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技巨头纷纷涉足智能音箱市场 中国到底还有多远

(2017-06-28 19:31:51)
分类: 转载精华

[注:汉语语义识别是极度高难问题,彻底搞定直接数千亿市值没任何问题。这个难度,算是老祖宗留给中国科技界滴,英语就简单多了。现在的局面,就有些尴尬了,眼瞅着美国开始加速发展,中国瞪眼入口问题解决不好。这个难题,难道还要让外国人解决?]


来源:网易科技

从亚马逊的Echo,到内置了强大语音助手Alexa的Goolge Home,再到苹果上周刚刚在WWDC上宣布的HomePod,当这些国外的科技巨头们纷纷涉足智能音箱市场之际,中国的消费者距离智能音箱到底还有多远?

科技巨头纷纷涉足智能音箱市场 <wbr>中国到底还有多远

漫步者副总裁 研发中心总经理在今天的媒体沟通会上表示,虽然智能音箱得到了谷歌等巨头的力捧,并且在欧美市场也得到了较为不错的反馈,但是由于中国汉语语言的特殊性,国外的互联网巨头们要想在中国市场获得成功并非易事,智能音箱在中国距离真正普及尚需时日

其实在国内市场上智能音箱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科技产物,包括京东(科大讯飞合作)、漫步者(阿里智能合作)、联想等品牌都已拥有较为多样化的产品阵容。但时至今日并没有出现一款可以真正引爆这个市场的产品

温煜表示,造成智能音箱在国内市场不温不火的原因很多,可以概括为:1、汉语的语音识别和语义交互以及对话式交互技术远未成熟,设备提供的交互体验距离真正无障碍的人际交互相差甚远太远,严重影响用户体验;2、智能音箱的“核心价值”没有标准化,用户不知道究竟该为好的音质买单还是为智能买单;3、国内企业缺乏像亚马逊、谷歌那样跨越多个垂直领域进行资源整合的能力;4、类似亚马逊对echo的补贴经营策略,对于要求利润的制造商来说很难实现。

据业内人士透露,智能音箱的语音技术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噪声抵消、语音识别,和语义识别。国内企业如科大讯飞一类技术方案供应商的优势在于噪音抵消和后期云端处理在最高层的语义识别层面和国外企业则有较大差距,除了企业本身的技术实力原因,(相对于英语)汉语较为复杂的语法语义以及多样化的口音等问题确实是较为现实的技术挑战

在目前的过渡阶段,提高音箱耳机产品本身的性能才是企业的根本之道。而只有当语言交互界面技术成型,并发展为标准服务时,智能音箱在有可能在中国市场真正普及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人工智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