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维与信息

(2018-11-26 10:34:11)
分类: 投资札记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碎片化现象是很严重的。尤其是微博类社交媒体,很容易导致人们的阅读碎片化。众所周知的巴菲特、芒格的语录,也是碎片化的,而且,他们都没有著书立说。为何人们特别喜欢搜集他们的语录呢?因为,巴菲特、芒格身后有几吨书的阅读量作为背书,有同世界上杰出人物对话交流的经验支撑。普通人,不具备这种积累,在碎片化的信息时代,寥寥数语,装不出来大师。即使如此,大师也是非常多的。
  我十年前,知识结构远不如今日,在股票投资方面,装的也挺大师。TMD,胡扯连篇,自己都不知道,天天弄得跟神仙差不多,在愚昧山峰上牛逼的一塌糊涂。为何不写书?丢不起那个人。现在,我回头看看十年前写的狗屎,真是臭不可闻。为什么,人们一定要在自己分析能力极为脆弱的情况下,冒险去做自己能力不能驾驭的事情?这就是人性
  思维,同信息采集水平是息息相关的。信息摄入的表象和本质,是两码事。你不可能把信息发布方的脑袋切开,认真的检查每一个神经元的走向是不是有问题。你只能从文字中来阅读作者的思想,这就需要极强的鉴别能力。不完善的知识结构,就会带来严重问题。我为何不爱跟中医粉废话太多,道理很简单,知识结构。中国文化的味道如何,大家都非常的熟悉。问题是,你能不能读懂中国文化,前提在于,你能不能真的把中国文化读的够深入
  同样的信息摄入,水平注定不同。没有人是天生能够读懂一切,但系统性阅读,同碎片化阅读,有着本质区别。碎片化,最大的问题,是无法掌握体系。阅读,一定要从作者的思维系统着手。我看好的作者,向来是所有书全部读一遍,不留死角盯上一个人,就一定要把他的思想尽可能的吸收。选择作者,就看你的眼力了,我不给烂货机会浪费我时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思维与分析
后一篇:思维与数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