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投资札记 |
中国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是多少,统计局数字也没法真的说清楚。为什么,李总用克强指数来观察宏观经济?这些手段,都是在统计数据不够严谨时,观察宏观系统比较简单的方式。
一个普遍的认知,深圳因深交所带来大批中小科技企业上市,涌现大批财富精英,因此,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事实上,通过移动通信统计分析深圳常驻人口超过2千万,同北京、上海统计数据差距不大,造成实际人均GDP同北京、上海接近。判断一个城市、国家的实际GDP、人均GDP,一定要考虑到统计范围、口径。中国GDP统计数据,注定无法覆盖全部人群。
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据国民生产总值比例较高,原因在哪里?一方面,一部分小金融机构统计报表数据不够严谨,特别是城商行、农商行不良认定标准不严谨,导致拨备不足,业绩虚增。另一方面,金融渗透率高,GDP统计渗透率低,带来统计口径差异。
举个例子,拼多多的客户代表广大中低收入群体,人均收入2、3千人民币。拼多多的商家,是经过筛选的白牌为主。这些所谓的白牌,是不是三无产品?三无产品,也是工业化产品,但是,此类产品有很多生产环节很难纳入到国民经济统计范围。我们可以将此类制造业产品统称为原始工业化产品。
在中国,城乡结合部、农村,广泛销售的很多制造业产品,中间部件、产成品,每一个生产厂家,都在税务和工商统计视野范围内么?显然是不可能滴。城市人,经常到农村生产基地直接购买农产品,这些交易过程中,有现金交易,没有产生实际税费和统计数据,而这些交易都应属于国民经济统计范围。
在中国,所有的交易,都要通过人民币结算实现。银行提供了货币,支持了现金交易。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通过货币交换完成产品和服务交易。注意,产品和商品是两个概念。类似三无产品,工商局不清楚、税务局查不到,但是,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确在完成交换,积累了资本盈余。生产者,通过个人组织的生产与服务,获得了资本盈余,也会将这部分资本回流到金融机构。因此,在中国,银行比统计局对国民经济实际规模渗透程度要高的多,GDP数据要远低于实际。
在美国,税收管理体系严格,个人报税制度完善,因此,很难出现中国面对的统计问题。在中国,10亿人口人均收入2、3千,不涉及个人所得税。小微企业,无照经营,从事较为原始的工业化带动就业,民不举、官不纠,因此,中国GDP数据就应该不是82万亿。这个数据,仅仅是纳入统计口径内数据,要比实际数据低很多。
金融业增加值,分子存在一部分虚增,分母存在相当大规模数据没有纳入统计范围,就必然导致表观数据比实际数据要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