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投资札记 |
企业,是不是存在基因问题?这个问题,对投资非常重要。
应该说,全世界范围内,跨界经营成功的案例的确有,但是,绝大多数企业跨界经营最终结果是失败。究其原因,在于企业为了在某一领域成为领导者,必然要将企业优化成最适合实现该领域领先地位,导致,企业的人才结构、发展方式,都更加优化,更适合该领域的需要。当企业试图转型为其他领域时,过去的优势会变成劣势,护城河的反向作用会爆发,因此,导致转型失败。
银粉中,格力粉丝很多,因此,在我的博客里,可以看到很多人缺乏对投资的基本理解。当董明珠旗帜鲜明的进入手机、汽车产业时,理性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的格力投资者很少,认为格力可以做成这两大产业的还真不少。而我可以很明确的判断,格力的基因,非常不适合搞线上技术,绝无可能在这两个产业发展。事实证明,银隆汽车,就是又一个大坑,幸亏格力股东阻止格力收购。
蚂蚁金服在金融领域发力,大多数人会认为蚂蚁在金融上会爆发,而我根本就不信在资产业务上蚂蚁会做到巨大,因为,纯粹的金融需要的基因不是蚂蚁所具备的,但金融科技,是蚂蚁的基因。为什么,有那么多的银粉轻易相信金融集团具备金融科技的基因呢?道理很简单,格力粉相信格力可以随意跨界,就像是银粉相信平安、招行能搞信息科技一样滑稽。平安,最强大的力量,是极其庞大的地推,因为,马明哲在公司不厌其烦的灌输的企业文化就是,我是一个保险推销员。
搞信息科技的高手,到了格力、平安、招行,估计三天都呆不下去。企业的基因,就没打造成适合信息科技较量的环境。蚂蚁金服,也放弃了在金融领域大规模发展,因为,互联网科技基因,根本就不适合发展金融,可以为金融业提升科技水平提供动力,跟自己大规模搞金融,是两码事。
智能手机、电动车,这两个行业,基本上不属于制造业,而是线上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制造业巨头,想搞定这两个产业,根本就没戏。
后一篇:比亚迪与智能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