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学与积累

(2017-09-20 06:36:32)
分类: 投资札记
  对于自然科学来说,没有什么可神秘的,只要你具备基本的科学技术理解能力,按部就班的学习,都可以提升认知能力。不管什么学科,只要你按部就班的去积累,终有一天会突破认知门槛
  举个例子,理工科大学本科前两年都是学基础,后两年开始涉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也就是一摞子教材,考试混过去就完事,这就是本科教育。研究生,还是一批教材,只是相对深了些。到了博士,就是纯粹的科研,要求看学科和专业前沿的论文,在一个细分的领域寻求点的突破。在整个过程中,所谓的认知壁垒,主要建立在本科、研究生阶段,而博士才是科学研究的起点,逐步进入无人区
  做投资,本质上要做到的是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也就是本科、研究生阶段的认知能力,对关键学科的基本科学常识完成积累,最好能理解无人区都在探索些什么。一旦进入无人区,所有的探索者都是一个造型,猜理论、做实验,争取能够突破一点点。
  牛顿那个时代,相当于读研究生期间就进入爆发期,在当今世界完全是不可能的。你必须要脚踏实地的从零开始积累。所谓的积累,说穿了就是读一摞子书,了解不在自己认知舒适区的知识,增强理解能力
  我看过最稀奇古怪的书,莫过于关于认知科学的书籍,各种稀奇古怪的实验,你不读根本想象不到会有人这么设计实验解决现实问题。有一点是肯定的,跨学科思维人才是非常罕见的。大多数专业科技人员的共同弱点,就是按部就班的从基础教育到本科、研究生,对准一个越来越狭窄的领域越走越深,结果一生都碌碌无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有大成就的往往都是知识面极广阔的学科交叉人才,因为科学的盲区在迅速的缩减,学科之间的交叉模糊区,成为出成果的关键
  我们都知道,巴菲特说芒格可以拿几个学科的博士,但是,他是学法律滴。现代科技发展,逼着你要实现对新时代的专业拿到突破认知门槛水平的学位,逼着你读几摞子书,但是,从没逼着你去拿诺贝尔奖。按照中国大学的教育方式看,几个学科的硕士水平,其实就是一堆书单,没什么可稀奇的,全是阅读理解
  你读的越多,也就越会突破认知极限,自然而然,就会融汇贯通。
  如果,我是学经济的,断然不敢说哈耶克的思想中问题很多、他算老几。因为,你跨学科了,可以用多学科思维看一个专业学科,你就会很容易看的更加全面。我估计,芒格这种级别的投资者,读书一辈子,常规的学科认知能力拿下几个硕士水平不算难事。你现在让我读任何一个学科的硕士,我都不害怕,敢去试试,原因就是有这个自信去面对认知盲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进化与极限
后一篇:短板与偏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