻炼游戏,发挥了重大价值。
有一点是非常关键的,就是围棋没有应用价值。你把围棋下的再好,除了锻炼大脑的综合能力之外,也就能当个职业棋手,不会产生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再就是培养小孩下棋,开个培训学校。作为古代文人娱乐的一种工具,围棋的实用价值是非常有限的。所以,我不建议年龄过了脑开发黄金期的小朋友再去学习围棋,因为,有大把更有价值的脑部运动,亟待小朋友去开发。
人到中年,学了N多知识之后,就会感悟到学习这件事,很重要的一点在于,要知道学什么。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把自己黄金期的学习能力倾斜在什么位置,是个关键性选择。小朋友学的知识和技能,一定要为未来的人生成长提供重要助力,才会更加高效。
我在微博转发了一条清华直博学生的简历,其中,最吸引眼球的一条,就是实现了在自己写的CPU上运行自己写的操作系统,以及自己实现的编译器上生成的程序。为什么,这条非常牛掰呢?因为,这些技能对于实践来说,综合性强、实用价值高、难度大、含金量惊人。
我们大学时代,每个同学,在组成原理实践课上,都必须完成手绘完整的CPU线路图。通过这种方式,真正的理解CPU的设计原理。不知道,现在的学生,还是否强制要求每个人都要过关。反正,当时我们是人人都要用半个月时间,一笔笔手工画出来。
编译原理,计算机本科生都学过。编译器,可不是谁都写过。我是大学毕业后,在实际工作中,前两年时间,接触过编译器设计与实现。操作系统,就只是在工作后的业余时间,看过Linux内核源码。
这三项计算机科学本科生基本功修炼,正经都遍历过的,战斗力是绝对不一样的。这个清华直博的本科生,在大学时代就是亲手写过这些程序,实战能力是相当强的。我的网友里,不少是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的,有几个在这三项全能中,都正经练过的?我相信是非常少。这可不像是参加奥数培训竞赛做几道难题,这可是真正的基本功和广为应用的实践技能。当你为这种能力形成,一笔笔的画图,一行行的写程序时,你就会理解,中学时代做题的那种能力,就像是围棋下到业余5段一样,太脱离实践了。
计算机组成原理、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这些课程,是个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都会学习,但是,正经在这三项实现过编码遍历的,凤毛麟角里凤毛麟角。至今为止,我本人还未曾在此三项全都玩过,而清华这个本科生玩过,能不服气么?这就是清华这个平台与众不同的地方,它有机会让学生去参与龙芯大赛,让大学生可以在校组队实现这个尝试,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当然了,也不是每个清华毕业生都有这种实践能力,否则,清华就彻底逆天了。
理论,是不是学过,真的意义不大。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论是不是被实践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