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与私塾
(2019-08-25 08:13:41)分类: 投资札记 |
学而优则仕,是中国古代文人的追求。极少数学子真的当了官,大部分人还是当了教书先生。私塾,这种模式,就成为普及教育的重要支撑。尊师重道的文化,使得老师的权威非常大,对孩子的人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而这种培养模式,在当今中国,是不存在的。
孩子,注定是魔鬼与天使的结合体。老师,是需要戒尺和糖果两套工具的。独生子女家庭,怎么舍得让老师教孩子做人?因此,工业化、流水线模式的教育体系,无论公立还是私立,都无法解决私塾模式打造的师傅带徒弟文化传承。
我外祖父是从私塾学出来的,他本人也是教书匠,因此,我妈从小就被外祖父训练过。晚晴、民国时期的学生,学的文化知识,肯定是无法跟当今的学生比,但是,严格的私塾教育培养出来的人,还是不一样的。小时候,跟他聊天,全是经史子集、四大名著,他会抓住每一个教育我的时机,对我洗脑。所以,我的师傅,严格意义上讲,是我妈。我爸,是从来不管我。我妈,就像是虎妈。她的虎,只针对学习之外的所有其他因素,但这已经足够了,我也不用她教我该如何学习文化知识。
站在当下,我们已经很难再去重温私塾文化了。
一方面,假的特别多,很多所谓的中国传统文化私塾,纯属是扯淡的。老的私塾教出来的学生,基本都去世了。活在世上的人,亲眼见过、聆听过私塾学生讲课的,都越来越少,自然就无法分辨私塾文化的味道。
另一方面,东西方文化交融下,孕育出新的私塾文化,更加是不可能的。传统私塾的训教模式,在现代很难生存,且文化课内容差距很大,不容易全面融合。相比之下,西方的精英、英才教育体系,千百年来一直传承下来,跟中国是不一样的。
在我的人生成长经历中,饱读诗书的外祖父的训导,是一种宝贵的人生体验。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知道有学问的人是什么样。我还未曾在人生中遇到另外一个比他还精通国学的人,这就是人生体验。这种体验,随着时代变迁,逐步消失不见了。小孩子,在幼年,没有亲身感受文化熏陶的机会,就会变得局限。这就是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模式丧失后,带来的文化传承困境。
精英教育体系,是当下社会缺失的。这种情况,有其必然性,也会带来一些现实问题。阶层固化,本质上,还是文化固化。社会,没有提供一个非常好的精英培养体系,对教书育人来说,就只能贯彻教书,无法执行育人。这给家长带来的压力是巨大的,因为,家长是给孩子传递爱的,同育人必须的一些手段是有冲突的。
棍棒,对小孩来说,有时候是必须的。教孩子如何做人这件事,缺乏教育体系参与,仅凭借家长来,就会导致回旋余地有限,且容易错过施教的时机。存在私塾训练体系,就不用那么费劲了,扔进去基本能解决大半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