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史与真相

(2018-12-03 22:31:36)
分类: 投资札记
  为何,我觉得以色列的尤教授,还是不错的历史学家呢?道理很简单,他是认真读过历史,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把历史很重要的故事性给戳穿了。无论中西,整个人文,都可以用故事来形容。这就是我经常调侃的,典籍像小说,小说像典籍
  集异壁,的确获得普利策奖。三体,真的是科幻小说。他们,比典籍都有阅读价值。人类社会,需要通过某种故事性来约束群体行为,通过广泛人群的共同合作,来战胜自然、发展经济。在这一点上,尤教授看的非常明白,对历史人文的本质揭露的很深刻。因此,历史人文类,包括整个社科类,都有非常强大的迷惑性。作为一个客观的读者,想要从人文类读物中闻出屎的味道,需要很强的理性主义基础。因此,我不建议自然科学基础很薄弱的人,大量的阅读中西方人文典籍。道理很简单,一个鸟样,都是讲故事而已。
  举个例子,小时候读三国演义,我是非常的崇拜诸葛亮、赵云。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曹操和司马懿。汉室道统,成为荼毒人性的正确答案。明代伪历史学家,胡编乱造,写了通俗小说,流毒甚深。同时,我们要深刻的理解历史局限性,要体会任何历史都是现代史的根本道理,要明白姚雪垠为何要那样写李自成。
  时至今日,以色列历史学家告诉我们,中西方都一个鸟样,为了有效驾驭人群鼓吹人文与历史。这个道理并不复杂,但是,很多人都不能理解。N百年前的典籍,无论东西方,都是当时历史环境下,人们创作的演义小说而已。西方人文主义经典,对东方来说,同金庸小说本质有很大区别么?手段不同,论说故事的方式不同,实现的结果是相似滴,就是有大量读者阅读后,形成文化共识
  真相,到底是什么?对于后人来说,必须要通过考古和科学的手段去拿到数据。同时,理性主义让我们清醒的意识到,阅读东西方典籍,不是阅读《几何原本》,需要带着质疑的眼光去看三国、品红楼,带着尤教授的故事会去调侃人文。当你学会换个角度看这帮大师时,同时代的很多理性主义者的作品,或许会让你清醒的意识到,在他们那个时代,一样有很多人认为他们都是逗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历史与科学
后一篇:思想与拼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