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教授,有个胚胎理论,是指工业革命、产业升级,就像是人类胚胎发育。
从单细胞到胎儿形成,经历一个完整的生命形成之旅。这个过程,就像是地球上的生命从单细胞到人类一样,极短的时间浓缩了整个生命形成历程。这个过程,是必须的。工业革命和产业升级,跟这个道理是相似的,必须要经历这些过程,不能打乱进程,只能一步步从低到高进化形成。
宇宙,是演绎逻辑的。从单细胞到人类形成,通过不断的细胞分裂,按照DNA遗传编码,一步步组成人体。经济也是相似的,从农业升级到工业,工业化实现,进入信息时代,整个发展历程,不能跳跃前进,只能脚踏实地一步步完成。
搞企业,也是相似道理。林毅夫,强调的比较优势、产业升级理论,其实就是胚胎理论,是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演绎逻辑。每当完成一次产业升级,也就意味着提升一个层次的科技和投入能力。发展中国家搞不定全面工业化,还是投入能力和市场问题。
三星电子,从70年代搞家电开始,一步步跨越到芯片、功能机、智能机,这是符合产业升级逻辑滴。这还是韩国政府玩命砸钱、贷款,强行支持培育起来滴,否则,还不一定真有戏。韩国市场太小,必须依赖国际市场才能崛起,这个市场主要还是中国提供滴。
中国企业,从低端制造业,想要跃入高端制造,彻底拿下市场和利润,眼前明摆着就是智能手机、汽车、芯片制造三座大山。这三座大山,各个都需要海量投资和研发实力。低端市场,中国制造已经拿下,问题是高端。高端市场,没有低端市场长期积累,根本不可能一步跨越,因为,不符合胚胎理论。
从投资量化分析角度,冷静的看下数据,就会深刻理解,1万研发队伍,顶天就是敲门砖。发个入场券,都5万人一个单位。中国,有几个上市公司,有实力立即组建一个新团队,达到万人研发、5万人队伍?根本就玩不起,别JB吹牛逼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