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与标准
(2018-08-19 09:29:15)分类: 投资札记 |
语言、文字,是人类交流工具。人与人之间,两台智能计算设备,通过语言、文字,在统一的计算框架下,交互信息。语言、文字不同,仅仅是表象不同,实质上,计算设备的物质基础是一样滴,编译的统一性是相互沟通可行的唯一原因。
两个地球人,不管沟通工具是不是相同,只要大脑的智能体系物质基础相同,很快就会形成一套方法来相互交流语言。把你扔到新几内亚,几年时间,你和土著人都会学会各自语言,这是很简单的事情。这个事情,是如何做到的?人们会很自然的从词法、语法、句法逐步升级,先从各自语言对自然界客观事物命名基本原则开始,通过语言和动作沟通,以确定同构关系,再通过语法和逻辑相互交换,以实践和语言相互对照,来完成翻译。
外星人,如何同人类玩这个游戏?如果,外星人的智能计算体系不是人类这套体系,这个游戏怎么玩呢?我们将金属板扔到外太空,并在其中刻录来自地球的信息,只能依赖双方必然可见的客观事物为标准,尽可能降低破译信息的难度。
举个例子,距离这个信息,就依托氢气中氢原子距离来描述,因为,人类猜测宇宙中另外一个智能生命体有可能进化到对广泛存在的氢气有深刻认识,否则,也没能力捕捉到这个金属板。通过这种方法,建立标准,以图形的方式,传递出隐含信息,寄希望于外星人破译。
一个星球上,在统一智能计算体系下,破译的方式就变简单了。人类通过考古去破译文献,最简单的方法,是找到类似法律文献这种严谨的文字互译。此类文献,试图表达的语义,是人类社会广为流传的关于运行秩序的描述信息。且此类文献,组织过程中,都会尽可能避免歧义,会相对容易辨别出词法、语法,因此,被常用于破译古代文字。
那么,为何考古中,会发现语言互译文字呢?且这种互译文字,较为容易出现在类似法律文件呢?因为,族群与族群之间交流需要形成秩序,通过各自文字,建立起社会运行规范,有利于社会运行。因此,有文字语言的族群,必然在交流中大概率形成此类文献,只要考古中发现,就会成为破解古代文字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