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看了一个分析师的文章说中国商业银行一共发生过11次缩表,除了这次,其他10次都发生在2011-2014年。他不总结,我还不知道,当年发生过这么多次缩表,那些年是怎么熬过来滴?银行业,恐怕是承受利空最密集的行业,TMD各路神仙都可以放利空,下发文件都是7次一批的干,这都没死,什么材料做成的护城河?这次,就彻底缩了?
这次,跟以前有神马不同?这次,处于GDP增长新平台。投资占据比例降低,消费占据比例提升,消费信贷增长加快,必然导致M2增速放缓。增速放缓,就是这次缩表的最大特点,但增长速度依然相当快,要超过GDP增速。
息差下降、不良增长,这两个制约银行业绩增速的关键因素,有可能逆转。11年至今,7年银行股承受无数利空,是不是这次就有所改变呢?过去7年,兴业最高市净率曾经达到过3倍。全面复苏,盈利能力企稳,体现在估值变化。
静态估值,不断被未来预期转差打压七年,这是个很残酷的等待。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估值不能回归。原因很简单,没出现全行业系统性翻转。
缩表不可怕,因为,缩不了。过去十次,应该很习惯了。这次,只不过是挖了第十一次坑而已。挖坑次数太多,挖抽风了,也不奇怪。
我,怎么这么倒霉,正好挨了11次板砖?
加载中,请稍候......