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思维与涌现

(2018-09-05 09:40:43)
分类: 投资札记
【注: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人说意识是量子计算导致滴,那种民科的可笑,只能说明对思维与智能的计算原理根本就不理解。底层技术,对高层是隔离的。这个道理,就像是程序员会写程序,不见得需要明白底层硬件是如何实现的,只负责写出应用程序代码即可。意识,无法人工实现的关键,不在量子层面,而在应用层的复杂度没有达到,无法涌现出意识。自然界,是分层设计实现人类智能的。同样,人类设计的计算系统,也是分层设计。因此,杜绝强人工智能出现的根本策略就是两个:第一、限制计算力;第二、限制关键算法发展。两者都突破,AI就要形成了。】

  按照人脑的计算能力估算,以当前超级计算机的计算力,需要1千万台联网形成一个计算系统,才有可能达到一个普通人脑的计算能力。假设,人类开发出一个操作系统,可以统一协调这些计算机,并且,尽数破译人脑所有计算背后算法,可以协调各子系统运行,那么,该系统也会涌现出智能与意识。
  系统底层实现技术,是基于生物技术,还是基于半导体技术,对于软件层面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从脑神经网络实现之后,往上发展的系统层面上,已经不关心底层技术到底如何实现,只关注复杂度。面对该系统的巨大计算强度和设计复杂度,强人工智能与天网,本质上不是一个不可实现的问题,而是一个实现复杂度极高的问题。摩尔定律挂了之后,必须要研发出新的结构范式,去实现人造计算设备新的指数级计算能力增长,否则,强人工智能在计算能力层面会止步不前。
  思维,在计算能力达到临界点后,才会涌现出意识。思维所包含的每一个子系统的计算复杂度,都是极高滴。在实现此类计算力之前,特别是低成本、低能耗实现此类计算理论之前,软件系统是不可能发展到可以涌现强人工智能滴。除非,在算法上,人类可以比自然进化更加优化,有能力造出低计算力、高效率算法组合,去替代人脑的解决方案。
  可控核聚变、人工智能,就像是两个自然界留给人类的难题。一个是,人造太阳;一个是,人造大脑。从理论上看,不是问题。从制造技术上看,问题很严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