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与壁垒
(2018-03-09 16:56:30)| 分类: 投资札记 |
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这个问题,对于投资者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在长期投资过程中,一个企业获取较高的净资产收益率,依赖品牌效应,需要存在定价权。有些投资风险,体现在企业品牌定价权逐步削弱,竞争性壁垒丧失,自然也就导致长期投资出现双杀效应。
丰田、可口可乐,这类企业的拳头产品,不是靠价格高占领市场,而是靠不断扩张市场占有率,加大产品控制力,提供较好的产品性价比,才成就强势品牌效应。即使如此,丰田、可口可乐的竞争性壁垒,也在面临时代变革提出的转型压力。因此,投资消费类企业,毫无疑问,要精通无形资产评估,特别是品牌背后形成的竞争力原理要搞清楚。
举个例子,苹果和小米,应该算是智能手机行业最有趣的两个企业。两家企业,都号称发展生态体系,但是,定价策略处于两个极端。小米,致力于颜值和性价比,最终目的在于控制巨量市场份额,成为手机中的丰田。持续压缩单品价格,不断强调提升市场占有率,拒绝盈利,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慈善事业,而是构建品牌无形资产。低端手机消费者,不舍得花三千块买个手机,但是,他们可舍得花一千块买个装备。这个道理,就像是销售一辆汽车可以只赚一千块,但是,长期维修保养汽车的可持续现金流收益不止这点钱。因此,我不太理解智能手机行业其他参与者的定价策略。
品牌企业,多年积累的定价权,一旦被市场突破,很大概率就会变成昔日的诺基亚,未来的三星。高端,你也上不去,完全不可能实现苹果生态系统背后几十年技术积累。低端,又做不到人家的颜值和性价比。这种竞争格局,还有什么可期待滴?
我们去理解品牌背后的获利能力,要看懂市场竞争和投资的本质。制造业,其利润来源,真正的大头,在于品牌定价权形成的溢价能力。市场中,一个致力于高性价比扩张的新对手出现,最大的风险不是让传统企业倒闭,而是让传统企业品牌定价权丧失。品牌背后的壁垒,并非建立在坚不可摧的技术和生态体系,想要应对市场价格屠夫挑战,成功概率非常低。
高端,也就意味着存在无形资产背后无可匹敌的相对竞争力。苹果占据如此高比例手机行业净利润,到底做对了什么?很多投资者没有深刻的理解。小米,算是聪明滴。华为挑战苹果,难度才是非常大。小米、华为,会不会有一天发生正面冲击?这要看小米技术积累到什么量级。
前一篇:品牌价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